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vi’s® x Loom Loop 解構重組「一物版牛仔褸」

撰文:Cyris
出版:更新:

《一物》總是在發掘人與物相遇的故事,這次,我們不只是去發掘,而是為Levi’s®第三代牛仔褸與香港時裝品牌Loom Loop牽線,一起探索不同的創作可能。

話說今年是丹寧始祖Levi’s®第三代牛仔褸誕生50周年,這些年來它一直在革新,演變成不同的男女裝和特別版款式。若果我們有機會製作一件《一物》版本,還能為它添上什麼新意?於是我們邀請了Loom Loop創辦人兼設計師何善恒(Polly Ho)參與這次企劃。她的品牌向來善於結合東西方設計特色,運用傳統天然材料,「我們品牌希望把中國工藝或香港本土文化,透過時裝帶給大家。」

Polly介紹她身旁的Levi’s® x Loom Loop「一物版牛仔褸」時表示,牛仔褸是十分西化的經典設計,綴以傳統中式盤扣,是十分有趣的中西交融。(龔嘉盛攝)

美式經典解構

Levi’s®第一、二代牛仔褸本是美國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藍領和礦工們的工作服,至1967年改良成第三代,本身雖象徵美國勞動階層,後來卻隨年代演變注入了叛逆意義,成為一代文化流行制服。從「美式經典」和「反叛破格」兩點出發,Polly首先選了兩件同款的深藍色第三代牛仔褸作素材,從最基本開始入手,了解它的構造及工序,運用解構重組方式重新演繹這件經典,並使出拿手好戲,加入中式元素營造對比效果。

Polly形容剪開牛仔褸時緊張得心跳加速。(一物短片截圖)

解構重組是她認為最好玩也是最困難之處,因為「立新」前必須要「破舊」,手起刀落拆解整件牛仔褸,「剪的時候很緊張,擔心剪錯了怎麼辦。我不想剪爛件衫,但又必須剪下去才能有一些新配搭。」原先她打算整件褸都保持原本的深藍色調,但在重新拼湊組合的過程期間,她想到可以利用牛仔布背面的淺藍色調,於是造成如今的深淺色塊效果,全面呈現牛仔布的特性。

解開背幅一排排的盤扣後,牛仔褸又可以變化出不同穿法。(一物短片截圖)

中國盤扣裝飾

Polly把兩件第三代牛仔褸拼裝成的一件長身牛仔褸,再綴以中國盤扣。盤扣也稱為盤紐或紐結,是傳統中式服裝的鈕扣,早於宋代經已出現。「盤扣用了較搶眼的螢光綠色,希望予人精神、開心的感覺,也加重其現代感。」一排排的盤扣不但是搶眼點綴,而且還有竅妙。「我剪開了兩件牛仔褸,把衣袖、前幅和後幅都破開了,之後再用中國盤扣去做連結。這件褸可以拆開變成短身,亦可以拆去衣袖變成背心,衣袖打開後便變成一件斗篷。每個變奏款式都帶來不同感覺,迎合不同配搭。」

盤扣種類很多,簡單如Polly今次運用的一字扣,到較繁複的蝴蝶盤扣、蓓蕾盤扣、鏤花盤扣等,綴在不同服裝上能訴說不同的衣飾語言。「不同物料,甚至是紙條都可以用來製作盤扣,不用太限制自己。」古時人們以打結去記載事情,盤扣對Polly來說也勾起她對祖母的回憶,「中國盤扣是我已故的嫲嫲教我造的,有一次我發現原來連我媽媽也不懂得如何綁這個盤扣,我覺得很可惜。以前可能每個人都懂得這些基本傳統工藝,但現代人既不懂得,也不再使用。我很想從這些基本的盤扣著手,看能否發展出一些設計,所以放在這件牛仔褸之上,這是一次很有趣的中西文化交融。」她又提到,製作盤扣的過程可以減壓和冥想,用途也不限於裝飾衣服,「也可以用來製作匙扣,沒橡筋時候也可以用盤扣去綁頭髮,只要你肯發揮創意便成。」

Polly於工作坊期間教授學員如何製作中國盤扣,希望把這基本手藝發揚光大。(龔嘉盛攝)

早前《一物》與Levi’s®合辦了一場工作坊,由Polly即場教授學員製作中國盤扣,點綴他們的第三代牛仔褸,並分享她為日常服飾添上獨特細節的創意點子。她提醒大家不要輕易丟棄舊衣:「如果有些衣服你已經不喜歡穿,或者過時了,或者不合身了,不要立即丟了它,而是想想如何可以改變它。首先找出同一色系的衣服,觀察它們的結構,再去剪開和重組連接,之後就像擁有新衣服一樣,可以再次穿上。」就如Levi’s®第三代牛仔褸雖然面世半個世紀,但在她手上仍能變化出新意,大家也不妨嘗試改造家裡少穿的牛仔單品以至各類服裝,既可延長衣服壽命,也能使它們能變得更獨一無二,凸顯個性與品味。

工作坊學員以中國盤扣裝飾口袋。(龔嘉盛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