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一│俄烏激戰:中亞五國的「親俄」考驗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圍繞在中國、俄羅斯、阿富汗、伊朗和裏海之間的廣闊地區,是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曼、吉爾吉斯和塔吉克在內的中亞五國。它們從蘇聯獲得獨立並成為主權國家多年後,其經濟及發展軌跡依然與今天的俄羅斯緊密相連,中亞各國跌宕起伏走來逾30載,在如今改寫全球政經格局的烏克蘭戰爭爆發,這片素來較少受到國際關注的地區,或多或少對它們帶來不同程度的衝擊,深感彼此休戚相關。

【此為俄烏衝突,中亞系列之一】

中亞五國在1991年獨立前,自1918年開始被蘇聯統治長達73年,在1920至1930年代才劃定為加盟共和國及國界,在蘇聯解體後中亞各國的國界沿用至今。

獨立逾30年後的今天,中亞仍為俄羅斯的戰略夥伴國家,在經濟及安全問題上關係密切,自戰事展開以來,該區都未有跟隨西方讉責或制裁俄羅斯。克里姆林宮方面聲稱該地區領導人「理解」總統普京的決定。另一方面,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於2月28日在與中亞外交部長舉行的視頻會議上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重申美國支持烏克蘭的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中亞各國外長同樣未有公開響應。有意見認為,中亞各國政府希望在最大限度保持中立,以免開罪俄羅斯。

然而,隨着俄烏戰事愈演愈烈,一眾中亞國家的取態也逐漸出現微炒的變化。3月17日,烏茲別克發表了一份頗為令人意外、支持烏克蘭的聲明。外交部長卡米洛夫(Abdulaziz Kamilov)在參議院全體會議上發表講話重申:「俄國必須立即停止軍事行動和暴力,烏茲別克承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且我們不承認盧甘斯克和頓涅茨克共和國。」

卡米洛夫重申,烏茲別克承認烏克蘭的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Getty)

作為俄羅斯傳統盟友之一,中亞各國過去很少公開反對克里姆林宮的行動,故有關舉措標誌着一個重大轉變。尤其是考慮到烏茲別克自米爾濟約耶夫(Shavkat Mirziyoyev)於2016年上任總統以來,烏俄關係明顯改善,去年俄國更超越中國成為烏茲別克的最大貿易夥伴。而且,米爾濟約耶夫還與普京的親密夥伴、烏茲別克裔俄羅斯商人烏斯馬諾夫(Alisher Usmanov)有聯繫。

哈薩克的情況也值得關注,當地早前出現約1,500人參加的反戰示威,鑑於相關活動事先必須得到當局的批准,故同樣惹起外界猜測。有意見認為,長遠而言俄烏衝突或將至少使得烏茲別克和哈薩克從親俄羅斯推向區內其他持份者。

至於其餘三國,由於俄羅斯對吉爾吉斯的影響力較大,故當地對戰事的態度相對謹慎,不過因當地經濟與俄羅斯關係密切,故戰事無可避免將嚴重影響該國。與此同時,土庫曼和塔吉克則選擇中立,沒有就烏克蘭戰爭發表任何官方聲明。

米爾濟約耶夫(左)與俄關係密切,任內與俄關係明顯改善。(Getty)

三十載崎嶇的獨立之路

歷史上,中亞地區的主要居民為遊牧民族,該地區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東亞、西亞、南亞以至歐洲的民族、宗教、文化交匯之地。自17世紀開始到20世紀,中亞大部分地區成為了俄羅斯帝國以及隨後蘇聯的領土。

1991年蘇聯解體時,對高度依賴蘇聯的加盟國來說,一時間皆難以接受「被獨立」的現實。新獨立的中亞各國,不論是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上均與俄羅斯保持緊密的聯繫。而且在立國早期,由於前共產黨官員依然掌握著權力,故它們都難以稱得上是一個民族國家。

在獨立後的這些年間,這五個國家也各自走上各具特色的發展道路,例如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採取了一些開明政策,如前者分階段推行市場經濟和私有化,並積極引進外資、實行自由浮動匯率等;後者則緊縮開支、取消大部分價格補貼、開徵增值稅,積極向市場經濟過渡。

中亞各國的獨立路走來不易,圖為塔吉克士兵。(Getty)

烏茲別克、塔吉克及土庫曼則基本維持着蘇維埃體制,強調國家控制,減少進口和能源自給。而作為世上最大內陸國家的哈薩克,其經濟實力可謂獨佔鰲頭,透過得天獨厚的石化工業推動國家發展,並成功吸引大量來自歐美的外資,其人均GDP更在2015年一度超越俄羅斯,使國際社會不容小覷。

烏茲別克為中亞人口最為稠密的地區,在因推行經濟改革開放而令國家發展大放異彩、有「烏國鄧小平」之稱的新總統米爾濟約耶夫(Shavkat Mirziyoyev)於2016年上台後,實施經濟改革開放,令該國世界銀行營商排名由2015年的第141位急升至2020年的第69位,成績驕人。這也使得該國逐漸擺脫前總統卡里莫夫(Islom Karimov)治下的經濟封閉保守,以及為人詬病多時的血汗棉花產業。

哈薩克在區內的經濟發展不錯,人均GDP曾一度超越俄羅斯。(Getty)

中亞國家之中國土面積最小的塔吉克,獨立初期經歷了數年內戰,其後在位近30年的總統拉赫蒙(Emomali Rahmon)以穩定壓倒一切實施獨裁統治,國內行政效率低下及官僚貪腐問題,阻礙著經濟發展,以至迄今該國仍是中亞地區最貧窮的國家,並成為全球最依賴外匯的經濟體之一,直至近年隨着更多外勞輸出及旅遊業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才迎來較高速的增長。

吉爾吉斯則屬區內較民主國家,惟政局卻也最不穩定,在2005年、2010年及2020年經歷過政變,示威者都成功將被指控腐敗的領導人和政府趕下台。至於土庫曼則是亞洲唯一的永久中立國,其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該國政經體系承襲前蘇聯,前陣子謝爾達爾·別迪穆罕默多夫(Serdar Berdimuhamedow)承繼其父親古爾班古力·別迪穆罕默多夫(Gurbanguly Berdimuhamedow)的總統職位,故也有「中亞朝鮮」之稱。

吉爾吉斯屬中亞較民主國家,惟政局卻也最不穩定。(Getty)

目前,年輕的中亞五國基於歷史、地理等因素,可說是個「命運共同體」,不少問題需要一同合作應對。例如,在資源分配上,由於蘇聯時期計劃經濟下存在資源互補機制。此一機制隨着蘇聯解體後一併瓦解,各國政府 以狹隘的國家利益行事,視資源為外交籌碼,令國與國之間關係惡化。

經過30載獨立之路後,外界眼中的中亞五國仍未擺脫前蘇聯國家的標籤,惟俄羅斯今天對中亞地區的影響力已不再專美。如今,中國在中亞的經濟影響力經已超越俄羅斯,只是後者仍在軍事領域掌控較深,除了領導以前蘇聯國家為主的集安組織(CSTO),亦在吉爾吉斯和塔吉克擁有軍事基地。

謝爾達爾•別迪穆罕默多夫子承父業,繼任土庫曼總統一職。(網上圖片)

西方制裁衝擊中亞?

正當中亞五國走出各具特色的獨立路之際,俄烏戰爭卻為她們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戰。西方國家制裁措施的直接影響,就是令俄羅斯盧布災難性貶值,直至3月31日匯率才收回失地重上80,俄羅斯國內物價飆升,對國內經貿及金融體系都構成沉重打擊。

對作為前蘇聯加盟國的中亞國家的經濟傷害巨大,因它們皆與俄羅斯有深厚的經濟聯繫,特別是在貨幣穩定、外匯收入以及對外貿易方面。雖然中亞國家對西方國家制裁俄羅斯的影響並不陌生,早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經已見識過,惟是次歐美祭出的「極限制裁」及其所觸發的金融戰,也絕非過往能夠比擬。

自2月24日烏克蘭戰事爆發至今,哈薩克貨幣堅戈(Tenge)兌美元曾大幅貶值近15%至1美元對 508堅戈,迫使哈薩克國家銀行採取行動,分別多次向市場注資近 3 億美元外匯儲備以穩定貨幣;2月24日把基準利率由10.25%加至13.5%但也阻止不了跌勢,直至近日才回升。吉爾吉斯的情況相似,此段期間其貨幣索姆(Som)兌美元同樣曾跌近15%。

西方國家針對俄羅斯出兵烏克蘭的制裁將影響中亞,圖為3月31日烏克蘭斯托揚卡一輛被射擊的汽車。(Getty)

另一個重大影響是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均有大量外勞在俄羅斯工作。據俄國當局的數字,去年有超過 780 萬來自這三國的外勞在俄羅斯工作,其中 450 萬來自烏茲別克、240 萬來自塔吉克,以及 92 萬來自吉爾吉斯,相關的外勞佔比不少。而且,上述三國的外匯收入佔國家GDP很大的比例,尤其是吉爾吉斯和塔吉克,2020年分別各佔 GDP 比例的 31% 及 26.7%。這意味俄羅斯國內經濟亦對中亞國家的外滙收入有重大影響。

此外,對於中亞國家而言,俄烏戰事最令人擔憂的影響莫過於雙邊貿易。俄羅斯為哈薩克、烏茲別克及塔吉克的最大貿易伙伴,同時也是吉爾吉斯首三大貿易伙伴,相關貿易佔GDP約一成。

雖然現階段難以預料戰事的最終結局,但可以預期無論如何皆會重創俄羅斯的經濟實力,以至全球經濟。這將無可避免牽連波及與俄國有深厚經貿關係的中亞國家。何況唇寒齒亡,這個相對年青的區域或因而出現地緣政治危機。

俄羅斯經濟的危機恐將波及中亞各國。(Getty)

德國全球及區域研究所(GIGA)學者Mohammadbagher Forough認為,長遠來看,俄羅斯很可能鞏固自身提出的地緣經濟倡議「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EAEU),以維持地區影響力。該聯盟由俄羅斯、白羅斯、哈薩克、亞美尼亞、吉爾吉斯組成,這些參與國不太可能加入制裁俄羅斯的行列,且俄羅斯可能在此聯盟推動以俄羅斯盧布為主要流通貨幣。

值得留意的是,中亞五國近期於聯合國大會的表決中投票模式有所轉變。除了土庫曼於兩次投票中缺席外,在 3 月 3 日譴責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投票中,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投了棄權票,而烏茲別克和土庫曼缺席投票。在4月7日的暫停俄羅斯成員資格的投票中,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均投了反對票。

不過,在可見的將來,中亞的地緣政治或仍會有所改變,主要是體現在俄羅斯的影響力或進一步削弱。「中亞對俄羅斯的看法經已改變,由以往被視為穩定的源泉,但現在卻成為區內穩定、主權和領土完整的弱點。」 卡內基莫斯科中心研究員Temur Umarov續說:「我認為中亞各國將尋求將俄羅斯的影響力盡可能減小,雖然將很難做到,惟他們別無選擇,因為它已成為一個『計時炸彈』。」

普京治下的俄羅斯如今成為中亞各國的「負資產」?(Get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