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路透》﹕中國正在複雜局勢作艱難平衡

撰文:朱冠美
出版:更新:

隨着肺炎疫情逐漸被控制住,中國企業復工也提上了日程。

《路透》報道,為了防控疫情需要,中國無論城鄉、無論南北的街道村落依舊冷冷清清;另一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完成2020年預期的經濟社會目標,突顯穩經濟、穩就業正與防控疫情變得同等重要。只是,在復工與疫情防控之間找到平衡並不容易。

「當務之急是破解當前防控疫情擴散舉措與勞動力流動之間的矛盾,...我們也希望儘可能減少經濟和民生損失,就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時,有效、安全地促進勞動力到崗。」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蔡昉近日接受媒體採訪時稱。

他指出,一方面,生產要素流動是市場經濟活動的核心;另一方面,疫情防控的關鍵在於控制病毒傳播有效性,希望疫情儘快到達拐點,儘可能減少生命損失,限制人員流動是必須之舉。

他認為,由於農民工延期返城、企業開工不足、新成長經營主體減少等,導致新增就業明顯減少而增加失業現象,中小微企業職工到崗率低、訂單形式不規範、承受廠房設備租金、原材料成本、工資支付和社保繳費的能力弱,影響也是首當其衝。

「但是疫情不會削弱中國潛在增長能力,這些影響都不是長期的。我們要爭取的是把不利影響侷限在一季度,儘可能不傳遞到二季度,避免造成全年期影響。」蔡昉稱。

中央政府已推多項紓緩措施

《路透》對經濟分析師的一項調查顯示,受到新冠病毒疫情打擊,中國經濟本季度增速料驟降至4.5%,將創下金融危機以來最慢;不過如果疫情得到控制,這種低迷狀態會較為短暫,最快將在第二季實現反彈,當季增速料回升至5.7%。

除了要平衡復工返崗和疫情防控的矛盾外,中國也出台了許多扶持企業應對疫情,包括減税降費、緩繳社保等舉措。只是相對這些更具有針對特定行業的政策,突發疫情的衝擊卻是全方位的,影響也是涉及所有行業;因此這些階段性、暫時性的政策優惠更需要「陽光普照」。

蔡昉就認為,由於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影響,從性質上看,是供需兩側的衝擊;從時間上看,是以季度計的短期效應;從程度上看,只是一次性且不留後遺症的擾動。因此,仍需堅持不搞「大水漫灌」式的強刺激,同時宏觀政策也要做出積極且更加精準的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