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喜歡藍】受侯孝賢啟發 黑人版《春光乍洩》致敬王家衛

撰文:陳穎思
出版:更新:

剛贏得奧斯卡金像獎的《月亮喜歡藍》(Moonlight),講述一名同性戀黑人男子自幼到成年的經歷,出身自單親家庭的他飽受歧視,長大後不務正業又以惡形惡相包裝自己,卻藏不住心底裏那份純純同性愛。
愛不論膚色或性別,是何等簡單淺白的道理,導演贊堅斯(Barry Jenkins)訴說這個單純得足以打動人心的故事,原來受台灣名導侯孝賢作品《最好的時光》所啟發,當中的場景以至背景音樂更是向王家衛的《春光乍洩》致敬。

《月亮喜歡藍》的三段式劇情編排手法,靈感來自侯孝賢執導的《最好的時光》,《月》片導演深受亞洲電影啟發。

「我很久以前就看過《春光乍洩》了,這是我看第一部有字幕的外語電影,也是第一部令我感覺到它是如此坦率直白的同志電影」贊堅斯如是說,看《月亮喜歡藍》不單以公路開車場面向《春光乍洩》致敬,連音樂都選同一首「Cucurrucucu Paloma」(鴿子之歌)。這首歌是巴西傳奇音樂人CaetanoVeloso的作品,歌詞講述一名男子因失去摯愛痛苦至死,靈魂化作白鴿期盼愛人歸來,雖然《月亮喜歡藍》的男主角情路沒那麼轟烈,但至少能表達他想愛卻不能愛的心情。

雖然《月亮喜歡藍》跟《春光乍洩》都是同志片,贊堅斯卻謂兩片差天共地,後者以阿根廷的大世界為背景,《月亮喜歡藍》大部分時間都屈在狹小的邁阿密公屋區,全片分三個部分:「Little」、「Chiron」及「Black」,第一跟第三部分的名字都是男主角代號,「Chiron」才是他的名字,不難理解這部分才能活得像自己,首與尾都受別人影響。

《月亮喜歡藍》某些場面向《春光乍洩》致敬,兩者都有一幕餐廳戲。(網上圖片)

電影以同性愛作招徠,但故事觸及的層面更廣,家人、朋輩,以至陌生人,都對Chiron影響至深,活到21世紀,不少人對黑人仍停留在兇神惡煞等刻板印象,《月亮喜歡藍》的故事未必是最特別的,也許是很多人所經歷過的一面鏡子,意義在於這些經歷不論發生在白人或黑人身上,都是同一份感覺,不分顏色。

Mahershala Ali(左)與娜奧美夏莉絲表現出色,有力問鼎奧斯卡最佳男、 女配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