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慧手機格局生變 二線品牌相繼淪陷

撰文:李文杰
出版:更新:

三年前,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曾預言,未來5年,絕大部分中國國產手機廠商會死,最多只能剩下3至4家,而當下中國手機市場正一步步地向大佬們的“終極詛咒”靠近。

《虎嗅網》今日報道,低迷的手機市場,讓中國市場各家手機生產商在酷暑中也感受不到絲毫暖意。造芯能力,5G技術,行銷手段......決定手機廠商能否搶佔市場先機的核心競爭力到底是什麼?

當下的中國智慧手機江湖只剩下最後的四個大玩家。華米OV(華為、小米、OPPO、vivo)四家頭部廠商的格局已定。樂視、金立、酷派們早已出局,美圖手機投入小米懷抱; 360“放緩”手機業務,轉而開發老人手錶,錘子公司雖一息尚存,羅永浩也回天乏術。

下一個倒下的,似乎就只剩下魅族了。

研究機構賽諾公佈了2018年中國智慧手機資料包告,報告顯示魅族的銷量僅有948萬台,相比2017年接近2,000萬台的銷量暴跌46%,幾近腰斬。這份榜單中,一直被魅族創始人黃章視為 “學生”的小米,位居排名榜第六位,銷量4,796萬台,儘管小米、魅族分列排行榜第六、第七,但魅族的年銷量不足小米的五分之一。被第一梯隊的廠商遠遠拋在了後面。

魅族成中國智能手機「小而美」代美

魅族算是中國國內較早進入智慧手機領域的廠商之一。憑藉相對優秀的產品力,魅族手機在誕生初期成功地收穫了一大批粉絲,成為中國智慧手機市場“小而美”的代表。

2007年,魅族官方放出將推出自有品牌手機的消息。此時,蘋果剛剛在年初推出了第一款iPhone。黃章花了3年時間,改了34版設計,終於在2009年初做出了一款名為M8的手機。M8正式上市兩個月內銷量就達到了10萬台,5個月內銷售額突破了5億元人民幣。2011年,黃章潛心打磨兩年的魅族M9推出,各地掀起了排隊搶購潮,M9一躍成為當年的安卓機皇。

在智慧機剛剛起步的市場初期,草莽叢生的環境下各色公司都能吸引到一定的用戶購買,像魅族這樣有一定積澱,專注小而美的公司,可以活得有聲有色。魅族之後的一系列產品,M9、MX、MX2、MX3等,一直都被粉絲譽為最漂亮的中國國產手機之一,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中國二線手機品牌生存愈發困難。(視覺中國)

阿里亦有投資魅族

魅族的迷失,似乎是從被阿里巴巴投資後的“膨脹”開始的。2015年2月9日,魅族科技與阿里巴巴聯合宣佈,阿里巴巴將投資魅族5.9億美元。2015年5月11日,魅族科技與京東正式達成戰略合作,雙方簽署60億元年度採購協議。在有錢、有銷售管道保障的前提下,魅族也開始了高舉高打的策略,通過發佈會行銷造勢,進一步擴大影響力,拉升品牌價值。魅族的銷量在2015年直接衝到了2,000萬台。

在魅族捨命狂奔之時,中國智慧機市場悄然發生變化。在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轉換中,消費升級帶來了又一輪市場紅利。於是,友商品牌把握機會,在中高端機領域集體爆發,贏得了更多的市場份額。

2016年魅族一年發佈了14款產品,開了12場發佈會,希望給阿里交上一份漂亮的成績單。不過,這一年魅族銷量緩慢增長,只比2015年多了200萬台,為2,200萬台,明顯落後於OPPO和vivo的增速。從產品的層面來說,魅族旗下擁有MX、PRO,魅藍Note、E、A、Metal等十幾個系列,產品線混亂,難以區分。更為尷尬的是,這十幾款產品中沒有一個爆款。

一改文藝風格

為了趕目標,魅族錯過了衝擊高端市場的最佳時機,因為過多中低端產品線之間相互干擾,在高端機的投入研發略顯不足,也打亂了自家的產品線。可以說,以犧牲品牌價值一位追求市場份額的做法,讓魅族在2015年、2016年兩年始終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2017年,黃章複出之後的判斷失誤,讓魅族在高端機的佈局上徹底折戟。

黃章對魅族的改革是提升定位——一改魅族過往的“文藝”風格、以及魅藍帶來的低端機形象,直接定位“商務高端”。2017年年中發佈的Pro7是魅族首款高端商務旗艦,最大亮點是“雙面屏設計”。起售價2,880元,比上一代Pro6提升近400元。然而,被寄予厚望的Pro7在發佈後,成為魅族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滑鐵盧。

2015年至2017年,是中國手機廠商轉型升級最為黃金的三年,魅族卻在一味地模仿行業領先者的過程中,逐漸丟失了自己的基因與節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