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懼三年海陸空圍堵 卡塔爾「底氣」何在?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本月初,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首腦會議在沙特西部城市歐拉舉行,與會領導人在峰會上簽署《歐拉宣言》。會議足證沙特阿拉伯、巴林、阿聯酋、埃及等國經已與卡塔爾恢復全面外交關係,翻開促進地區安全和穩定的「新一章」。
自2017年6月以來遭到多方斷交卡塔爾,究竟憑什麼底氣和經濟實力,成功撐過三年的制裁和封鎖,昂首參與今次會議?

卡塔爾人口約260萬,當中31.3萬為國家公民,其餘230萬皆為僑民,其國土面積只有11532.5平方公里,約是十個香港大小。該國位於波斯灣南岸阿拉伯半島中部,境內大部分為沙漠地帶,全年高溫少雨。由於地表並沒有恆常河流,水源短缺、土地貧瘠,不利經濟活動發展,因此主要聚集在首都多哈。

傳統上,該國人民大多以放牧、捕魚、採珠和海上貿易為生。當地的多個部落為了爭奪有利的養蠔場經常相互爭鬥,使國家處於分合局面,一直無法建立統一的主權。自七世紀以來,卡塔爾先後遭到阿拉伯帝國、葡萄牙、鄂圖曼帝國和英國所統治,直至1971年才正式成為主權獨立的國家。

歷史上,卡塔爾主要依靠捕魚和海上貿易為生。(Getty)

上世紀中,卡塔爾迎來經濟起升的契機。在鄰國巴林和沙特阿拉伯相繼鑽探出石油後,該國亦於1939年在西海岸的杜漢亦發現儲量驚人的陸上油田,在1949年正式投產後,其原油產量達每日33.5萬桶。卡國隨後在1960年至1970年間,又在其東部領海陸續發現5個海上油田,大大提升國家的石油產能。

1961年,卡塔爾於加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科威特、伊朗以及委內瑞拉等國家共同對抗外國油公司,擺脫受油公司剝削石油收入,組織有助協調統一石油政策與價格,確保石油收入穩定。

沙特放棄三年半圍堵 卡塔爾外交策略如何以小勝大?

自發現石油後,卡塔爾的經濟才有長足的發展。(Reuters)

經多年努力,卡國逐步買下國內油田和煉油廠的所有權,最終於1977年將國內石油產業國有化,實現了獨享國家石油利潤的成績。憑藉石油為該國帶來豐厚的收入,經濟發展開始高速增長,使其從世界貧窮國家之列,一躍成為高收入國家。

今天,這個國家擁有非常高的生活水平,並為國民提供如免費醫療服務等多項社會福利。卡塔爾還是全球稅收和失業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吸引眾多來自印度等南亞國家的移民前來謀生。

卡塔爾如今是高數入國家前列。(Getty)

「底氣」原來是天然氣?

除石油外,卡塔爾經濟真正的底氣還是天然氣。1971年,該國在其北部領海發現了總面積達9700平方公里的北方—南帕斯氣田(South Pars/North Dome field)。該氣田是由卡塔爾和伊朗兩國共享,卡國擁有南部6000平方公里的部份。

北方—南帕斯氣田的天然氣儲量高達51萬億立方米,佔全球已探明天然氣總儲量的19%。該氣田還有約500億桶凝聚油,全部儲量折合大約3600億桶石油。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氫化合物儲藏,甚至遠大於(位於沙特阿拉伯境內)的世界最大油田、總儲量為1700億桶原油的加瓦爾油田(Ghawar)。在發現此氣田後,卡塔爾的天然氣總儲量是僅次於俄羅斯和伊朗的全球第三大國。

卡塔爾經已成為全球天然氣儲存量最大國家之一。(網上圖片)

2006年,因應日本、韓國、印度等亞洲國家對天然氣節節上升的需求,卡塔爾成為全球最大液化天然氣出口國。因應天然氣產業蓬勃發展,卡國當年的GDP增長率達到驚人的26.2%,並在此後五年一直保持兩位數的升幅。2017年,卡塔爾人均GDP達12.8萬美元(約99.25萬港元),位居世界第一。

憑藉龐大天然氣庫存的充足底氣,卡塔爾無懼國際油價長期低位徘徊,撐過三年多以來遭沙特等國的經濟和外交封鎖,甚至拉朧得土耳其和伊朗在軍事和經濟上的支持,制衡沙特等阿拉伯盟友的經濟封鎖,實現以小博大。

也因此,卡塔爾毅然於2019年1月1日退出已加入57年的OPEC,令其擺脫在組織內處處受敵對沙特制衡的束縛,提高國家石油和天然氣生產的獨立自主性,還令該國膽敢於沙特宿敵伊朗走近,毫不畏懼這個強鄰。事實上,卡塔爾國土雖小,但經濟結構上亦不全然依賴天然資源,把多哈努力發展為歐亞樞紐,成立僅約26年的卡塔爾航空(Qatar Airways)屢次成為全球最佳航空公司,帶動國際聲譽及旅遊業發展。

第41屆海灣阿拉伯國家合作委員會峰會1月5日在沙特阿拉伯小城Al Ula舉行,卡塔爾國王塔米姆出席。(AP)

海灣危機刺激迅速擴軍

近年,長期低油價加上過去一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各國航空公司裁員倒閉、航班禁飛令原油需求下跌,均令不少海灣國家經濟出現隱憂,不得不採取措施挽救經濟,如沙特實行緊縮政策和公務員減薪等。

反觀卡塔爾卻因自身的經濟底氣,經濟保持增長甚至花費數十億美元擴展空軍和海軍實力。雖然,低油價原本也會影響卡塔爾,但因為該國的石油收支平衡價在中東地區屬最低的39.9美元(約309.37港元),遠低於巴林的95.6美元(約741.24港元)和沙特76.1美元(約590.05港元)的水平,受到的影響也就較微。更何況,卡塔爾主權財富基金卡塔爾投資局(QIA)坐擁全球第十四大主權財富基金,擁有資產達3,350億美元(約2.61萬億港元),在世界各地的投資每年為國家創造出不少財富收入。

卡塔爾將打造區內最強大的空軍之一。(網上圖片)

提升軍備自強 大手採購戰機

受到強鄰圍堵之後,卡塔爾著手進行區內最具野心的軍備提升計劃,將空軍規模由12架戰機大增至96架,打造區內最強大的空軍之一。計劃包括了向法國、美國、土耳其購入更先進和更具戰鬥力的戰機和坦克,另外,美國、英國和法國三國亦同意對卡塔爾的飛行員進行培訓,並向地面人員提供後勤培訓。

過去,卡塔爾一直將國防重點放在本土安全上,但隨着與區內軍事強國的關係急劇惡化,被沙特和阿聯酋等國入侵的威脅加大,致使其重新評估軍事力量和軍備的需要。

由於遭受區內多國排斥,卡塔爾在軍事上尋求其他的盟友,該國目前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重要盟友,其烏代德空軍基地(Al Udeid)是美國駐海外最大軍事基地之一,美軍在當地部署逾10000名士兵。2018年,卡國還出資改善基地設施,包括修建,改善基地營房以及其他服務設施,改善提升基地美軍的生活品質。

另一個盟友是土耳其,2016年土耳其獲准在卡塔爾建立軍事基地,並且幫助訓練卡塔爾憲兵和特種部隊。以上的軍事發展多少反映了一個訊息,即卡塔爾並不孤單,在該地區擁有強大的盟友。

經歷了成功解圍三年多的封銷危機,並且在軍事實力上質的提升,或許意味卡塔爾未來在地區以至國際事務上進一步加強影響力。然而,《歐拉宣言》是海灣阿拉伯國家為結束對立,推動團結合作邁出的重要一步,也只是第一步。造成內部危機的矛盾根源仍未消除,日後能否解決根本衝突做出更多承諾值得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