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入國家招工難 封關加轉工潮釀「藍領荒」

撰文:藺思含
出版:更新:

高收入國家招工難 封關加轉工潮釀「 藍領荒」新冠疫情造成全球性停擺,大規模裁員,不計其數的民眾失業、交不起房租、依靠政府失業補助金支持生活。
隨着近月各國重啟經濟,餐飲、零售、酒店、物流等各行各業恢復運作,失業在家的人們爭相回到工作崗位似乎是情理之中,但實際上,高收入國家的企業普遍遇到招工難的問題,以藍領工種尤其嚴重,釀成生產、運輸、供應鏈上的重大缺口。

美國勞動力需求自上半年以來屢創新高,6月,勞工統計局(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數據顯示全國有超過1000萬個職位空缺,創下自2000年底有統計數據以來的最高記錄;英國則在5月至7月間出現95.3萬空缺,同樣創下新的歷史記錄;在澳洲、加拿大、新加坡以及德國等歐洲國家,僱主們急於找到合資格的求職者填補空缺,不惜提高薪酬,一些行業更不惜招收缺乏工作經驗的青少年、甚至是監獄在囚和即將刑滿釋放人士補充勞動力。

招工難引來供應鏈阻斷

餐飲業受到的打擊尤其嚴重。今年4月,一家紐約餐廳Illili的老闆Philippe Massoud在網上發出了招聘廚師的啟示,他告訴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這類崗位往往會有60到80名左右的應聘者前來面試,但這一次卻無人上門:「在這家餐廳營業的14年間,從來沒有發生過這樣的事情。」

一些店主不得不犧牲部分生意。倫敦老牌米芝蓮餐廳Pied à Terre老闆不再開設午市,以此應對人手不足的問題:「如果我讓他們幹得累死累活,我的餐廳在兩個星期內就做不下去了。」他向英國廣播公司(BBC)表示:「我們掙扎着應付完疫情帶給我們的所有挑戰,好不容易重新開業卻又突然碰上這樣的打擊。」

據《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今年4月的報道,美國的就業崗位數量仍比疫情前少約840萬,大量就業機會仍未回流。這似乎意味着失業在家的民眾將在經濟重啟之際急於回到工作崗位上。然而,根據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今年第三季度的調查數據,有一半小商戶僱主表示,如今找到合適的人手要比一年之前困難的多,近三分之一的僱主說有崗位已經有至少三個月招不到人。

面對這樣挑戰的不只是小商家。麥當勞、Burger King等快餐連鎖品牌為彌補勞動力短缺向青少年勞動力敞開懷抱,美國俄勒岡州的麥當勞更把最低招聘年齡由16歲降低至14歲。英國貨運司機嚴重短缺,更造成全國上下各行各業的供應鏈危機,以至於許多連鎖餐廳、超市下架部分熱門商品,包括麥當勞的奶昔、部分瓶裝飲料;英國最大的雞肉快餐連鎖店Nando’s更一度關停了10%的門店。

回不去的僱員

造成此次招工難現象的原因似乎是多方面的,但疫情下遷徙受限的勞工似乎為主因之一。受此影響,嚴重依賴海外勞工的新加坡和澳洲、脫歐及疫情後流失大量東歐勞動力的英國等均受到重創。在新加坡,外勞佔總體勞動力約38%,但來自中國、馬來西亞、印度等東亞各國的勞工受入境限制而銳減,政府遭施壓要求其放寬入境限制以讓移民工回流。

與此同時,在通關順暢的區域、而經濟又較早重啟的國家則在吸引勞動力方面佔了優勢。德國聯邦酒店餐飲業協會(DEHOGA)高層Sandra Warden對CNN表示,奧地利和瑞士兩國的餐廳由於很早就重新營業,吸引了許多過去在德國餐飲業工作的員工。相反,像英國政府堅持企業應優先僱用國本地人的情況下,英國工業聯合會(Confederation of British Industry)警告,當地勞動力危機恐怕會持續近兩年。

跳槽風潮:「在家工作」更受歡迎

儘管一部分勞動力被出入境措施阻礙了腳步,許多人在疫情下亦主動轉行,投身其他工作崗位或行業。德州快餐店店主Jan Riggins表示,許多人基於對於染疫的顧慮,不再考慮在外與人接觸和互動較多的崗位,轉而選擇那些可以在家工作的工作,因此像接線員這類空缺往往很快就能招到人。美國一個招聘搜索網Joblist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近40%的酒店、餐廳、酒吧等前僱員表示不準備再從事過去的工作。

這樣的決定屬情理之中,根據美國加州大學三藩市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San Francisco)今年一月發佈的一項調查,疫情期間死於新冠肺炎的人口中,餐飲行業的僱員為最高風險的人群之一。健康威脅加上再次失業風險使許多僱員考慮乘機轉行。

今年25歲的Mark Wray亦在去年疫情剛開始時失業。本來他在一間電影院的小賣部做售賣員,但如今已不願走舊路,利用疫情期間完成了基本的技術和商業技能培訓課程,並在今年三月成為了一名線上按揭借款人,年薪一下自從17,000美元(約合13.2萬港元)漲到了55,000美元(約合42.8萬港元)。

搶聘潮開打 亞馬遜資助員工讀大學

他對《紐約時報》記者說:「奇怪的是,疫情反而成為了一次機遇。而這份工作成為了我絕佳的跳板。」像Mark一樣改變職業方向的人不在少數,根據領英今年五月至七月的統計數據,在此期間跳槽的人中,有多達57%的人直接轉行。為了留住和吸引僱員,像亞馬遜(Amazon)、沃爾瑪(Walmart)等大企業也紛紛出招為員工提供個人發展和晉升路徑。

亞馬遜上周(9月9日)宣布將投資12億美元為其下75萬名一線員工支付大學學費,只要員工不辭工,每年就能享受一筆教育資金。大型連鎖超市沃爾瑪、Target以及咖啡連鎖品牌星巴克亦推出類似措施,在線上或線下合作院校為員工提供學費資助,有的甚至連書簿費也一併支付。

疫情強行帶來的「間歇期」,似乎給了許多人重新修整和思考未來的機會,除了考慮更安全、更有保障和發展前景的工作,大量被迫居家工作的員工,也開始對工作的靈活性有更高要求。跨國會計師事務所安永今年上半年發佈的一項全球性調查結果顯示,九成員工希望在工作時間和地點方面擁有更多靈活性,超過一半(54%)的員工表示若在疫情後工作安排不獲一定程度的靈活性,則會考慮辭職。

地域上的阻礙、疫情風險等種種因素引發持續性的勞動力短缺,辭職和跳槽的風潮仍然不止。在一眾高收入國家和地區,經濟重啟下的招工難現象雖然讓企業和僱主們頭痛不已,在失業問題開始緩和的同時,亦為部分員工帶來機遇。希望尋求更好的職業前景、收入更高或是更有靈活性的崗位,各國的打工人或許要抓住這個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