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捕鯨】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的真正理由:並非為了繼續捕鯨?

撰文:日本通網
出版:更新:

對於日本政府決定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IWC,其主要職責是調查鯨的數量,制定捕撈和保護太平洋鯨群的措施,對捕鯨業施加嚴格國際監督)一事,世界各國表示「失望」等聲音不斷高漲。
2018年12月26日,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正式宣布日本將退出IWC,並表示已於當天夜裏將該決定通報給了負責統籌國際捕鯨委員會相關條約事務的美國政府。
由於退出IWC,日本政府將從2019年7月開始,在日本的領海及專屬經濟區重新開始商業捕鯨。另外,日本政府將實行不在南極及南半球捕殺鯨魚的方針。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頻繁開展商業捕鯨,鯨肉作為寶貴的蛋白質來源一直佔有重要地位。但1982年,IWC暫時中止商業捕鯨後,與日本進行了持續30多年的對談,日本堅持「持續性商業捕鯨」的主張沒有得到認可。

由於日本退出IWC是一件破格之事,國際上相繼出現了來自反對捕鯨的國家團體的強烈批判之聲。屢次阻止日本調查捕鯨船的反捕鯨團體「海洋守護者協會」稱「日本就像仍在捕鯨的挪威和冰島一樣,世界又多了一個無賴國家集團。」澳大利亞外長佩恩及環境部長普萊斯也在共同聲明中表示,「強烈要求日本回歸委員會(IWC)。」

此外,美國媒體《紐約時報》(12月26日)報導,「在日本國內,作為食用肉的鯨肉雖具有一定的人氣,但近年來鯨肉消費量大幅下降。國內需求已減少,日本退出IWC便是對國際輿論的挑釁行為。」《華盛頓郵報》也指出,「日本此次提出的捕鯨據點也包含了安倍總理等人的選區,這可能會對日本此次退出IWC的決定造成影響。」

【圖輯】日本的捕鯨業及吃鯨肉文化(部分圖片或會引起不安)↓↓↓

+7

在日本國內,對於是否退出IWC民眾意見也分為贊成和批判兩種。擔任慶應大學特任副教授等職務的若新雄純表示,「認真看新聞的話會發現,日本並不是『非常想捕鯨』。加入IWC,就需要和其他國家一起制定關於管理海洋資源的政策。而日本本身制定的規則和國際的決定可能不一樣。由於日本是被海包圍的國家,如果失去獲取海產的途徑的話,各方面都無法運轉。我認為日本政府退出IWC,是想要自己考慮捕獲多少海產資源、留下多少海產資源等問題。」

近年來日本國內,鯨肉的消費量正在下降。據漁業局的統計數據,自1990年以來,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人吃鯨肉。

自從停止捕鯨以來,日本的鯨肉消費量呈下降趨勢。那麼為什麼明明日本的鯨肉消費量不多,日本政府卻堅持退出國際捕鯨委員會?若新教授如此分析政府的做法,「外務省的意圖並不是退出IWC繼續捕鯨,而是想由日本自己決定『不捕獲鯨魚』。如何保護、如何食用日本的海產資源,這些問題都由日本人自己考慮。日本政府大概是為了不讓出因海產資源豐富而變得富裕的國家主權,而決定退出IWC。」

若新教授認為日本政府實際上並不想繼續捕鯨,而是主張維護自己的自尊心和身份身份地位。日本退出IWC今後到底會在國際上會造成怎樣的鴻溝呢?似乎會令人不忍目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