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養老金改革越拖越難 可實行N對1支付體系

撰文:童木
出版:更新:

在全球老齡化趨勢漸顯的背景下,包括美國、德國、日本在內的全球多國都出現養老金入不敷出的局面,中國也不例外。

內媒報道,中國金融學會會長周小川在2019年中國金融學會學術年會暨中國金融論壇年會上表示,「全球或者說全球大多數國家都面臨着養老金缺口,都有可能出現不持續,中國可能出現不持續更為嚴重,從國際經驗來看,養老金改革應該抓緊,因為可能越拖越難。」

周小川指出,中國採取的是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做法,現在的主要問題在於預籌積累的佔比太小。鼓勵積累有如下選擇:一是根據收入和財產情況,對低收入群體給予繳費補償;二是保底增值,對預籌積累資金進行投資運營,政府為收益率保底。

老齡化的加劇是促使養老金緊張的一大原因。(VCG)

周小川表示,中國國情與他國不同,存在大量國有企業,國有資本可用來填補福利基準型(DB)向供款基準型(DC)過渡的空間,目前劃撥10%的國有資本可能還不夠。除了增加國有企業股份劃為社會保障基金,周小川提出的另外一個增加預籌積累的方法,是可以考慮歷史還原法可能性——例如中國1999年正式取消福利分房,很多單位房改按照工齡、職位算分,折算回去。這種對隔代人的處理辦法可供養老金改革借鑑。另外,中國存在城鄉差別、所有制差別,可按照歷史情況,採用歷史還原法,在養老金改革制度轉變中解決代際不公平問題。

周小川還認為,養老金以後可以實行N對1的支付體系。「由於一個人一生可能在N個崗位上工作,從N個崗位上都有養老金付款,都有個人賬戶。由於電子化程度不夠,實行N對1支付體系在30、40年以前效率很低,搞那麼多賬戶很不經濟。但由於IT發展,成本已大大降低,N對1支付完全可以實現。」周小川表示。

在周小川看來,是否允許養老金進行全球化投資也是一個問題。

此外,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黃奇帆,在出席第十八屆中國經濟論壇時表示,延長女性退休年齡這一供給側改革,是可帶來萬億級紅利的重大舉措。他認為,如果婦女退休年齡從現在的50歲變革為60歲,甚至是和男性一樣延長到65歲,每年相當於增加1萬億元人民幣(1元人民幣約合0.142美元)養老金,必將緩和許多省份養老保險資金鍊緊張的情況,而且一年產生一兩萬億元人民幣紅利進醫保,還能多了幾億婦女10年的工作,又產生勞動力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