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角】民選總統非民主全部 韓政制倘不改革 誰當總統也難進步

撰文:伍啟衛 陳智深
出版:更新:

韓國自1987年「第六共和」成立後,正式開展民主化進程,至今剛好30年。時至今日,韓國經歷了六位民選總統,他們都下場慘淡,先後被捲入貪污醜聞,盧武鉉更被彈劾,最終跳崖自殺。至2016年,獨裁者朴正熙的女兒朴槿惠因崔順實「閏密干政」事件被彈劾,繼而成為韓國史上第一名被罷免的總統。
朴槿惠下台,標誌着韓國民主制度發展遇上阻礙,僅以民主選舉選出一名總統根本不能滿足民眾要求,遇上問題後又再另選一人,結果只是各政黨輪流上場執政,但完全未有回應國民難以忍受總統貪污和濫權的事實。有分析指,新政府務必改革社會問題及財閥政治,才能讓民主體制延續下去。

朴槿惠成為第一個被彈劾下台的總統。(美聯社)

  獨裁混亂近40年 民主得來不易

韓國的民主成果得來不易。二戰後,美國政府於1948年扶植李承晚建立第一共和,開始韓國獨裁年代,當時政府為免共產思想蔓延威脅國家安全,於是通過法案容許政府對付反對派。

至1963年,朴槿惠的父親朴正熙藉軍事政變奪權,成為總統。1972年,他實施戒嚴和暫停議會,續以朝鮮和社會主義威脅國安為名成立「第四共和」,禁止所有反對政府的政黨存在,以武力鎮壓和酷刑等手段對付異己。同時,他大力發展經濟,令韓國的經濟實力超越朝鮮,多間高科技企業在朴正熙支持下崛起成財閥,撐起國家經濟,成為現代韓國經濟雛形。

1979年,朴正熙遇刺身亡,韓國政局再陷混亂,很多白領、知識份子和學生不斷抗爭爭取民主。1987年,軍人出身的盧泰愚提議改革,釋放政治犯、放鬆言論自由和籌備民選總統,最終他成為韓國第一名民選總統,建立「第六共和」,正式開展民主政體。

朴正熙60至70年代大力發展韓國經濟。(互聯網)

  政治人物凌駕政黨 政黨僅是權力工具

1987年至2017年今天,韓國共歷六任總統,不論是保守派或自由派,都受貪污濫權醜聞困擾。金泳三執政時,其兒子被稱為「小總統」;盧武鉉的妻子和幕僚長涉嫌受賄;李明博的兄長亦因受賄被捕;朴槿惠與妹妹朴槿令關係欠佳,卻因密友崔順實惹禍。

這情況大概是因為韓國沒有良好的政黨政治,政黨是政治人物獲取權力的工具。自李承晚政府開始,韓國政黨就是政治人物獲取權力的工具。數十年來,韓國的政治人物為了選戰不斷將政黨合併、重組和分裂,名字經常替換,如朴槿惠的執政黨名叫「新國家黨」,該政黨在李明博時期叫「大國家黨」,而「大國家黨」1997年由「新韓國黨」和「統合民主黨」合併而成。

在這情況下,政黨變成了政治人物的工具,令他們用人唯親,親信容易獲得特殊地位,成為官商勾結的基礎。

  朴槿惠貪腐濫權 證韓民主政治發展欠佳

朴槿惠上台後,更足證韓國民主政治發展不足夠。2014年「世越號」沉沒,造成超過300名學生死亡,成為該國史上最嚴重海灘,朴槿惠被指救災不力,遭國民嚴厲譴責,動搖她的管治威信。及後日本記者加籐達也撰寫「事故發生後,朴槿惠行蹤渺然,疑與情人約會」的文章刊登在《產經新聞》,遭韓國檢方以「誹謗罪」起訴,成為朴槿惠打壓言論自由的標記。

「世越號」事件嚴重打擊朴槿惠威信。(路透社)

此外,文化體育觀光部長趙允旋涉嫌在2014至2015年間為免「世越號」事件輿論擴散,將約10,000名所謂「左翼」藝人,包括詩人高銀和電影演員宋康昊列入黑名單,排除在政府補助範圍外,企圖以財政手段令這群人「消失」,達致「消音」效果。

至2016年,朴槿惠被揭發容許密友崔順實干政及參與政府決策,崔順實在未有官職的情況下閱讀國家情報和機密,又涉嫌貪污及憑關係讓女兒入讀梨花女子大學。事件又牽涉韓國多間財閥與政府微妙的關係,朴槿惠被指強逼企業「捐獻」以換取權益,其中電子龍頭三星接班人李在鎔因此被捕,將面臨審訊。

  選舉不代表民主 「朴正熙式」資本主義過時

東亞學院(East Asia Institute)一份報告指出,有選舉不代表有民主,民主是以多個指標評估,包括組織和言論自由、人權、司法和立法限制及訂立對大眾有利政策的能力。

文在寅是下任總統大熱。(互聯網)

然而,朴槿惠政府被指與反對派和在野政黨缺乏合作,其他政黨難以與政府溝通,監察政府施政的能力變得十分薄弱。韓國經濟由多間財閥企業主導,很多中小企難以生存,年輕人失業率高企,社會流動匱乏,及至勞工工作條件惡劣,國家生育率下降,這些都是朴槿惠政府、甚至以往多屆總統都未能解決的問題。

不少人認為,如韓國的民主體制不改革,只會繼續出現問題。研究韓國政治的學者杜多(Daniel Tudor)說:「由1961年至今天,韓國的『保守主義』一直由『朴正熙式資本主義』主導,當時曾經很成功,但現已不再適合韓國,是時候與朴正熙年代劃清界線。」

  新總統需痛定思痛 大力改革政制

要令韓國民主穩健發展,迎來更多個30年,除了踏出民選總統這第一步之外,新總統更要有提出大力改革韓國政治制度的魄力。現時韓國政治制度將總統制和議會制混合,被指是造成總統擁有太多不恰當權力的主因,同時亦窒礙真正的民主發展。近年,國內提出修憲的呼聲愈來愈大,其實不無道理,亦有多種不同改革方法被提出來,但就是未有一個政治人物敢走出來承諾改變。

現時韓國總統為5年制、單一任期,配合上「贏家全取」選舉制度令多數執政黨的權力會被進一步誇大;國會與總統之間的不合作,亦令僅得一屆任期的總統很快會淪為「跛腳鴨」。現時有人倡議將總統和國會選舉日期同步,來強迫總統與國會加強合作,提高管治上生產力;更有人提出將政府改為內閣制、或行半總統制,甚至將任期改為4年一任可連任一次的制度。

姑勿論是哪一種制度,相信都會是今次總統大選的焦點,新制度未必會令韓國立即變得強大,但不改變現時總統權力獨大的話,國民縱有選票都只會是死路一條。

下屆韓國將在5月7日舉行,根據民調,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的代表文在寅暫時領先。如文在寅當選,預料會對朝鮮採取較溫和的政策,以及審視「薩德」系統。此外,他或要面對多項改革,如修憲將一屆5年的總統任期改為兩屆每屆4年,讓總統可就施政有較長遠規劃;而政黨亦希望拆開財閥與政治的關係,減低它們在經濟和政治的影響力。

韓國的故事向外界說明,單靠民選總統,不足以令民主穩健發展。正如美國一樣,民選出來的總統,可以有很多對內對外皆不利的政策,要落實民主發展,更需要的是改革政治制度和政黨與財閥走得太近的問題,這一點不能完全由選票去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