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對華戰略方針】矛盾空前激化 北京如何抵制演變40年

撰文:江流
出版:更新:

白宮最近推出一份長達16頁的《美國對華戰略方針》。報吿開宗明義「在過去的20年裏,(中國)改革的步伐已放緩、停滯或倒退。」「 中共不斷擴大利用經濟、政治和軍事力量迫使民族國家默許,損害了美國的重大利益,損害了世界各國和人民的主權和尊嚴。」並宣稱將採取彌補過去逾40年對華戰略不足的「競爭性」政策。

報吿字裏行間透露出白宮對中國未能按照其設想完成國內政治經濟轉型的失望與不滿,不加掩飾其對華的強硬與遏華的急迫。過往40年,中國到底是如何在內外壓力下,堅持按自身步伐和設想發展,以至於讓美國發出今日的感歎和反思?

美國對華戰略轉變的三重因素

事實上,在該份報吿推出之前,中美圍繞新冠疫情的輿論攻防戰,已經讓兩國關係陷入近幾十年來的新低點。如果留意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與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近日的公開言論以及中國的輿論動向就可以知道,特朗普每天的Twitter幾乎都在動員各界對中國問責,似乎讓人以為美國在漠視此次疫情中傷亡最為慘重的本土。與此同時,中國宣傳機器瞄準蓬佩奧等美國反華政客發動輿論反擊。甚至在中國兩會期間,中美關係一度成為輿論中最受關注的議題之一。

當然,新冠疫情只是當前讓中美劍拔弩張的表面原因,或者說是讓美國發動對中國攻擊的一個較為得力的藉口。美國對華指責輿論烈度之所以加重有國內選舉需要的因素。當前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爭相打「中國牌」,較量在中國政策上的強硬,中國無可避免地被拉入其國內政治漩渦。這種指責不僅是表現在圍繞疫情展開的輿論攻擊,在港台這個中國最為敏感的議題上,美國也不惜採取更激進的措施刺激中國。蔡英文宣誓連任台灣總統的前一天,蓬佩奧「奉獻」了美國國務卿首次對台灣總統就職表示祝賀的舉動,並在賀詞中以「總統」稱呼蔡英文。這引發中國外交部、國防部與國台辦同時做出強烈反應。不僅如此,5月20日當日,美國批准一筆總額為1.8億美元的對台軍售計劃,作為祝賀蔡英文的連任「大禮包」。而更令北京惱火的是,在中國兩會剛剛宣布將制定港版國安法的計劃之後,美國隨即威脅北京假如如此,「美國將做出強烈反應」。

對於美國在近段時間不停在各個層面加緊刺激中國的舉動,中國並非沒有反應,中共高層雖然保持了相當的克制,但輿論反擊力度加大。兩會期間的一個小細節是在5月22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吿時,在對港澳台事務的論述中僅提及反對台獨,但是中共黨媒《人民日報》在新聞稿中卻以標題重點提示「李克強:反對外部勢力干預港澳事務」。以中宣內部嚴格的審查發稿流程來說,想來這場烏龍不會是簡單的新聞事故,其中中共領導層對所謂「外部勢力」的態度已昭吿天下。

就在5月中旬特朗普聲稱可能完全切斷與中國之間的關係,使得貿易戰以來的中美脱鈎論甚囂塵上,差不多同一時間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受訪時對「中美關係回不到過去」的表述都在給外界傳遞這樣一個信號:中美真的迎來了一個轉折點,但目前的形勢並不指向一個好趨勢。

疫情也好,選舉也罷,這些雖然都是美國針對中國的理由,但也只是暫時性矛盾。真正令美國對中國步步緊逼的是中美之間越來越藏不住的根本性矛盾——制度之爭。

兩個視角下的中國改革

上文提到《美國對華戰略方針》開篇即點出「在過去的20年裏,改革的步伐已放緩、停滯或倒退。中共的經濟快速發展和與世界的接觸增多,並沒有像美國所希望的那樣,與以公民為中心的自由開放秩序接軌。相反,中共選擇了利用自由開放的規則秩序,試圖重塑有利於自己的國際體系。」這一表述毫不掩飾表達對中國未能完成政治經濟轉型的失望和不滿。

具體到該份報吿中,其指責中國一黨專政、國家主導的經濟、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意識形態等等,歸結起來就是這一切離美國給中國製定的改革計劃越來越遙遠。事實真是如此嗎?恐怕美國所謂的失望也只是其單方面戰略狂想的失敗,卻從不是中國所承諾的改革失信。

1979年中國確立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政治上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經濟上逐步確立以市場為主體的經濟秩序,同年中美建交。但是這並不意味着中國的改革就是以美國為模板的改革,中國以美國為師並非是要改弦更張而是探索符合自己的道路。冷戰末期的背景下,20世紀80年代中美關係曾經有過一段長達十年的蜜月期,但是隨着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中國也在1989年遭遇一場民運危機導致中美蜜月期戛然而止。緊接着,1990年代隨着冷戰結束,中美之間關係起伏跌宕,「銀河號」事件、台海危機、中國駐南使館被炸事件一度讓中美關係緊張。進入21世紀,隨着中國經濟體量的成長,中國取代俄羅斯逐漸成為美國的「頭號戰略競爭對手」,美國對中國的警惕與日俱增,並不斷試圖施壓遏制中國,這一策略在特朗普時期達到巔峰。而同時,在對美國抱有十足警惕的中國人看來,所謂使中國「經濟開放」和「政治開放」實際上就中國版的「和平演變」,試圖顛覆中共在大陸的統治,重現扳倒蘇聯的輝煌。

按照中共軍方在2013年發佈的極具意識形態鬥爭的宣傳片《較量無聲》說法,美國對中國實施「和平演變」至少有五條「戰線」,分別為政治滲透、文化滲透、輿論和思想滲透、組織滲透、社會滲透。也正是如此,可以看到中共高層對意識形態的高度重視,從在內外壓力下堅持對國內政經改革節奏的掌控權、網絡上「防火牆」的設置、高校思政課的把控、社會言論的審查甚至此次在兩會期間推出的港版國安法的制定計劃等等都是對「顏色革命」的防範。

但是當中國的經濟體量越來越大,國際角色愈發凸顯,中美兩國的此消彼長與不同道路之間的碰撞越來越多,尤其是強勢領導人習近平上台後,對中國國內改革大框架的敲定,使得美國發現其對蘇聯、對東歐甚至對日本等的政策並沒有在中國身上奏效。當中國崛起的速度讓「軟」的一面難以在可見的時間內完成美對中國的改造計劃時,強硬、競爭也就成了美國對華最直接的策略。

回到報吿,美國一方面認為中國國內的政經改革走向停滯倒退,但與此同時又反覆強調中國崛起對美國的挑戰。如果真如美國所言,中國改革失敗又為何能夠崛起且對美國產生挑戰。顯然,中國怎樣的改革都不會令美國滿意,換言之,美國設想的中國改革是在其規則下永遠喪失對其產生威脅性的機會。而這絕不是中共所能接受的。可以看到,無論是中國外交還是人大記者會上,中方的口徑始終是對中國所選擇的道路高度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