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支付.拆局】「轉數快」平定亂局 方保僑料這3家公司跑出

撰文:許世豪
出版:更新:

本港的電子支付發展一直被人詬病,惟近年市場上手機電子支付工具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但卻「各有各做」,程式與程式之間少有連結,轉帳、過帳及增值等手續繁複。
由金管局領頭建立快速支付系統 (Faster Payment System, FPS)「轉數快」已開始登記,9月30日正式推出,有專家形容,該系統可統合所有香港電子支付工具,「一箭三鵰」解決電子支付發展的主要問題,而有3家或可帶頭跑出。

目前本港的「電子錢包」種類繁多,八達通的o!ePay、滙豐銀行的PayMe、螞蟻金服的支付寶、騰訊的微信支付、Tap & Go以 及 TNG等,行內人一般統稱為 SVF (Stored Value Facility);除了 PayMe 以「P2P 」(Person-to-Person)為主之外,其餘主要都是以「P2M 」(Person-to-Merchant)為主。不過,本港的電子支付,特別是手機支付的應用上,發展一直被指較其他國家落後,香港資訊科技商會榮譽會長方保僑歸納出三大問題。

手機支付存三大問題

方保僑指出,首個因素與客戶體驗有關。他解釋,SVF主要分「增值」及「存款」,用戶使用前要視乎不同服務供應商所接受的儲值方式,為「電子錢包」充值,但過程繁複,部分更要到便利店進行;而且要將「電子錢包」內餘額存回銀行戶口,一般需時 2至4 個工作天不等,從客戶體驗方面去看,可說是非常的不方便。

方保僑認為消費者使用不方便,成手機支付應用較落後的原因之一。(資料圖片)

其次從銀行角度而言,大力發展「電子錢包」的目的是希望提供「一條龍」服務。現時消費者使用Visa、萬事達等信用卡時,Visa、萬事達、發卡行、甚至「三星pay」、「Apple pay」等,中間均要收取多重手續費,「銀行中間(收益)被斬走好多。」

最後是小商戶接受電子支付時要面對不少限制,包括擔心服務供應商太遲才找數,「好似的士司機,今日的收入你要60日先退還,我當然不願意啦,我日日拎住個兜四圍走幾好。」

現時已有少數的士司機,願意使用手機支付。(資料圖片)

料快速支付系統可填補不足

「轉數快」全天候運作,市民用電郵或手機號碼作為收款人的識別代號,就可以即時進行支付或轉帳。與此同時,金管局為推廣二維碼支付,宣布推出香港零售支付共用二維碼標準,將不同流動支付工具的收款二維碼合併成為一個共用二維碼,實行「一碼多用」。方保僑相信,新措施推出將填補上述問題,做到「一箭三鵰」。

他表示,快速支付系統將轉帳需要的時間,由「T+2」加快至即時轉帳,亦可直接由銀行戶口提取現金為「電子錢包」增值,銀行間互相轉賬都是接近實時支付,有助提升市民的使用體驗;商戶亦可以即時與消費者進行交易:「所以你見到,好多電子支付平台都主攻小額現金交易,目標就是﹙搶佔﹚八達通的市場。」

再者,銀行亦會樂見電子支付盛行:「好似PayMe咁,你用PayMe、商戶用PayMe,銀行中間無乜洗費,中間畀人『夾走』的(收益)會較少,就算給你多一點優惠,都不及中間被人『斬幾刀』咁痛。」方保僑更以「戰國時代」形容目前的競爭:「消費者邊度有優惠就會用,要等他們養成使用習慣。」

不過,方保僑質疑,金管局制定共通二維碼(QR Code)的做法太理想化,單計支付寶及微信兩大支付工具,兩者在內地市場份額非常大,未來中港兩地更有可能實施跨境支付,相信兩家公司都會覺得,沒有統一二維碼的必要:「反而你用一台終端機,入面有齊多間支付工具,一部機集合晒,顧客用那一款就選那一款,已經好方便。」

方保僑相信,快速支付系統可統合所有香港電子支付工具。(資料圖片)

市場競爭下將淘弱留強

金管局早前透露,首階段共有21家銀行及10家儲值支付工具營運商(SVF)參與接入系統,提供實時轉帳服務。但香港只有不足800萬人,據PayMe 及支付寶早前公開的數據,兩者已分別擁有100萬及150萬用戶,方保僑估計,市場競爭下會出現「淘弱留強」的情況:「八達通會有先天優勢、支付寶與長和(0001)合作,可以利用到長和旗下的零售門市、滙豐要做亦好容易,反而細公司難做,你見TNG都要增加匯款服務。」

他更釐清一些基本概念,重申電子支付其實可以比信用卡更安全,「信用卡跌了有機會被人執來用,電話跌了什麼資料都會失去,反而重點是你如何升級手機保安。」他提醒市民,可考慮用一張額度較低的信用卡去連接電子支付程式、亦要做好手機上鎖及「人肉防火牆」,經常留意戶口有沒有異常,以減少損失及防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