公園設施不足衞生情況差 機構建議試辦流動幼兒遊樂場

撰文:李紫銘
出版:更新: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早前收集了444份深水埗及油尖旺區0-3歲幼兒家長對社區遊樂設施的使用及意見問卷,並於今日發布調查結果。而深水埗及油尖旺區有不少家庭更是居住在劏房,家中活動空間少,加上社區設施的不足,間接造成劏房家長與子女看手機的時間,比住公屋及私人屋苑的多1.5倍之多。
(攝影:李紫銘、部分圖片由香港基督教服務處提供)

居住空間不足 更顯公園重要
負責整合調查數據的朱漢榮指岀,研究顯示大部分家長都認為自己家居空間不足,阻礙與子女在家遊玩,而即使決定和子女外岀,最常去的仍是公園!

不過去公園對於劏房家庭來說阻礙較多,有36%受訪劏房家長要步行15分鐘以上才能到達最常去的公園,遠超公屋(21.3%)和私人單位住戶(17.9%)。而不論居住環境有差異,家長都很一致認為公園最重要的是安全和衛生,但現時的公園做到嗎?

公園不體貼、不安全、不整潔
社會工作員李文浩先生實地走訪60多個位於油尖旺及深水埗區的公園,發現家長要在網上找到附近公園資訊十分困難,尤其是一些小型公園及屋邨公園。而且網上難以找到每個公園的設施詳情,有時家長要親身去到,才發現所謂的公園只是一個球場而已,因而大失所望。

另外公園衛生情況普遍欠佳,到處有煙頭、垃圾,還有露宿者在公園一帶「定居」。而且有部分公園位置欠佳,岀入位置不足兩米就是馬路,加上部分公園在前往的路途上,要穿過衛生情況惡劣的街道或者要步行多級樓梯才可到達,都阻礙了家長前往公園的意欲。

家長希望增添刺激感官設施 專設0-3歲區域
謝太育有一子一女,哥哥9歲,妹妹則是3歲 ,目前一家四口住在8樓的劏房單位,平日出入由於沒有電梯令她帶子女到戶外都感到吃力,但知道自己提供給子女的居住環境並不理想,有時也認為虧欠了子女,因此再辛苦也會在放學後帶小朋友去公園玩。

+25

曾在公園發現用過的針筒

謝太強調:「有時經過公園可能覺得很少人,但一到放學後就人山人海!」而在公園內,由於人多擠迫,年齡比較大的小朋友和妹妹會容易發生碰撞。至於衛生情況方面,她說:「哥哥試過在玩捉迷藏時,發現到使用過的針筒,我馬上帶哥哥去洗手洗腳;飲水機的水亦盡量少用,皆因看起上來感覺沒有人在管理,水質安全成疑。」

由於大部分公園也有露宿者長期定居,謝太表示雖然沒有歧視他們,但也難免會擔心小朋友安全,加上他們把公園當成居所,長櫈和廁所的衛生情況難免受到影響。謝太最希望可以有一個專門給0-3歲小朋友的公園,減少和年齡大的小朋友碰撞,同時也希望可以多增添能刺激到0-3歲小朋友感官發展的設施 ,能融入更多大自然元素如玩沙、玩水則最為理想。

可嘗試營辦「流動幼兒遊樂場」
目前香港的公園大多數為2至12歲的小朋友服務 ,家情綜合家庭服務中心主任何鳳娟姑娘認為,長遠來說當然希望在政府市區重建這方面著手,短期內何姑娘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提供誘因,批出款項供團體申辦以「流動幼兒遊樂場」為概念的服務,並釋放現有公共空間(包括休憩公園)營辦「流動幼兒遊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