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Vision時尚交流|跟5位時裝設計師一起探索大灣區創意與機遇

撰文:尚善
出版:更新:

由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主辦、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創意香港」全力贊助的「InterVision Fashion Flow時尚交流2023」,透過結合實體與虛擬的展覽與時裝騷,為大眾送上別開生面的新體驗,與此同時,協會亦希望借這活動成為香港與大灣區業界互相交流的重要平台。《一物》跟5位參與活動的設計師進行訪談,包括來自香港的Henry Lau與KOYO William,以及大灣區代表KAVON (Mary Ho)、Vmajor和Pourquoi,一起細說時裝設計,再分享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機遇。

早前於深水埗設計及時裝基地舉行的「InterVision Fashion Flow時尚交流2023」,共30個粵港澳大灣區的時裝設計單位參與其中,不但注入創新科技元素,更帶動跨地域交流,將創意思維與商業發展共冶一爐,為業內設計師帶來新衝擊,從而激發更多優秀設計。

SPYHENRYLAU創辦人Henry Lau(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

SPYHENRYLAU創辦人Henry Lau今次就大會主題「四季」所創作的作品,在他心目中的四季是帶著期盼與變化,「設計沒有特別說明是哪一季,對我來說我就是那四季,因為當我們在春夏時期待秋冬,到秋冬時期待春夏,氣候季節的變化就是我的主題,反而不是每一個時空。」他指轉季帶來浪漫的感覺與美好的憧憬,「因為永遠是有一個期望將來會是怎樣,就像我們設計師做一個系列,總會想看下一季系列是怎樣。」

對於虛擬、AI等潮流,Henry Lau亦有一番見解,「時裝是很感性的,要觸摸物料才有不同質感,數碼方面卻很遠離的,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但原來結合起來,可以嘗試到2D與3D的不同感覺;另外,科技也使Digital Print變得更多色彩,更多元化,比從前純粹染色範圍更多選擇。」他補充說AI輔助下,刺激其創作思維。

Henry Lau參展作品(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

Henry Lau指自己已是舊一輩的設計師,跟數碼化已差一大截,不過他在市場上能給予香港與大灣區新晉設計師一些意見:「香港是一點的地方,大灣區則是數千萬人的地方,香港設師可以嘗試讓更多人認識。」他表示兩地市場很不同,大灣區喜歡的顏色、剪裁,以至接受能力,跟香港是兩回事,「現在香港漸趨保守,反觀大灣區顯得較開放,只要有創意夠獨特的,他們都會接受到,就像80、90年代的香港,各人有自己喜歡的風格,百花齊放。」

KOYO創辦人KOYO William(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

KOYO曾進駐巴黎名貨公司老佛爺Lafayette,又在多國開設專門店,為香港時裝品牌向外闖打下強心針,創辦人KOYO William分享箇中經驗,「我在國內、韓國、法國都有公司,我經常跟同事探究這個話題:我們中國設計師是否可以到海外參展,甚至令到更多國家認同我們的設計。」他指中國經濟起飛,對他們幫助很大,「以前Made In China是較低檔次、便宜的東西,現在香港、中國很多設計師已經受到世界的認可時,是我們亞洲崛起的一個時代,可以參與多一些外國時裝展。」

KOYO William認為大灣區整個珠三角是一個非常利於設計師創作的地方,更擁有獨特的優勢:「鄰近廣州布料市場,工廠辦房也沉澱了很多年,傳統老師傅很有經驗,深圳向IT科技發展,品牌的3D設計交給當地創科公司負責;而香港則是國際舞台,得到最快資訊,亦有很多奢侈品牌在這裏落腳開設旗艦店,各方資源整合令我們有機會做到很多美麗設計,成為時尚之都,若我們有更多資源齊心去做這件事,應可以超越東京。」

KOYO William參展作品(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

至於今次展覽作品,KOYO William是以反思為概念,探討AI對人類帶來的是好還是不好,「我用柔軟布料配合3D Molding創作晚裝,兩者結合是碰撞性,是很大衝擊,帶出未來感,全是第一次作出的新嘗試。」他說自己也不知道科技到底是幫助還摧毀人類,所以借設計引起話題和討論。「讓我思考未來的人是怎樣穿著?生活模式是怎樣?令我很想研究下去。」

KAVON創辦人Mary Ho(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

KAVON創辦人Mary Ho的時尚發展之路,正好是香港與大灣區合作無間的寫照。她是香港人,來到深圳發展,並走向國際,「我是代表大灣區的設計師,其實我是需要代表整個中國的時尚去發聲。」而今次展出作品正是因中國崛起,「整個中國文化需要有新的呈現,中國傳統文化非常值得我們發掘,於是帶來唐代張旭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書法,展示出我們東方女性的唯美內涵,體現東方女性的知性文化底蘊。」

「元宇宙是一個趨勢,今次時裝騷也好,實體經濟也好,同樣是實體與虛擬的結合。」Mary Ho補充說時裝騷不一定是現場做,已經可以虛擬進行,「科技促使時尚走得更快,更年輕化。」她指香港政府跟得很貼,對市場幫助很大,「我們利用AI開發產品,做推廣文案,設計效率大大提高。」

KAVON (Mary Ho) 參展作品(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

對於香港與大灣區時尚交流,Mary Ho細訴其經驗:「香港政府對時尚創意產業提供很大幫助,雖然我在大灣區發展卻受益良多,最大幫助是了解更多國際發生的事情,我們明年能參與米蘭時裝周,政府出了很多力。」她再寄語香港設計師不應定位為香港設計師,「應該要國際化,全球化定位才行,香港本身市場很小,設計師不要依靠香港的市場為主,應走向中國,衝出亞洲,要以這個定位與心態,做出來的產品才會不一樣。」

Vmajor創辦人Victor Zhu(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

畢業於英國倫敦London College of Fashion女裝設計系的Victor Zhu,回國後創立品牌Vmajor,他本身鍾情傳統,如手作工藝、Old School意念,「時尚行到今時今日,很多設計都做過,難以創新,只會有新的科技和表現方式,所以將來必然是新舊結合。」

是次參展設計,跟香港海邊風景關係密切,「因應今次大會的四季主題,我想到香港、深圳都是南方,於是做出夏日色彩,兩款設計同是以針織做出漁網般形態,結合Formal與3D不規則,帶出對比效果。」原來他很喜歡戶外,至於啟發他創作的香港海景,並非維港兩岸,而是北角、鰂魚涌一帶,「我看到人們在釣魚,魚網很有意思;加上小時候看港產片,戲中打魚場景留下深刻印象。」就是這樣,將香港風景與深圳設計連線。

Vmajor參展作品(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

「大灣區是近年才出現的概念,不過我很早已開始這盤生意,早年在英國讀書,回來後看到90、00年代的香港是最豐富的,很多設計師品牌都是那時候認識。」Victor Zhu指粵港澳需要合作與互補,「香港有意念未必做到出來,國內專業工廠又看不到新鮮東西,要兩者結合。採購物料我會到深水埗,想找便宜一點的會到廣州、中山、佛山,做Knitwear又可去東莞,這些全是數十年來流傳下來,不用的話很可惜。」他再補充說大灣區已有自己的故事,是時候找出自己的特性,「香港、深圳、澳門各有自己的意念,要認清自己的強項與弱點,然後集合大家力量一起去做才是未來。」

Pourquoi創辦人Lalaismi Wai(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

來自澳門品牌Pourquoi,創辦人Lalaismi Wai畢業於法國ESMOD北京分校,品牌設計素來色彩繽紛,今次為展覽設計作品卻一改慣例,換上黑白對比色調,「這一次是新嘗試,顯得大膽和不一樣。因為疫情期間個人經過沉澱,想到過去都是很彩色,如做純色的話能否展現到自己風格的設計。」

Lalaismi Wai認為實體與虛擬在現實生活中一直存在著,「因為我們做設計也好、創作也好,都是把腦裏面的東西變成實體化。對於我們這些人,無論是文字、繪畫,還是其他創作形式,同是處於沉浸式的狀態,所以這次展覽很有意思,整個氛圍和感覺很舒服、很有趣。」

Pourquoi參展作品(香港時裝設計師協會)

眾所周知,澳門畢竟是60多萬人口的城市,當地設計師需要向外闖尋求更大的發展機會,Pourquoi也不例外,「中國發展一日千里,人口基數夠大,對每種潮流元素的接觸度會更多,澳門真的很少人,若受眾以一個百分比來計算,在中國的一個百分比已經是千千萬萬,澳門卻可能只是十個八個,落差很大,所以我很鼓勵大家走出去。」Lalaismi Wai指出交流平台十分重要,「除了設計師,各行各業有這個機會要好好珍惜,多些機會接觸不同的東西,對自己和整個社會發展方向都是有益的。」品牌未來方向和發展同樣朝向大灣區,雖然目前是訂製為主,但正在轉型,她仍在摸索調整中,積極迎來新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