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豬問題│多國同受「豬」連:垃圾處理、疫情、氣候是元兇?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野豬問題近日成為香港熱議話題之一,漁護處圍捕野豬手法備受爭議,其實這個問題在全球各地同樣引起關注,從加拿大、意大利,到以色列等國都有,連拉丁天后夏奇拉(Shakira)與兒子亦於今年9月在西班牙巴塞隆拿一公園內遭野豬攻擊。面對「人豬共融」的問題,各地又可有值得參照的處理方法?

在有「永恆之城」之稱的意大利羅馬,野豬問題近期亦成為市內最嚴重問題之一,如經常有野豬擾亂市內交通、掀翻垃圾桶、嚇壞學童及咬傷途人等。今年5月,當地曾瘋傳一段影片,只見羅馬市郊一名女士剛從超市步出取車,遭到一群八隻的野豬於繁忙的停車場內追趕,其中一隻更撕開了女士手上的購物袋。附近有途人見狀大聲呼叫,最終該名女士拋掉食物引開豬群脫身。

事件引起當地廣泛關注和討論,當中包括意大利垃圾處理的問題,還有人類和大自然的衝突。野豬問題如今不時成為當地媒體討論的焦點,相關照片、影片不絕。意大利記者Fabio Grilli直言:「野豬無疑是個讓我們讀者充滿激情的話題。」

野豬問題在世界不少地方都引起關注。(Getty)

獵殺野豬成「羅馬之恥」

據美聯社報導,現時羅馬及其周邊地區約有逾5,000隻野豬生活,這些動物經常出沒在市內的公園,多數躲藏於樹林和灌木叢中。但當地堆積如山的垃圾,吸引牠們走到羅馬的街上,為民眾造成困擾。2019年,羅馬及拉齊奧大區政府批准了一項計劃,於城市內的公園設置籠子捕捉野豬,並建議每年至少撲殺1,000隻豬以控制數量。

對部份人來說,這關乎一個動物權利問題。野豬終歸也是個生命,牠們理應在這個世界上擁有生存的權利。羅馬女市長拉吉(Virginia Raggi)去年更下令調查警方於一所學校遊樂場內射殺一頭母豬及其6隻小豬的事件。事發當日較早時間,一群家長和兒童正在餵飼這個野豬家庭。

永恆之城的羅馬深受野豬困擾。(Getty)

動物權益關注人士抗議有關捕殺豬群的行為,批評做法是「羅馬恥辱」,要「為野豬伸張正義」。意大利國家保護動物委員會總監Andrea Brutti表示:「這是一個母親和她的小孩,事件從情感上來說實在太可怕了。」

不過,有自然保育專家認為,適當的控制野豬數目是有利於整體生態保育。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 Roma Natura 負責人Maurizio Gubbiotti則表示:「總有些人認為任何動物都不應該被殺害,但這也是個生態保護的問題。」這是由於意大利原有的野豬品種於數十年前經已絕種,如今困擾當地的品種來自東歐,牠們不僅體型更大,而且繁殖力也更強,而作為牠們在當地的天敵之一的*狼亦幾乎早已絕跡。因此,當局計劃採取措施控制豬群數目,包括捕捉並送往肉食市場,「即是將牠們當成禽畜動物,把牠們製成火腿、莎樂美腸等食物。」

*注解:在外國,野豬的捕食者一般為狼,而在香港,野豬的唯一天然捕食者為老虎。而香港有記錄最後一隻老虎於1915年被獵殺,日佔後香港虎蹤大大減少,1965年曾有女學生表示在大帽山發現老虎,但報告從末獲得證實。

羅馬女市長拉吉(中)去年下令調查警員射殺野豬家庭的事件。(Getty)

垃圾管理不善才是禍首

Gubbiott強調雖然野豬有時可以很危險,但一般都是很膽小的動物,野豬通常無意威脅市民,「野生動物離開森林只有一個原因,就是尋找食物,他們走到街上的唯一原因是那裏有垃圾。」

說到底,意大利羅馬的野豬問題難是當地長年廢物處理不當所造成,雖然當局曾提出增加回收、按垃圾類型收集來解決垃圾問題,惟成效不彰,導致市內街道垃圾堆積,吸引野豬闖入鬧巿。

野豬出沒注意。(Getty)

疫情、氣候變化加劇問題...

加拿大及以色列同樣也遭野豬問題困擾,兩地的情況均多少揭示了野豬問題的複雜性。

以色列的野豬問題同樣迫切,尤其是在耶路撒冷、海法(Haifa)等城市,引起居民恐慌。疫情期間,野豬問題變得更為嚴重。耶路撒冷郊區Mevaseret Zion市長Yoram Shimon表示:「我們每日都要維修野豬造成的損壞。」而造成以色列野豬問題的原因是頻繁的山火。今年夏天,耶路撒冷附近地區的嚴重山火造成了廣泛的破壞,摧毀了大片野生動物的棲息地,令牠們到其他地方尋找食物、水源和棲息地。

以色列自然保護協會主席Ela Pasternak表示,野豬此物種數量眾多、種群密集,危害農業區及整體生態系統,近年來更成為城市地區的一大麻煩。他指出,野生動物大多見人便逃跑,但補充說:

但如果牠們習慣了人的存在並被人餵飼,就可能會變得更具攻擊性。

當局強調,若不盡快採取行動,情況可能會變得很差。當局目前採取的做法包括提高衛生水平,以及加設圍欄阻止野豬翻開垃圾桶等,並在特定情況下容許撲殺豬群。民間方面,海法居民為此組織了「野豬巡邏隊」來應對,如用特製哨子來驅趕牠們。

另一受野豬困擾的加拿大,安大略省阿賈克斯鎮(Ajax)環境可持續性和氣候變化主管Cameron Richardson表示,當地常被忽視的氣候變化的影響,是野豬近年在當地加速造成影響的原因之一,在這些冬季冰天雪地的國家,暖化對於野豬而言是變得更「宜居」。他指出:「預計地區的氣候變化,包括平均氣溫上高、頻繁的極端天氣,以及降雪量減少,均為野豬入侵社區造就更有利的條件。」

應對野豬問題,近期成為不少國家的熱話。(Getty)

有鑑於此,加拿大以誘捕方式解決野豬數目過多的問題。加拿大自然資源部(Natural Resources Canada)雖然成立了全國專門的「野豬小隊」,設置陷阱和誘餌,但部門指出考慮到該物種的智慧和適應能力,捕殺野豬的成效可能需要一段時間。當局建議居民在野豬數量得以控制之前,盡量將家貓留在室內,放狗時也應繫上繩帶。此外,受影響至深的安大略省明年將圈養野豬列為非法行為。

雖然加國幅員遼闊,野豬又傾向避開人類,看似沒有構成任何重大風險,惟加國野豬研究學者Ryan Brook並不認同,除了因為野豬在當地屬入侵性(外來)物種,他說:「野豬是『可怕的生態災難』,牠們可以造成的損害,以及可能傳播疾病給人類、寵物、野生動物和牲畜等,都是主要的問題。」

獵殺野豬的措施在部份國家也常見,但一般屬非常措施,並限制數量及特殊情況。(Getty)

「野豬的命也是命」,然後呢?

生物倫理學家兼環保主義者Kerry Bowman則表示,理解撲殺受嚴重影響地區內野豬的必要性,惟批評安省當局對待動物方式存在道德上的不一致。他解釋:「將物種定義為入侵性或非入侵性或許某程度是有用,但從倫理學的角度來看則是有問題的。例如我們都知道多倫多的浣熊構成許多問題,牠們作為原生品種就是否代表沒有問題?」

Kerry Bowman表示,野豬如同狗一樣,是非常聰明、注重社交和家庭的生物,社會上可能有保育人士願意接收麻煩的狗隻,但野豬卻沒有同類的避難所。他坦言:「對野豬施以安樂死確實會讓人感到不舒服,問題是若牠們造成社會問題又有誰會收留牠們。」

野豬問題在許多地方造成困擾,縱然上述國家未必是最佳的參照例子,但多少反映野豬問題的複雜性,涉及地方政治、社會民生、資源分配、公民教育等眾多方面。在不少國家,捕獵野豬是控制數目及保護生態的最後手段;而人類餵治野豬的行為理應禁止,改善廢物管理也是可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