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產品回報僅2厘 A股公司仍爭住買 原因之一︰還人情!

撰文:鄭寶生
出版:更新:

公司不單止做生意,有餘錢的話還會去投資增加回報。然而中國出現一種奇怪現象,大量公司花巨資購買銀行理財產品,但這些產品只有1.8至2%回報。從投資角度來看根本不應花巨資購買,背後原因是甚麼?

《中國基金報》報道,近300內地上市的公司,在1個月之內共花費605億元人民幣買理財產品。﹙路透社﹚

回報只有1.8至2% 遠低於貨幣基金

《中國基金報》報道,有292間內地上市的公司,在1個月之內共花費605億元(人民幣.下同)投資理財產品。但這些公司購買的產品,部份回報率只有1.8至2%,比起認購貨幣基金的超過4%回報率低了超過一半,為甚麼這些公司有錢不賺?

公司閒置資金投資 爭取合理回報

其實一般公司都會利用閒置資金來賺取合理回報,市面上有不少產品適合公司選擇,例如貨幣基金回報超過4%,又可以隨時贖回。香港有不少公司也有投資股票或債券,例如華置(0127)早前才出售持有的盛京銀行(2066)股份,香港電視(1137)去年年報也顯示持有11.4億元債券。

去年786間上市公司 買了8104億理財產品

不過《中國基金報》認為,那些A股上市公司寧願選擇回報較低的銀行理財產品,除了公司理財習慣之外,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因為銀行曾經在公司上市時幫過手,所以就算回報較低,也要去買一些銀行理財產品。簡單點說,即是要還人情。

這種情況在A股市場一直出現,2015年共有628間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涉及資金5,514億元;2016年共有786間上市公司購買理財產品,涉及資金8,104億元。可見上市公司一直是銀行理財產品的大買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