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搞掂」原子筆筆頭 說內地供給側改革

撰文:香港01記者
出版:更新:
對傳統鋼鐵企業而言,生產原子筆利潤低,因而沒有動力去進行深度研發生產。﹙路透社﹚

1月9日,中共官媒《人民日報》刊載了一篇題為《搞定!中國終於能造出圓珠筆頭了》的消息引發產業界高度關注。

由於2016年1月4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公開表示:「中國鋼鐵產能過剩,卻生產不出圓珠筆(即原子筆)的圓珠」,這番話被業界視為反映了中國供給體系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傳統產業產能過剩,新的有效供給不足的現實情況。一個小小原子筆頭,當下已經成為中國供給側改革象徵符號。

製造大國面臨高端製造不足窘境

自二戰以來,貿易領域的蓬勃發展使得全球經濟進入了專業分工階段,然而,當前中國雖然在全球貿易領域中扮演着極為重要的角色,但在專業分工領域中仍舊未達到舉足輕重的位置。

無可否認,作為製造業大國,中國仍然高度依賴外國技術。據統計,在專業分工領域,位處全球價值鏈尾端的中國對外技術依存度達到50%,而在美、日等先進工業國家,該比例僅為5%。

以原子筆製造業為例,當前中國每年圓珠筆生產量達到380億枝,這個產業上有着超過3,000家企業,超過20萬勞動力依附着這個產業。然而,該產業中附加值最的筆頭部份,中國仍高度依賴日本、瑞士等工業先進國提供技術轉移。這意味着,為了加工380億枝原子筆,中國企業每年要向上游原材料供應商以每噸12萬元(人民幣.下同)的價格,購買超過1,000噸筆尖材料。

為甚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原來與鋼鐵業每年逾30,000億元的總產值,原子筆製造業顯得既分散又規模細,從產值來看,鋼鐵業一天的產值,可能等於製筆業一年的產值。因此傳統鋼鐵企業而言,這種利潤根本微不足道,沒有動力去進行深度研發生產,而製筆企業因為規模細小,也缺乏足夠的研發生產實力,因而使得直至2016年中國原子筆頭還要依賴進口。

與原子筆類似的例子比比皆是,作為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出口大國,中國廠商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市佔率超過40%,但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91%的淨利潤由蘋果生產的iPhone賺取,14%淨利潤則是三星電子賺得。這意味着中國企業在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淨利潤為負數,通過壓低成本來搶佔市佔率的做法,不僅無法賺取淨利潤,反而出現賠錢的結果。

從廁所板看供給側改革

在經濟與社會發展上,找尋答案要從問題出發,如何解決在中國各行各業廣泛存在的這種「產不出原子筆」症狀?中國政府給出的答案就是要從「供給側」與「需求側」兩端發力。然而,緊盯「需求側」只是手段與途徑,加強「供給側」才是根本與目的。

從現狀來說,近年中國製造業日子「難過」,產能已經過剩,市場漸趨飽和,成本不斷上升而價格競爭慘烈,導致「中國製造」已把價廉物美做到了極致,也把利潤壓縮到了極致。所有人都在問,中國製造業未來還有多大空間?

歐洲和日本在這個領域的成功,可以說給了「中國製造」一個當頭棒喝,也為「中國製造」指出關鍵方向。十年前,難以想象中國人僅僅因為如廁更加舒適,會到日本搶購3,000多元的廁所板,或者僅僅為了書寫更順暢點,就從歐洲或者日本購買幾百元上千元一枝的鋼筆。

如今此類「高品質」製造的海外商品在中國熱銷,揭示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國消正在升級,中產階級正在壯大,更加注重品質、注重體驗的中高端消費群體已聚集了非常可觀的消費潛力。此時再提價廉物美恐怕已經過時,可以看到今天消費市場最流行的是「個性定制」、是「圈層消費」。面對這種變化,中國製造企業應該如何作出調整?中國政府給出了答案,就是「供給側改革」,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使供給體系更適應需求結構的變化。

供給側改革所提出的「五大任務」(去產能、去槓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目的都是在改變當前中國實體經濟中充斥過多低端產能的困境,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引導中國實體經濟展開第二階段進口替代。

雖然,產業升級的道路可能極為長遠,但只有政府作出正確引導,讓企業深刻意識到「天上不會掉餡餅」,紥實地提升自身技術,降低對外技術依存度,才可能最終帶領中國擺脫當前低迷的景氣,迎來新一輪產業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