滙控失息惹遷冊爭議 專家分析好處︰縮短戰略距離 利好亞洲業務

撰文:翟梓謙
出版:更新:

滙控(0005)最近因應英倫銀行監管機構要求,暫停派發股息,即使除淨日已過去,滙控股東都不能獲分派第4次中期息。獅王剎停派息一事令市場嘩然,不少股東感到失感,更有傳滙控董事局是「逼不得已」,對英央行的決定感到不滿,同時引起「遷冊」回歸香港的爭議。

遷冊一事「纏擾」獅王30年!早於1992年,滙豐由香港遷冊至英國,當時市場分析指,與滙豐計劃全購收購英國米特蘭銀行(MIDLAND BANK)有關。由於本港與英國銀行監管的問題,所以最終要遷冊往英國,以完成交易擴大歐洲版圖。不過,亦有分析指,遷冊英國是避免了1997年香港回歸中國的不確定性。

英倫銀行監管機構要求銀行暫停派息,包括滙豐銀行。(資料圖片)

到了2015年,遷冊問題再浮面。當時英國準備舉行脫歐公投,為滙豐的經營前景增添不明朗因素,集團亦開始長達10個月的遷冊回港討論,最終在2016年2月宣布決定將總部留在倫敦,並訂下「以倫敦為總部、以亞洲為主」的策略重心。

直接介入銀行分紅「罕見」

豈料,竟因史上暫停派息,再次引起市場對滙豐遷冊香港的關注。美銀發表報告指,滙豐的香港盈利貢獻遠高於英國,此外亞洲區股東亦較英國多,相信未來英國脫歐後,加上零售銀行業務重組後,滙豐「留英」已不合時宜。

大和資本市場香港執行董事兼亞洲金融研究區域主管齊曉亮表示,經過2008年金融風暴和2011年歐債危機之後,全球金融監管系統明顯趨向嚴格,且監管模式趨於一致和更具協調性。事實上,英國與本港的金融監管本質上屬於同一體系,從法律和具體監管條文上來說並無太大差異。

不過,他指出是次監管直接介入銀行的分紅行為,在世界範圍都實屬罕見。相信無論是滙豐,還是其他銀行,以及投資者,都需要時間判斷是否此次事件是屬於「個別事件」,還是英國監管更加強勢介入的開始。齊曉亮稱,雖然目前下結論仍然過早,但如果類似事件多次發生,相信無論是滙豐股東還是高層,都會開始考慮監管這一因素對遷冊的影響。

滙豐被要求暫停派息後,市場隨即掀起遷冊回港的討論。(資料圖片)

遷冊香港 或引滙豐走出陰霾。

至於遷冊香港對滙豐有何好處?齊曉亮解釋,遷冊後可以縮短其戰略和業務管理的距離和時效,將有利於亞洲業務,同時代表滙豐對本港和中國內地的監管機構發出一個積極的信號,進一步彰顯其戰略中心。而且香港區的低稅率及相對簡單的稅制,對企業仍然具有相對吸引力。

據2019年年報顯示,滙豐經調整收入錄得554億美元,當中49%貢獻來自亞洲區;歐洲地區位列第二佔29%。集團全年除稅前利潤為133.47億美元,當中來自香港的利潤佔120.49億美元,按年增長4.6%,並佔公司整體除稅前利潤的90.3%;相反英國全年虧損33.45億美元,按年更擴大1.4倍。

與此同時,截至2019年12月底止,滙豐香港的僱員有約3.1萬人,僅次於英國及印度,各有4萬名員工。

滙豐現任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曾任職友邦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推動友邦在中港業務的發展。(資料圖片)

主席杜嘉祺熟悉中港業務

由於滙豐是每5年會進行一次註冊地的常規評估,對上一次開展是2015年。齊曉亮提到,滙豐現任主席杜嘉祺(Mark Tucker)當年仍在友邦(1299)出任首席執行官兼總裁,而當時他為友邦在本港和中國內地業務取得長足發展,對中港業務非常熟悉。故此,若在杜嘉祺帶領下,滙豐遷冊香港有助大中華區業務更上一個台階。

不過,縱然滙豐選擇註冊地時要考慮到監管體系和稅率,但同時牽涉許多宏觀經濟及法律因素,以及具體經營管理中的細節。齊曉亮直言,雖然目前與2016 年相比,脫歐因素已趨向明朗,但全球經濟仍然面臨很大風險,同時地緣政治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故此,齊曉亮認為單憑監管制度及稅率因素,難以判斷滙豐是否傾向遷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