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鼎鳴倡用外滙基金造地 化解社會矛盾 兼降持有美元資產風險

撰文:顧慧宇
出版:更新:

科大經濟系榮休教授雷鼎鳴就本港土地房屋問題發表報告,建議港府動用包括外滙基金在內的財政儲備,以1萬億至1.5萬億元投資基建及填海造地,並同時推動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他認為,此做法能夠帶動經濟發展,增加樓宇供應也能夠化解社會矛盾,另外也能夠減少外匯基金中的美元資產,減低中美關係交惡中香港被制裁後的風險。

雷鼎鳴在接受本報查詢時表示,香港外匯儲備有高逾4萬億元,當中逾50%屬於法定不可動用資產,用作直接或間接影響港元匯率,以維持香港貨幣與金融體系的穩定性。餘下的部分屬於財政儲備,政府可動用此部分用來投資基建及填海造地。故此,他並不認為此建議會被人視為繞過正常程序,或與外匯基金原來功能有不一致之處。

方案可收「藏富於地」之效

他又指出,美國制裁香港會承受很大成本,但並非絕無可能,香港應該減低持有美元資產減低相關風險。同時,透過動用外匯儲備來填海造地或改善基建,可將財政儲備轉化為土地儲備,做到「藏富於地」。

料政府可從明日大嶼獲益5540億元

他並不認同,明日大嶼和北部都會區將淪為大白象工程。他估算,兩個項目花費為1萬億元以下,但政府可從明日大嶼獲得的收益1.1萬億元,扣除成本保守估計也可賺到5,540億元,因此效益遠大於成本。明日大嶼將會設有地鐵及橋樑等對外交通,除了辦公室建築,還有公屋及居屋,相信會成為新都會區。

雷鼎鳴為「幫港出聲」發表的一份關於土地房屋問題的報告,指1993年至2020年間,樓價升幅達232%,但港人月入中位數只增加153%,而年輕人群組的升幅更低至115%,顯示年輕人愈來愈負擔不起房屋,社會深層次矛盾難以舒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