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水戰爭硝煙不散 美國會否乘機加大擾亂中國後院?

撰文:塗柏鏗
出版:更新:

自2021年4月28日起,吉爾吉斯與塔吉克為了巴特肯州(Batken)的爭議地帶爆發摩擦,旋即升級為兩國軍隊互相交火的衝突,造成46人死亡與數百人受傷。儘管兩國已於5月1日宣告停火,但由於中亞各國爭奪領土與水資源的問題沉痾已久,且吉、塔兩國曾於2019年9月交火過一次,因此這回和平能持續多久,實在是個未知數。

但更值得引人關注的是,正在自阿富汗斯坦撤軍的美國,會否乘中亞衝突再度強勢進駐,以填補自身在當地的戰略真空。畢竟自蘇聯解體後,美國就將中亞視為圍堵俄羅斯與擴張自己全球軍力的新基地,並以協助改善水質和提供治水經驗的理由介入當地政局,希冀在保障飲用水的「人權」美名下重塑中亞政治體制,最後打造出親美的衞星政權。

況且拜登甫於4月23日正式提拔美國駐吉爾吉斯大使唐納德盧(Donald Lu)出任主管南亞與中亞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解決了特朗普(Donald Trump)政府該職一直懸缺的窘境;同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還主持了與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斯坦與烏茲別克等五國的部長級會議,聲言要強化美國與中亞五國間的合作,因此很難不使人懷疑美國的中亞政策是否將變得更活躍甚至激進。

原本蘇聯時期,中亞各加盟共和國的水資源問題在蘇聯統籌的「中亞統一能源體系」中獲得妥善分配,位於錫爾河、阿姆河上游、水資源較豐沛的塔吉克與吉爾吉斯通過出口水電的方式,向下游國家交換農產品與天然氣。待蘇聯解體後,中亞五國於1992年簽訂《阿拉木圖協議》延續蘇聯時期的水資源分配比例,但隨着各國經濟發展與治理水平的差異,用水需求亦愈來愈大,早年的比例因而不符現實,由此造成五國間的矛盾。

塔吉克欲修建羅貢水電站之舉,引起哈薩克等下游國家的激烈反彈。此為2018年11月16日,塔吉克總統拉赫蒙出席羅貢水電站第一組機組投產的慶典。(Central Asian Bureau for Analytical Reporting)

譬如塔吉克欲修建羅貢水電站和吉爾吉斯想興建卡姆巴拉金水電站,就引起下游國家的激烈反彈,認為水流將會遭截斷進而影響自身的用水與農產。時任烏茲別克總統卡里莫夫(Islom Abdugʻaniyevich Karimov,1938─2016年)便於2012年警告稱這可能會引起戰爭,2015年又呼籲聯合國介入;時任哈薩克總統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亦稱這牽涉本國的核心利益。但由於吉、塔兩國都過於窮困,急需興修水電以刺激經濟,俄羅斯與美國亦爭相貸款好伸張勢力,故表面上這是中亞五國間的水資源糾葛,但實質上仍是大國競逐的代理人紛爭,各國未必能完全自主。

尤其是美國,自2012年起在中亞與湄公河流域國家推動「水問題夥伴關係」(U.S. Water Partnership),以美國國務院、美國國際開發署與民間公司為核心介入當地國家的水資源問題。在美國來看,以實施避免「水戰爭」的預防性外交為當務之急,因此不斷鼓勵中亞國家共享水資源與改善鹹海,希冀能藉此掐熄中亞為爭奪水資源打得頭破血流的戰火之苗。

2013年9月16日,在美國牽頭下,吉爾吉斯、塔吉克、阿富汗斯坦與巴基斯坦四國簽署「中亞南亞水力發電項目(Central Asia-South Asia-1000)」,建立跨國供電網。(PID)

不過美國援助的方式隱然透露着改造當地政治體制、以及輔弼自身在阿富汗基地的企圖。因為美國國際開發署的做法,是鼓勵中亞各國的地方政府、非政府組織(NGO)還有住民組成的水用户協會共同合作治理,這看似示鼓勵公民自決,但在某種程度上是架空了中央的統籌權威和加深分離意識。此外,2013年美國與世界銀行合力促使吉爾吉斯與塔吉克參加中亞南亞水力發電項目(Central Asia-South Asia-1000),規劃橫跨1,227公里、耗資約11.7億美元的跨國輸電網,讓吉塔兩國出口多餘電力給巴基斯坦與阿富汗。

由於巴基斯坦自小布殊(George W. Bush)時代就被視為「反恐」夥伴,是美國打擊塔利班等恐怖組織的大後方,阿富汗斯坦又是美軍在中亞的樞紐,因此實際上這是利用吉塔兩國的資源,來挹注美國的全球霸業。再説2020年美國公布《美國中亞戰略2019-2025:加強主權和經濟繁榮》(United States Strategy for Central Asia 2019-2025:Advancing Sovereignty and Economic Prosperity)時就強調過「無論美國在阿富汗的參與程度如何,中亞都是一個對美國國家安全利益至關重要的地緣戰略地區」,並指明不讓中俄成為當地中心。因此隨着拜登政府欲從阿富汗斯坦撤軍,美國對中亞五國的介入力度勢必會增強,不會平白流失自己經營多年的影響力。

2021年5月2日,一名吉爾吉斯婦女站在因同塔吉克交火遭毀的屋子前,兩國因爭奪水資源與土地而爆發激烈衝突。(AFP)

中亞各國的政治版圖與民族糾紛,是自沙俄、蘇聯時期一路延續至今的歷史問題,而隨着環境與氣候變遷,這些問題又會因水資源更形惡化。更可悲的是,中亞正處於歐亞的交會之處,對大國來説更是不能輕忽的戰略要衝,因此汲汲於圍堵俄羅斯與中國的美國,勢必不會因撤軍阿富汗斯坦就放棄滲透中亞的居心。而這種干預也只會加劇當地各國間的矛盾,畢竟美國對水資源分配的建議也是按照自身利益提出,並非當真考慮各國的實際需求和發展意願,故恐怕只會使「水戰爭」的爆發風險愈來愈高。近日吉爾吉斯和塔吉克間的駁火,正是凸顯美國所謂「水問題夥伴關係」有多麼脆弱的最好明證,也昭示了美國霸權看似善意、實則只求利己的真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