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2020總統大選】Facebook能挽回「選戰之亂」嗎?

撰文:薛子遙
出版:更新:

Facebook、Twitter和Google的行政總裁定於10月28日,美國總統大選五天前,在美國參議院的委員會上作證,討論他們平台對內容的管理政策。雖然共和黨人與民主黨人對於社交媒體的不滿各有不同,可是社交媒體管理內容層面上有嚴重不足本身,卻似是雙方共識。
2016年,Facebook和Twitter等大型社交媒體公司被指責在大選期間沒有採取足夠的措施來防止外國勢力和錯誤信息的傳播。這次大選,他們有否吸取當時的教訓?

2016年,社交媒體公司主要擔心的是如何應對政治黑客行動和外國影響活動,但今年的選舉形勢帶來了新的風險:疫情和特朗普的言論使得郵寄投票(Mail-In Voting)的爭議特別大,可能導致對選舉結果的分歧。

因此,今年國內分裂的風險似乎蓋過外國影響的風險,大型社交媒體公司一直關注兩種可能的情況:參選人提前宣稱勝利,以及選後暴力事件,造成選舉中或選舉後的多面向亂象。

Facebook CEO朱克伯格於2020年7月29日在華盛頓國會眾議院司法小組委員會的反壟斷聽證會上通過視像會議發言。 (Graeme Jennings / Pool通過美聯社報道)

政治不確定性和暴力的擔憂

今年,Facebook一直站在動員對抗政治暴力風險的最前沿。Facebook行政總裁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上個月接受美國媒體《Axios》的採訪表達「我們需要盡我們所能減少這次大選後發生暴力或內亂的幾率。」

我們需要盡我們所能減少這次大選後發生暴力或內亂的幾率。
Facebook行政總裁朱克伯格

過去,該公司因在斯里蘭卡和緬甸等國家讓其產品成為傳播種族和政治仇恨言論的平台而受到批評。八月底,在親特朗普的民兵組織在威斯康星州基諾沙(Kenosha)引起致命槍擊事件後,Facebook又因允許民兵組織通過其平台組織起來而受到抨擊。

鑒於美國人對「二次內戰的隱憂」,Facebook表明將更加嚴厲地打擊民兵運動,並正為大選後可能發生的極端情況做計劃。它拒絕透露細節,以免驚動公眾,但表示,如果選舉變得混亂或暴力,它已經制定好限制用戶的應急方案。

Jacob Blake遭槍傷案:美國威斯康星州基諾沙爆發多天示威,要求警察交代一宗槍傷非裔男子事件,圖為8月25日晚上時的示威情況。(AP)

其他社交媒體公司也採取了類似的立場:Twitter表示,將打擊煽動「阻止和平移交權力或有序繼承的非法行為」的誤導性說法。其他網上平台如Reddit、Tiktok或Snapchat等也表示正在採取措施來解決這些問題。

前所未有的反應

企業到底在做什麼?

首先,社交媒體公司的合作更加緊密。在過去兩年裏,Google、Facebook、Twitter、Reddit、微軟(Microsoft)和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一直在相互之間以及與政府機構定期舉行會議,討論如何確保總統選舉的安全。

8月13日,這些以前是競爭對手的合作夥伴發布一份行業聯合聲明;為這個充滿對競爭者的不信任和對政府機構的蔑視的行業開創先河,概述了他們對選舉的「情景規劃」。

這些公司討論的情景包括選舉當晚未能確定勝負誰屬、被盜材料通過社交媒體傳播的「黑客和泄漏」行動("hack and leak" operation),或「深度造假」(deep fake)視頻被用於政治操作等。在推進「深度造假」檢測的研究方面,Google作出了特別的努力,以便能夠更好地屏蔽可能引發公憤的不真實視頻。

各大科技公司已經採用不少緩解風險的技術,這些技術都圍繞着三個主要的方式:標記、減緩傳播或直接屏蔽危險內容。

標記可疑內容的方案包括了YouTube和Facebook的計劃,即在任何一位參選人試圖過早宣布勝利時,將參選人的帖子標記為非官方或非正式選舉資訊的選項。類似作法已經被Twitter用來標記特朗普總統關於郵寄投票的誤導性推文。

第二種方式是減緩不良新聞的傳播,即以推薦算法排除關於投票過程的虛假資訊出現在用戶的屏幕上。Facebook表示將降低其算法對危險帖子的容忍度。

最後一種緩解風險的方式是直接屏蔽內容。到目前為止,只有在最極端的情況下,譬如宣傳暴力或直接壓制選民等,才會被使用。

是否足以避免選舉混亂?

這些新技術並不總是受到批評者的歡迎。在左派,許多人覺得這些措施太少了,也太晚了,而在右派,政客們則擔心社交媒體會像審查機構一樣,去決定選民能看到什麼消息。在Twitter和Facebook因懷疑是黑客行動並擔心消息未經證實而試圖阻止《紐約郵報》有關拜登兒子商業交易的報道傳播後,美國政壇兩派就是如此反應。

為什麼《紐約時報》可以披露秘密獲得的特朗普稅收信息,但《紐約郵報》卻不能揭露拜登的郵件?

這兩家公司壓制《紐約郵報》文章的舉動引起共和黨人的批評,他們認為這些平台有失偏頗。他們問,為什麼《紐約時報》可以披露秘密獲得的特朗普稅收信息,但《紐約郵報》卻不能揭露拜登的郵件。最後,Twitter讓步,此後改變了對黑客內容的禁令,只有在黑客本身直接分享的情況下才適用,而允許普通用戶分享內容。兩家公司的行政總裁將在11月向美國參議院另一個委員會作證,說明他們對這件事以及選舉的處理方式。

《紐約郵報》一直熱衷於披露拜登父子醜聞,圖為白宮發言人麥克納尼(Kayleigh McEnany)9月24日在發布會上手持《紐約郵報》封面報道。(美聯社)

目前還不清楚這事件開了一個什麼樣的先例。假設特朗普提前宣布獲勝,這些公司會如何應對?他們會向共和黨人屈服,還是繼續阻止或標記未經證實的聲明?如果Facebook允許用戶分享特朗普的勝利,而Twitter卻封鎖了它,會發生什麼事?私營公司應該做出這類決定嗎?

部分答案可能會在國會對社交媒體管理層預計將接踵而來的質詢中得到,但無論如何,今年大選將是對社交媒體自我監管能力的大考驗,尤其是在選舉日之後的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