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兩會】李克強總理工作報告 現三大經濟啟示

撰文:何敬熹
出版:更新:

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今早在北京開幕,國務院總理李克強發表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對過往5年中國經濟狀況的總結和對未來工作的定調,備受各界關注。報告觸及的部份甚多,其中以這3大重點特別值得留意。

啟示一、中國GDP含金量提高

報告首先總結了過去5年內地的經濟發展狀況,其中GDP平均按年增長7.1%,居民收入平均按年增長7.4%,簡單來說,即是中國居民收入增長終於跑贏GDP增長。以同樣的經濟增速、同樣規模的GDP計算,居民收入能夠以較大百分比增長,絕對是GDP含金量提高的重要指標。

高技術制造業年均增長11.7%,帶動中國經濟騰飛。(路透社)

以經濟範疇的細項來看,中國過往長久以來,投資一直是主導經濟增長的最重要的馬車,但過去5年,消費和服務業對經濟增長中間的貢獻大,消費貢獻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成為經濟增長主動力。另外,科技進步明顯,5年來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2.2%提高到57.5%,高技術制造業年均增長11.7%,全社會研發投入年均增長11%,規模躍居世界第二位。足證中國正展現著創新驅動經濟的動力,是良好經濟品質的重要指標。

李克強在報告中也提及,將繼續推動集成電路、第五代移動通信、飛機發動機、新能源汽車、新材料等產業發展,也會設立國家融資擔保基金,支持優質創新企業上市融資。

中國大城市的污染問題在過去5年大有改善。(路透社)

啟示二、環保與GDP增長並存

李克強於報告表示,從改革開放40年的歷程來看,生態治理的難度是最大的,從十八大提出「生態事業」之後,大家都有擔心,經濟發展與生態治理從來都是一對矛盾。他表示,能不能做成生態事業,已經不僅僅是中國的事情了,大家都在關注,中國人能不能改變生態?這次工作報告便顯示,在中國GDP穩步增長的同時,環保也取得了可觀的進展。

報告指,過去五年中國制定實施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個「十條」取得紮實成效,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水耗均下降2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重點城市重污染天數減少一半,森林面積增加1.63億畝,沙化土地面積年均縮減近2000平方公里。足證環保和綠色發展可以共存。事實上,中國的市民也由過去的「求溫飽、求生存」,到現在關心環境、求生活質素,對清新空氣、乾淨食水、食品安全等議題十分關注。

確保內地金融業和人民幣匯價穩定,是中央金融工作的一大重點。(路透社)

啟示三、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續成重點

過去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來,決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三大攻堅戰,三大攻堅戰之首就是防範和化解風險。今次的政府工作報告亦強調近年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國際金融市場跌宕起伏,中國的民間投資增勢疲弱,部分地區經濟下行壓力較大,金融等領域風險隱患不容忽視。

報告提出,要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金融詐騙等違法活動,加快市場化法治化債轉股和企業兼併重組,加強金融機構風險內控,強化金融監管統籌協調,健全對影子銀行、互聯網金融、金融控股公司等監管,進一步完善金融監管。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嚴禁各類違法違規舉債、擔保等行為,以完全能夠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