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釦︰一件微物的故事

撰文:Nathanael
出版:更新:

225年前的今天,巴黎人在街頭示威遊行,企圖說服路易十六執行議會的裁決、維護1791年憲法的精神。「講數」失敗,君主政制最終在8月被暴動推倒,瑪麗王后繼而被推上斷頭台,但由她以至前人如路易十四開創的法式風尚,到了拿破崙的時候,卻藉着一枚鈕釦繼承了過來。

若然不是拿破崙開創西服袖口鈕的先河,至少這傳統也大概由軍服開始。

袖口鈕︰改變士兵陋習

歷史對於拿破崙的評價可謂好壞參半,大家都着眼於他的謀略,跟路易十四或瑪麗王后相比,拿破崙臃腫的身型很難令人將他跟時尚相提並論。但也正正是他,開創了西裝袖口鈕的傳統。

話說拿破崙率兵翻越阿爾卑斯山進入意大利時,看見士兵拿衣袖來擦鼻涕,出名軍紀嚴格的拿破崙自然看不過眼,於是命令士兵在袖沿向上那邊釘上五顆鈕釦,每次當士兵要用衣袖來擦鼻涕的時候,都會因這些鈕釦而造成不便,從而改掉陋習。後來,袖口釘鈕的做法流傳至民間,時至今天,袖口鈕更成了西裝的基本設計。

法國導演伊夫羅拔在1962年將路易斯裴高德的兒童文學作品《鈕釦戰爭》改編成電影。

鈕釦的源起眾說紛紜,雖然有傳鈕釦乃源自古希臘時代,也有傳上述故事的主角其實是18世紀普魯士國王腓德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但法國跟鈕釦的淵源其實比這故事還早。1962年,法國導演伊夫羅拔(Yves Robert)改編路易斯裴高德(Louis Pergaud)的兒童文學作品,並將其拍成同名電影《鈕釦戰爭》,早在此前,真正的鈕釦戰爭已於17世紀在法國裁縫與鈕釦製造工會(Button Makers Guild)之間上演。

《鈕釦戰爭》講述兩幫男孩子敵對,互相偷取對方衣服上的鈕釦,直到對方全身赤裸為止。

17世紀「鈕釦戰爭」

一直以來,鈕釦都被視為衣服上的配飾而存在,直至12世紀十字軍東征之後,士兵從中東甚至遠東一帶回到歐洲,才將鈕門的概念引入,法國人率先將鈕門應用在衣服設計上,兼顧鈕釦的裝飾性與實用性。13世紀中葉,法國鈕釦製造工會成立,工會成員都視鈕釦為一門藝術,他們在鈕釦上以精進工藝與優質材料雕琢出一個令人讚嘆的世界,鈕釦因此成為有錢人或皇室貴族的身份證明,甚至一度有法例禁止平民配襯某幾種鈕釦。在鈕門與鈕釦之間,逐漸沖積出貧與富的鴻溝。

隨着路易十四在時尚方面的影響力愈來愈大,法國人對衣着愈來愈講究,至17世紀,不少裁縫都嘗試自行製作鈕釦,工會成員有感自己的專利與特權被侵奪,於是遊說政府立例阻止裁縫這樣做。雖然有些裁縫確實被罰了錢,但工會成員卻不罷休,他們脅迫當局強行搜索百姓的住宅和衣櫃,希望政府能確切執行禁令,將觸犯法例的人逮捕或課以罰款。

今天變得更實用

在鈕釦成為法國皇室貴族爭相追逐的奢侈品之前,早在《周禮》及《禮記》等書之中,便已出現「紐」字。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謂︰「結者、締也。締者、結不解也。其可解者曰紐。」「鈕」配合「釦」,就成為了可結又可解的活動裝置,套用在衣飾上,產生了繫繩作用,於是能夠將衣物扣連起來。中國人的鈕釦傳統早於歐洲人,但鈕釦運用之精細,還是後者領先。

1520年,英國國王亨利八世與法國皇帝弗朗西見面,後者就穿了件由13,600枚鈕釦製成的衣服登場;100年之後,第一世白金漢公爵喬治.維利爾斯更以鑽石鈕釦為自己訂製了套裝及斗篷,反映了鈕釦在時尚發展之中的重要角色。時至今天,雖然鈕釦的實用性早已遠遠超越其裝飾用途,但每一枚鈕釦的重要性,其實比你我想像中更為重要——想想每一次發現又一枚鈕釦不見了的時候,那份惶惑的心情,你不也感同身受嗎?

每一枚鈕釦都是一個故事、一個藝術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