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內地可賣回債券急飆3倍 醞釀企業債違約風險

撰文:文顥宗
出版:更新:

今年以來,中國頻頻出現企業債務違約事件。標普亞太區企業評級董事總經理兼首席評級官李國宜表示,內地推動「去槓桿」導致企業融資成本高企及流動性緊張,令部分高槓桿及管理不佳的企業出現債務違約,主要集中於私營公司。他又指,今年內地可賣回債券(Puttable Bond)存在巨大違約風險。

李國宜分析,內地加強打壓影子銀行,令依賴相關融資渠道的企業大受影響,致使內地上半年債務違約增加,惟相對整體債務僅得0.1%,比例仍然偏低。他認為,中央近日雖然推出措施向市場釋放流動性,惟估計實際作用有限。

年內總值1萬億元可賣回債券到期

李國宜稱,今年內將有1萬億元人民幣可賣回債券到期,佔整體債市25%,按年大增3倍,而大部分將於今年下半年到期。由於該類債券普遍由信用評級較低的私營企業發行,一旦債券被強制賣回,相關企業將難以進行再融資。李國宜續指,內地的永久債券(Perpetual Bond)市場同樣面臨較大風險,原因是市場普遍預期此類債券的發行人會以溢價回購,一旦企業未有進行回購,將等同向市場釋出財務狀況惡化的訊號,或令該些公司的再融資成本進一步上升。

雖然內地企業債務違約風險增加,惟李國宜預料,內地仍將穩步推動「去槓桿」。他認為,今年以來內地經濟增長穩定,預料中央將容忍更大規模的債務違約。標普金融機構評級董事總經理兼分析經理曾怡景則指,中央近日推出的增強流動性措施均明顯針對特定行業,估計只會在「去槓桿」速度上作一定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