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北京觀察:中南海給出了警吿信號

撰文:王新
出版:更新:

中共中央外事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夏威夷會面,並未改善日趨嚴重的中美衝突。

6月17日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簽署《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使之正式成為法律之後,美國參議院6月25日還通過《香港自治法案》,欲藉此對中國部分官員、企業和銀行實施制裁。

楊潔篪早前與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的夏威夷會面。(資料圖片)

美國對華愈逼愈緊,中國政府顯然也並未一退再退。《人民日報》6月28日在其微信同名公號上發表題為「美國打製裁香港牌,不過是一張爛牌」的「人民鋭評」,用比較鋭利的措辭稱,美國此舉是「對國際法和國際關係基本準則的粗暴踐踏」,「美國這種慣用伎倆,過去沒有成功,今天也註定徒勞。」

此前一天的6月27日,美國媒體《華爾街日報》披露,中南海已悄悄向白宮傳遞一個警吿性質的信號:美國在中國視為禁區的問題上不斷施壓,可能會危及中國根據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對美國農產品和其他出口產品的採購。

第一階段貿易協議

今年1月15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會見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中美全面經濟對話中方牽頭人劉鶴,雙方共同簽署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這是中美兩國曆經差不多兩年時間談判才達成的階段性協議。該協議要求中國在兩年內將對美國農產品、製成品、能源與服務的採購額增加2,000億美元。

中南海是中國國家中樞和最高行政權力的象徵和代名詞。(Reuters)

中美簽署貿易協議後不久,兩國間貿易曾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而大幅下滑,不過後期相關數據開始增加。根據美國統計局的數據,今年4月美國對中國的出口額從2月的10年低點68億美元增至86億美元。來自中國的進口數據從3月的198億美元猛增至311億美元(3月的數據為美國11年來的最低月度進口額)。

美國農業部的數據顯示,4月中國從美國進口大豆增至423,891噸,是3月208,505噸的兩倍多。包括貿易代表萊特希澤(Robert Emmet Lighthizer)、蓬佩奧及財長姆努欽(Steven Mnuchin)在內的美國官員,近期均承認中國在努力遵守並兑現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條款。

不僅是貿易

過去一年,中美在香港、台灣、新疆及新冠肺炎疫情等議題上激烈交鋒,美國批評中國在香港、新疆等地的相關做法侵犯人權、並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指責中國防控不力甚至揚言索賠,北京則怒斥美國執行人雙重標準、干預中國內部事務。

+3

今年5月下旬召開的中國兩會上,中國全國人大推動制定「港版國安法」後,美國總統特朗普立刻召開記者會,警吿將取消給予香港的獨立關税區待遇,並揚言制裁相關官員。

特朗普還在今年3月26日正式簽署簡稱「台北法案」的《2019年台灣友邦國際保護暨強化倡議法案》。這是繼《台灣旅行法》於2018年3月生效後,美國另一個以「台灣」為名的國內法。

來自北京的警吿

6月17日,楊潔篪和蓬佩奧在夏威夷美軍基地舉行閉門會談,這次會談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及中美關係在貿易戰基礎上進一步惡化後兩國高級官員的首度會面,但據稱雙方沒有達成明顯共識。

相關消息稱,在這次夏威夷閉門會議上,主管外交的中共政治局委員楊潔篪重申了中國政府履行貿易協議的承諾,但他強調雙方必須「合作」,並暗示美國如果在台灣、香港等北京視為內政的議題上繼續毫無餘地地施壓,並跨越中共「紅線」,將危及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即中方可能不會按照協議大幅採購數以千億美元的美國商品。

關於中美第一階段協議,中方買不買、買多少一直備受飽受兩國貿易逆差困擾的美國市場的關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讓協議的執行難度倍增,也引發中美其他領域的矛盾,兩國在在執行貿易協議上遇到的困難很多超出簽署前的預料。

不僅是中國對美發出警吿,2020年中國全國兩會之後,包括特朗普在內的美國官員,也在不斷釋放可能取消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說法。

美國國家貿易委員會主任納瓦羅(Peter Navarro)6月22日被媒體問到中美貿易協議的實施情況時回答說「協議終結了」,引發美股大跌。特朗普當天通過推特(Twitter)強調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仍然完好無損,納瓦羅亦發表聲明對自己的發言進行了澄清。不過3天之後,特朗普再度公開威脅要切斷與中國的「完整關係」,並強調這仍是美方的一個「政策選項」。

在過去的數月中,中美之間圍繞新冠肺炎、駐對方國家媒體記者資格、香港國安法制定、台灣蔡英文政府開始第二任期、美國反種族歧視示威等多個熱點問題爆發了激烈的對峙。中國駐美國大使崔天凱今年5月曾表示,無論是中美關係抑或全球局勢,都不可能回到過去,也不應該把「回到過去」作為目標,歷史需要向前走。這是北京對於中美關係的全新定位。

當下,美國的失業率處於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的最高水平,而中國同樣面臨就業、扶貧以及如何走出經濟下行通道的壓力。任何一個變動,都可能帶來兩國關係走勢的改變,相比以前,中美之間影響兩國關係走向的不確定因素明顯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