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的日本】加價大件事 從Asahi啤酒10年來首次漲價說起

撰文:黃捷
出版:更新:

企業加價,港人司空見慣,但在日本卻經常成為大新聞。日本啤酒龍頭朝日集團﹙Asahi﹚宣布10年來首次漲價,股價今日﹙5日﹚立即抽升5.6%,創逾40年新高;去年日本赤城乳業25年來首次加價,把旗下王牌雪條「嘎哩嘎哩君」加10日圓至70日圓,公司社長井上秀樹更要率領逾百名員工拍廣告鞠躬道歉,早已引起廣泛報道。
事件聽落「很日本」,但也反映該國經濟仍然「迷失」,許多東西在過去20年間都未曾漲過價,企業加價變得可大可小,現象背後與日本的經濟困局關係密切……

通脹仍然低迷

翻看日本最新的經濟數字,貌似不錯。今年第二季,日本經季調後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季初值增長1%,連續6季錄得增長,是11年來首見。該國8月份失業率保持在2.8%的水平,工業生產亦按月上升2.1%,較預測的1.8%為高。

萬般皆不錯,惟有通脹差。雖然8月份撇除新鮮食品的核心通脹按年升0.7%,連續8個月上漲,並創下兩年多以來最大的漲幅,但教人苦惱的是,數值仍然遠低於央行定下的2%通脹目標。

日本8月份核心通脹按年升0.7%,仍遠低於央行2%的通脹目標。﹙路透社﹚

失業率低    惟工資增速緩慢

一般而言,經濟增速加快,都會推動通脹上升,但即使日本經濟不斷擴張,GDP數據理想,通脹始終不似預期。

事實上,日本經濟規模有所擴大,似乎更歸功於大規模的財政及貨幣刺激措施。回歸現實,日本失業率雖然低,背後與兼職及低薪工作增多有關,而「正式」員工﹙即全職工作者﹚加薪的壓力也未見增加。據路透今年7月做的企業調查,42%的日本企業表示今年將不會調升基本薪資,40%認為基本薪資升幅不到1%。

日本國民工資增速未能跟上GDP的增長步伐,在打工仔薪金升幅疲軟的情況下,大多數日本人的購買力遜於上一代人,令內需增添了不少變數,企業不敢貿然加價。

日本失業率雖然低,惟工資增長速度緩慢。﹙路透社﹚

日企對物價上升悲觀

另一邊廂,分析指出日本企業最終選擇加價,未必與經濟變得更有活力,或消費轉強有關,更多是由於成本增加,避免利潤被侵蝕而無奈這樣做。《紐約時報》去年一篇文章便指出,日本消費者的工資並沒有增加,因此企業面對成本上升時,往往覺得自己無力調高售價,寧可利潤少一點,或者削減開支,也不願意「疏遠」消費者。

以赤城乳業為例,其營銷高管荻原文雄解釋,決定加價是由於原材料成本的上升,例如中國增加對伐木的限制,公司被迫使用價格更昂貴的俄羅斯木材來製作雪糕棒。

的確,即使日本央行向不斷「放水」,但如意算盤——強勁的借貸和消費增長,刺激物價上升,並未打得響。日本央行近日做的調查也顯示,企業預計未來1年消費者物價將上漲0.7%,低於3個月前預期的增長0.8%,對未來3年消費者物價預期則為年增幅為1.1%,兩個數值均低於央行樂見的2%。如此看來,消費物價難升,將繼續成為日本經濟的一個頭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