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化預示的危機:保險科技如何幫助轉嫁風險?|TECH

撰文:伍振中
出版:更新:

自動化時代即將到來。在道路交通層面上,全自動駕駛(Full Self Driving,FSD)與車聯網/物聯網結合,固然為人們帶來無比方便,勢將革新未來交通網絡生態。然而,自動化背後的潛在危機,又可以利用科技來轉嫁風險嗎?

8月16日,美國聯邦政府正式向電動車企業Tesla的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系統展開調查。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NHTSA)已確認11宗與Tesla自動輔助駕駛系統有關的車禍,部分事故是Tesla在有照明燈、箭咀燈牌或「雪糕筒」等警示物的狀況下,撞上泊在路邊的緊急服務車輛。

調查涉及2014至2021年間生產的76.5萬輛電動車,涵蓋Model S、X、3、Y各系列車型。

自動駕駛背後的隱患

這次調查,再度惹起外界對Tesla即將將全自動駕駛投入商用化的擔憂。目前,獲美國監管部門允許在道路使用的屬於「自動輔助駕駛系統」,需要車主全程主動監督。

然而,調查似乎絲毫沒有動搖Tesla的野心。Tesla於周四(8月19日)舉行人工智能日(AI Day),公布新一代自家研發的Dojo「D1」AI學習晶片,繼續鋪路全自動駕駛系統落地應用。

除此之外,全球各大半導體設計大廠對自動駕駛也已虎視眈眈:英偉達(NVIDIA)今年已發表用於自動駕駛車的AI處理器晶片「DRIVE Atlan」,鎖定各大車廠即將推出的車款;英特爾(Intel)的全自動駕駛車分別已在紐約、東京、上海等市區進行測試;另一大廠AMD與Tesla的自動駕駛晶片合作研發項目,幾年前早已甚囂塵上。

因此,姑勿論自動駕駛背後的各種爭議,隨着車企和晶片廠爭相在自動駕駛領域攻城掠地,實現全自動駕駛系統日常普及化的日子,相信現已不遠了。

圖為中國上海一架貨車在Tesla工廠運送新車。(Reuters)

當然,正如美國監管部門現正憂慮的:電腦技術如何精密也好,沒人能保證自動駕駛計算系統永不出錯──儘管出現事故的或然率遠比人手駕駛為低。

但若然真的因自動駕駛系統出現問題而發生意外了,誰該來負上風險責任?

※ 美國一個調查指出,超過大半受訪民眾認為目前的自動駕駛車技術仍是「不太安全或非常不安全」

「自動化保險」

事實上,世界上已有一幫人在想,當日後自動化時代來臨,經濟及人命損失風險轉嫁和承保機制,具體上究竟應該如何實行。

例如,英國便有一間初創企業Flock,研發出一個「實時風險引擎」(real time risk engine)。它的創新之處在於與車輛的信息處理系統物聯掛鉤,標榜以「每秒」及「每米」為基礎計算保費,為乘客提供每分每秒的實時保險,按需投保。該保險初創最近更獲得美國傳奇風投家Chamath Palihapitiya牽頭參與首輪融資。

按照這類「保險科技」(InsurTech)業界的描述,當車輛實際移動時(包括在全自動駕駛系統啟動的情況下)自動觸發保險機制,乘保每一段路,保費計算方式則視乎該段路程的長度和時間。

當日後自動化時代來臨,經濟及人命損失風險轉嫁和承保機制,具體上究竟應該如何實行?(Reuters)

「就像你坐Uber,保險將能採用dynamic pricing(動態定價),視乎即時天氣、路面塞車情況等,自動調整保費──這就是數據驅動(data-driven)保險的應用。」香港「微保險」新創企業YAS MicroInsurance聯合創辦人安宇昭(Andy)向《香港01》介紹道。

按照安宇昭的說法,「數據驅動保險」的概念,同樣可以應用於各類型交通模式,制定即時性的客製化保險──每程車依據你的實際路程、時間,獨立計算保險保費。好處是保障範圍及標的極為明確,而且還比傳統「大包圍」的保險套餐更為划算。

安宇昭認為,未來的保險形式必須由數據所驅動。(龔嘉盛攝)

現在能夠實現到的情況是,譬如,登上一輛的士之前,用戶只要即時在手機應用程式按鍵啟動保險,自當刻起該一程車便會即時受保。

「只要你是乘客,無論是坐Uber或是GOGOVAN,一上車就可以通過手機即時啟動保險程序。」安宇昭說道。

微保險是希望利用科技,向乘客提供每分每秒的實時保險,按需投保,投保門檻變相降低。圖為Uber共乘車應用程式介面,非微保險提供者應用程式介面。(Getty Images)

按照業界的未來設想,在將來自動化車聯網時代,這種手動啟動保險的程序也不需存在,而是讓手機應用程式與車輛連結,車輛啟動,就自動觸發保險,為司機和乘客承保。

但在此設想實現之前,追求細緻化、碎片化的「微保險」模式,現今則愈來愈受業界所重視。

微保險運用到多種現時盛行的應用科技。譬如,透過大數據分析及機器學習技術,用作分析客戶的風險,成為實時計算客戶保費的變量;透過GPS精確定位技術,則可以協助日後實現「Uber式」的動態定價,保費按實時路面狀況等外在環境因素而自動變更。

YAS現時也在應用GPS、大數據、機器學習、Open API(開放應用程式介面)等技術,開發針對個別目標群眾的微保險計劃,包括為乘車、行山、單車、跑步運動提供單次微保險。它們同樣以每段路程計算保費,利用低於傳統保險收費門檻的方式,向用戶提供彈性的非合約制微保險。早前,YAS也與九巴及忠意保險合作,聯合開發名為「BUS RYDE」的巴士乘客微保險,矢在為日常巴士乘客提供個人財物保障及人身意外保險。

由左至右:YAS 聯合創始人李威霖、安宇昭和市場推廣主管負責人方安生。(龔嘉盛攝)
+1

就算一些傳統保險公司,現在也將目光放在微保險,希望它能為他們帶來一些年輕的客戶群,讓他們以低門檻的條件「進場」購買保險。

「微保險涉及到的,可能僅是一兩元的事,你不需投入很大筆資金,就可以隨時隨地受保。」安宇昭解釋道。

自動化時代,將會為人們帶來無比方便和彈性。但是,科技進步背後,必然會衍生出各種新式風險。人們需要通過創造力和思考,儘可能降低這些新科技的危害性。

固然,世上沒有任何東西能夠達致「零風險」,要充份對沖這些風險,借助科技本身,或許能夠謀求一些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