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侏羅紀世界】《侏羅紀公園》五大隱藏細節 暴龍要專人抹身

撰文:王誦賢
出版:更新:

不經不覺,由史提芬史匹堡(Steven Spielberg)所創立的《侏羅紀公園》已經二十五週年,當時的一幕幕經典場面,如公園汽車的引擎聲、水杯中的漣漪、眾人躲避恐龍時的驚慌掩口表情及暴龍的出現,到現在也記憶猶新。雖然事隔多年;然而,經典電影總是百看不厭,現在就重溫當時鮮為人知的《侏羅紀公園》秘密。

首集《侏羅紀公園》真是百看不厭。(劇照)

只得15分鐘恐龍片段

首集的《侏羅紀公園》全片長約127分鐘,但在這約兩個鐘的時間裏,卻只有十五分鐘有恐龍的畫面出現,這不是網民自己計算出來,而是由《侏羅紀公園》劇組人員John Rosengrant和Matt Winston自爆的。當時Matt Winston聯同父親一起負責電子恐龍和恐龍木偶。兩人都是Stan Winston的工作室團隊,他們的職責是負責操作和移動恐龍。兩人除了幫忙拍攝《侏羅紀公園》外,還有《大白鯊》(Jaws)及《人工智能》(A.I. Artificial Intelligence)等多套經典作品。在《侏羅紀公園》中飾演Ellie的Laura Dern,當時她更讚揚該工作室,「他們令三角龍活現在大家眼前。」,還表示是她見過有史以來最美麗的東西。

另外,當時有傳《侏羅紀公園4》的原創劇本會涉及基因工程改造的恐龍,更指出牠們可以被訓練成攜帶武器參加戰鬥。現在應該慶幸這沒有在第四集中出現。

沒想到,整這隻暴龍,要令Matt Winston他們加大工作室。(劇照)

整暴龍大到要加大工作室

Matt Winston續指出,當時史提芬史匹堡在1986年看過《異形》(Aliens)中那隻高14英尺的異形王后後,銳意在《侏羅紀公園》開發巨型暴龍。可是,這將是有別於其他製作。「從沒有做過這個規模,特別是暴龍。」;雖然其他恐龍都設計得十分完美,惟要建立一個40英尺長的恐龍模型,確實是富有挑戰性,更指出這正是其父親喜歡的工作態度。可是,由於恐龍模型規模十分大,他們需要把工作室一併增大。最終,該暴龍長36英尺,高18英尺,重約12,000磅,真是花足材料創造。

由於拍攝涉及下雨場景,Matt Winston透露當時這隻暴龍不防水,於是有一專責部門,在每日拍攝完畢後,負責把牠弄乾。每次都需要漫漫長夜,以吹風機、風扇及毛巾等物品弄乾牠,務求令牠可以如期參演。

暴龍不防水,於是衍生一個專責部門負責整乾暴龍。(劇照)

拍攝《侏羅紀公園》時遭遇超強颶風

劇組在夏威夷展開拍攝的三至四星期後,在1992年9月11日,當時颶風Iniki正面吹襲考艾島(Kauai),劇組不得不停止拍攝。根據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NOAA)的數據,Iniki目前仍是有紀錄而來最強大的颶風之一。

拍攝《侏羅紀公園》時,整個劇組遭遇超強颶風Iniki吹襲。(劇照)

暴龍拍攝期間遭撞爆牙

在電影飾演家姐Lex的Arianna Richards指出,史提芬史匹堡其中一個改動是把她設定為姐姐,惟在原著小說中是兄妹。

電影中最經典一幕,當Lex和她的弟弟Tim,被暴龍襲擊而困在Jurassic Park 汽車中。Arianna Richards說她在整個拍攝過程中,從來沒有感到害怕或不安,惟在那場戲中,暴龍卻遭受了輕微的傷害。她指出,當暴龍撞擊該車時,卻不幸撞到了車的玻璃,最終牙齒被撞甩了。

暴龍就是拍攝這幕,遭撞爆牙。(劇照)

部份經典場景解讀

在《侏羅紀公園》其中一標誌性當然是暴龍的拍攝過程,而當中有一幕講述暴龍經過,水杯中的泛起漣漪,原來這一幕,是通過彈奏結他弦造成的。當時結他弦連接在車子的儀表板下,從而令杯面震動。

另外,在電影最後的一幕,吉普車上的侏羅紀公園標誌被泥土覆蓋,拼出「Ur Ass PARK」,這其實隱含著一個外國笑話,這代表「you’re lucky to get out with your ass in one piece」,中文可解成全身而退,但相信當時只有外國觀眾明白這意思。

原來最終一幕,吉普車上的字隱含了一個笑話。(網上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