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殺葉德嫻、放行梁家輝 內地疑「厲行賞罰」招反效果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逃犯條例爭議延續至今,中國官方直到七一佔領立法會事件之後,才大規模發動輿論攻勢還擊。不過短短幾日間,最受關注的不是官媒如何「譴責暴力」,也不是外交系統如何指控「外國勢力」,焦點反而落在兩位香港明星身上:葉德嫻和梁家輝。

香港有遊行和言論自由

葉德嫻是歌視兩棲的資深藝人,曾獲威尼斯影后殊榮,她歷來政治立場鮮明,於2014年公開支持佔領運動,出心出力錄製歌曲和站台,之後也曾為泛民陣營助選,然而儘管如此高調,內地一直都未有加以「懲罰」。到了是次政治風暴,葉德嫻同樣多次走上街頭,批評港府「暫緩」修改逃犯條例,堅持不用「撤回」一詞,「當我們人民是蠢的」,不過這次卻惹來官方迴響,其經典金曲被下架。

葉德嫻。(「無膠日」宣傳片截圖)

封殺令一出,葉德嫻的遭遇迅即掩蓋所有內地官方表態,引起香港輿情迴響。香港和內地不同,和平遊行是基本權利,大家都有自由去公開表達意見,況且葉德嫻只是在示威隊伍中以個人身份,簡單就反修例談反修例,言論不見得觸及甚麼「紅線」,對比過往更是低調。可是官方既不容納異見,也未訴諸筆墨駁斥,而是採取以本傷人的封殺令,難免會在香港為人詬病。

「盲目封殺」和「盲目捧殺」

歸根究柢,內地機關一向改不了「機械式」操作的老毛病,一碰敏感議題就有殺錯無放過,平白將小事化大,大事化作輿論風波。早在葉德嫻被封殺之前,反修例相關歌曲都一一被禁,社運名曲《皇后大道東》解封20年後才度被禁,基督教聖詩《Sing Hallelujah to the Lord》也疑似逃不過封殺。坦白講對於內地民眾而言,他們本來就不太關注反修例事件,更不大關注哪個藝人上街抗議,哪首歌曲是抗議象徵,不過經官方「逆向宣傳」,反倒忽然間抓到了輿論焦點。

+1

內地審查機關弄巧反拙不是頭一次,除了「盲目封殺」之外,還有更加可笑的「盲目捧殺」。相比葉德嫻,影帝梁家輝就站在政治光譜的另一端,他於6月30日身穿藍色上衣,參與「撐警大集會」,向現場傳媒表示絕對支持香港警察,但就未有走到台上發言造勢。他大概和葉德嫻抱持同樣心態,作為公眾人物不介意以個人身份講幾句,就事論事,但就不想被視為要充當「演藝界代表」,為任何陣營扮演發言人角色。

「真心」或被視為「利益交易」

內地官方審查機關顯然有不同想法。梁家輝自導自演的《深宵食堂》早已完成拍攝,之後卻疑似一直在審批程序「卡關」,直到「撐警大集會」後兩天,亦即7月2日突然獲批上映檔期,兼且獲得官媒《環球時報》加持。作為由日本引進的影視作品,《環時》認為梁家輝版《深夜食堂》充滿中國味:「做一些中國的食物,講一講中國老百姓的故事。」

在內地當局眼中,不論是葉德嫻金曲下架,抑或是梁家輝電影放行,都是「賞善罰惡」的一體兩面。不過事情看法還有另一面,官方以財大氣粗的態度,對付和平遊行的藝人,不去以事論事,反倒是盛氣凌人,至於梁家輝如「真心」支持警方就更加無辜,其現身說法有可能被視為「利益交易」,為人譏諷。總而言之,香港輿論生態不同於內地,不一定適用官方所習慣那一套「義正詞嚴」的獎懲方法,甚至可能引來反效果,弄巧反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