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眼戰線.影評】用生命做賭注 戰地記者想成功就要「瘋狂」

撰文:撐場來稿
出版:更新:

曾經有一句說話去形容戰地記者的工作:「愈接近前線,愈危險,愈能捕捉到最接近現實的畫面。」用生命去冒險,為世界披露戰爭、紛爭的真相,《第一眼戰線》把這群新聞工作者承受的和面對的一一展現在影迷眼前。

【文章原刊於01撐場,歡迎下載香港01 app,與星級作者一同討論喜愛話題。】
撰文:電影·宇言

由露莎蒙碧姬(Rosamund Pike)主演,改編自傳奇戰地記者瑪麗科爾文(Marie Colvin)的真實事蹟,導演馬修海尼曼(Matthew Heineman)過往曾多次監製及執導不少戰爭紀錄片,今次首度拍攝長片同樣選擇相關題材,雖然這次並非真正拍攝如《雷霆救兵》(Saving Private Ryan)的戰爭電影,但觀影過程中仍可見他呈現戰爭場面以及戰場內各種環境的觸覺,例如拍攝一眾傳媒如何走進及躲避危險關頭、當有槍炮衝突時傳媒及其他平民的處境等,都有仿似置身其中的感覺,而且也突顯戰爭的可怕及遺禍。另一方面其實大家都已經知道瑪麗科爾文的事蹟,而編導則採取由她生前最後一次實地報導前,在各國戰區採訪的多年經歷讓觀眾同時走進她的內心世界。

電影改編自傳奇戰地記者瑪麗科爾文(Marie Colvin)的真實事蹟。(電影劇照)

電影主線離不開兩大重點,先是致敬戰地記者努力探求真相的勇氣。戰地記者幾乎在芸芸記者種類中是最危險。他們需要走進戰場裏捕捉不同場面,既要面對槍林彈雨,也可能被不同地方受到軍方人員警告甚至扣押,每次出差都如履薄冰,生命隨時受到威脅。但正正因為有他們的付出,才可以讓我們這些身處安逸之地的人可以得知每天在地球各處所發生的事情。

戰爭,看似和我們很遙遠,其實又跟我們息息相關。很多時候,戰爭都是不同政權互相角力之下衍生出來,而且當中的正義和邪惡根本難以分辨,有些革命起義看似追尋平等,卻可能隨時變質,受到大部分支持的亦有機會發展成強詞奪理的一方。因此戰場記者除了捕捉戰事的發展、背後始作俑者和原因,以及拍攝很多慘絕人寰、不忍目睹的事情,從中梳理整場戰爭的來龍去脈是他們的使命,亦務求讓更多人知道真相甚至令各國有機會影響戰局,或許有助盡快結束戰事。

電影先向戰地記者努力探求真相的勇氣致敬。(電影劇照)

除了談及真相的重要,故事另一個重點當然落在主角瑪麗科爾文身上,也是回應電影英文名稱 "A Private War" 的意思(當然也因為電影劇本出自Vanity Fair article “Marie Colvin’s Private War")。編導花了不少篇幅呈現瑪麗的內心交戰,她充滿記者追查到底、不易罷休的飢餓感,而且由每次熱血地衝去各個戰場的決定裏,似乎都反映她跟一些軍人般對「戰爭上癮」以及創傷後遺症。處於這種狀態下其實很可能無法在安穩舒適的地方生活,故事中可見瑪麗雖然有朋友、也發展過一些戀情,但她根本不能安定下來,就如她腦海還是不時浮現閃過不同的血腥、悲慘的情景甚至以為自己還是身處其中,口裏說不是靠酒精麻醉和冷靜,身體卻已經誠實地喝酒了。所以她向外是探求真相的勇者,但內在卻是一個處於崩潰邊緣的心理狀況,這種內心角力其實是不足為外人道。

電影另一重點是展現主角的內心交戰。(電影劇照)

從影以來嘗試過很多不同角色的露莎蒙碧姬亦應記一功。首次電影演出在《新鐵金剛之不日殺機》(Die Another Day)飾演雙重間諜已經令人眼前一亮,當然之後最為人熟悉的是《失蹤罪》(Gone Girl)的才貌兼備,內裏卻毒如蛇蠍,滿腹密圈的妻子,而在《特務戇J之救國大業》(Johnny English Reborn)也顯示她的喜劇天分。

今次在《第一眼戰線》再次顯示功架,不止將壓低聲線展現跟真人瑪麗科爾文相似的口吻,更考功夫是要表現夾在安穩生活和追尋戰爭報導的內心掙扎,一時需要平靜面對朋友、情人,另一方面又要在戰火連天下記錄和報導事件,而且也目賭各種各樣的慘劇,也可能表達出戰地記者若然要成功就無可避免地「瘋狂」,需要擇善固執才能拍攝和報導出最接近真相的一面。露莎蒙碧姬完全表現出當中對生活的選擇對立和各種內心掙扎,可惜是再次被奧斯卡忽略的上佳演出。

【編按:文章題目為編輯所擬,原題為「《第一眼戰線》(A Private War) 【在內心交戰下,勇敢地去追尋真相】」​】
(文章純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