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哈薩克│能源命脈與俄相纏的「最大陸鎖國」

撰文:羅保熙 毛詠琪
出版:更新:

導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自兩年多前疫情爆發以來首次出國訪問,選擇中亞國家哈薩克作為首站,並於其後兩天赴烏茲別克出席上合峰會(上海合作組織峰會),預料將與俄羅斯總統普京、蒙古國總統呼日勒蘇赫等多位國家領袖會晤。中亞作為習近平「再出訪」的首個地區,對中國之重要性不言而喻。哈薩克作為中亞區內最大經濟體,不論能源及物流合作、中哈兩邊貿易、一帶一路項目,預料也是此行關注重點。

今年一月,哈薩克各地爆發抗議國內液化石油氣價格突然飆升,要求前總統、時任國家安全會議主席納扎爾巴耶夫(Nursultan Nazarbayev)下台。示威後來演變為騷亂,示威者衝入最大城巿阿拉木圖(Almaty)市政府和檢察院建築縱火。當局於是召集俄羅斯軍隊等集體安全條約組織成員國介入援助,鎮壓最終造成200多人死亡。事後,外界原本預期俄羅斯在當地的影響力將會增加。但隨着二月底的俄烏戰爭,努爾蘇丹(首都前名阿斯塔納)似乎在尋求夥伴關係和外交政策的平衡,並試圖與莫斯科保持距離......

作為世上面積最大的內陸國家,哈薩克還是個跨洲國家,地跨歐亞,主要位於中亞北部,在烏拉爾河以西的一小部分領土位於東歐。這個文化上屬中亞突厥的國家與俄羅斯擁有最長的邊界,是歐亞經濟聯盟中僅次於俄羅斯的第二大經濟體。當地經濟在中亞居主導地位,佔區內生產總值的60%,以石油、天然氣工業為主,另有豐富的礦產資源。

本身,俄羅斯是哈薩克的最大出口收入來源,俄烏局勢進一步暴露了哈薩克對俄的高度依賴,繼而引發了當地反對歐亞經濟一體化的情緒。據哈薩克工業及基建發展部3月2日的聲明表示,由於歐盟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影響俄羅斯托運,令哈薩克出口商在通過俄羅斯港口運輸貨物時出現困難。而由於貨運需繞過俄羅斯,這情況將令哈薩克物流成本上漲。

年初的暴動令外界一度以為,俄羅斯將進一步加強對哈薩克的影響力。(AP)

3月初,專注於哈薩克市場的投資控股企業Kusto Group聯合創辦人Kanat Kopbayev發表公開信指出,即使是原產於哈薩克的貨物,如果是經俄羅斯發送的話,比利時、德國、愛沙尼亞和荷蘭等國的港口均拒絕接收。他認為,與俄羅斯的「親密關係」可能會波及該國的經濟層面,使得哈薩克走向「災難」。

「現在全世界都在反俄羅斯,我們卻在同一條船上。當然,對於西方國家來說,我們(哈薩克)不是希特拉,但我們是墨索里尼。」Kopbayev表示。他指出,許多哈薩克公司的出貨量至今仍處於閒置狀態,不少出口為主的公司經已暫停營運。此外,他還補充哈薩克習慣上依賴俄羅斯作為貨物進出口過境地,這使得當地供應鏈在此時暴露出不少問題,例如家禽養殖場嚴重依賴從巴西進口的飼料,供應深受限制。

哈薩克通脹升溫,對民眾生活造成一定壓力,圖為克孜勒奧爾達市一火車站的哈薩克小販。(Getty)

此外,哈薩克的商品價格上漲情況同樣嚴重。三月,哈薩克通脹率較前一個月增長3.7%,去年同比則上升12%,創2015年11月以來的新高。物價方面,國內食品價格環比上漲15.4%,非食品商品價格上漲10.9%、服務費用上漲8.3%。

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哈薩克商界就已擔心,該國對俄羅斯出口路線的依賴會損害當地經濟,成為西方國家針對莫斯科制裁下的犧牲品。不少貿易公司正將他們的貨物從俄羅斯港口轉向波羅的海國家拉脫維亞,工業和基礎設施發展部近期的聲明指,該國與拉脫維亞的官員於3月3日已舉行會議,就進出哈薩克的貨物通過拉脫維亞港口城巿文茨皮爾斯(Ventspils)和利耶帕亞(Liepāja)運輸達成協議。

哈薩克商界擔心對俄羅斯出口路線的依賴會損害當地經濟。(Getty)

覷準跨裏海運輸路線

哈薩克政府上月還成立專門的工作小組,應對俄烏局勢下對未來國際運輸的影響。除了出口轉向拉脫維亞,當局亦正尋求更充分利用跨裏海國際運輸路線,該路線穿過哈薩克西部的阿克套港(Aktau)和庫里克港(Kuryk),穿過裏海到達南高加索地區,然後經由土耳其前往歐洲。

另一個潛在選擇是過境中國。不過,鑑於新冠疫情下,中國禁止從哈薩克進口食品,但從中國過境的哈薩克貨物量卻在增加,導致哈方因加強邊境檢查令鐵路出現大擠塞,最終使得哈國鐵路當局暫停該國貨物向東通行。故此,這線路有待中哈雙方進一步商討才有望恢復。

哈薩克的石油業是當地的經濟命脈。(Getty)

作為中亞地區的經濟火車頭,哈薩克的石油輸出佔總體經濟發展相當一部分。這個問題在今年初的暴動經已顯示出其嚴重性,而在俄烏戰事下,由於哈薩克石油與俄羅斯石油是在俄羅斯港口混合裝載,再一同運送出口。考慮到美國對俄羅斯石油禁運,其他西方國家或會感到這條路線不安全。在這背景下,哈薩克不得不考慮繞過俄羅斯的路線,因此「中間廊道」成了可行的選擇。

哈薩克有接近八成原油出口到歐洲市場,傳統運輸路線必然經過俄羅斯國土。去年,逾5,300萬噸哈薩克石油,即相當於該國石油出口的三分二通過裏海石油管線(Caspian Pipeline Consortium,CPC)運送到俄國的新羅西斯克港口(Novorossiysk)等碼頭,然後再出口至歐洲和其他地區。

鑑於俄烏局勢下對西方制裁、地緣政治風險、運輸安全以至保險問題,哈薩克不得不現實地考慮繞過俄羅斯的路線,尋求其他路線出口石油或貨物到歐洲。因此,途經土耳其的「中間走廊」備受關注。

跨裏海國際運輸路線繞道俄羅斯,主要取道兩個內陸海(裏海及黑海)、途經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網上圖片)

「中間走廊」全名就是跨裏海國際運輸路線(TTITR,Trans-Caspian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Route Middle Corridor),主要取道兩個內陸海(裏海及黑海)、途經阿塞拜疆和格魯吉亞。雖然這條鐵路和海上連接的物流走廊已存在多年,唯以往主要利用來運輸有色金屬、煤炭、糧食、油籽和其他農產品至歐洲,究其原因是該走廊的運輸成本比起經俄羅斯較高。

不過,自2017年以來,這條路線的運輸量其實已在穩步增長。在路線開通初期,大約只有300個貨櫃通過這條走廊,但在去年上半年,數目已達到7,000多個,中國則成為主要的用家。

哈薩克需努力擺脫俄烏局勢對該國的影響,圖為阿拉木圖的蘇聯餐廳。(Getty)

如今,哈薩克政府為勢所迫,似乎也越來越有機會加以利用該走廊。3月7日,當局新聞機構表示,哈薩克出口將會更加利用阿克套港和庫里克港出口,穿過裏海前往阿塞拜疆巴庫(Baku),然後運到格魯吉亞的巴統(Batumi)及波季港(Poti),又或者南下土耳其經地中海出貨到歐洲。因此,假如這條中間走廊被哈薩克充份利用的話,土耳其或會成為一大贏家。

堅定走多元外交 構建中亞新秩序

其實,哈薩克的轉向早有跡可尋。在俄羅斯出兵烏克蘭後,總統托卡耶夫(Kassym-Jomart Tokayev)已公開尋求與俄羅斯總統普京、法國總統馬克龍、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等領導會談,表態其不會偏袒任何一方,並試圖將自身定位為調解人,還曾公開倡導早期的外交解決方案。

誠然,從安全角度來看,集安組織(CSTO)將哈薩克與俄羅斯聯繫在一起,惟兩國在烏克蘭問題上的利益不同。哈薩克公開和私下向烏克蘭提供了援助,當地於3月6日 還發生過反戰示威,有1500人參與,這類活動在當地必然是事先得到政府的首肯,多少反映當局的政治態度。

但另一方面,在聯合國於3月2日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投票決議上,她與亞美尼亞、吉爾吉斯和塔吉克一樣投了棄權票,(土庫曼及烏茲別克均缺席投票)反映其不希望刺激莫斯科,與俄羅斯交惡。

立場親俄的托卡耶夫,將奉行國家長期以來的多向外交政策?(Getty)

中哈關係勢必更密切

俄烏戰事持續導致中亞地區安全和經濟體系受到挑戰,歐亞經濟聯盟難免受到西方對俄制裁波及。而中國跟哈薩克的經濟合作因此亦變得更加重要,今年正好是兩國建交30周年,除了發展迅速的雙邊貿易,中歐班列的暢順運行也是建交的一大成就。

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專門研究區域經濟發展的研究員周磊(音譯)對《中國日報》英文版表示,隨著跨裏海國際運輸幹線和新鐵路快線等互聯互通項目日漸完善,兩國應進一步加強發展戰略對接,拓展新的合作領域,特別是在5G、大數據、數字化等領域。

從1992年到2021年,中國與哈薩克的貿易增長了近70倍,進出口總值去年達到 252.5億美元。原油、天然氣、礦產和農產品是哈薩克對中國的主要出口貨物,中國則主要向哈薩克出口製造設備、鋼鐵、汽車、電子產品、紡織品、服裝及家用電器。「隨著中歐班列的開通,哈薩克的糧油產品10天左右就能抵達西安,運輸成本大大降低。」西安愛菊集團副總經理劉東萌說。

兩國之間的鐵路及公路運輸網絡建成,對於中哈兩國是雙贏局面,基於中國對中亞國家進口需求巨大,將有助哈薩克的就業及產業升級,亦將是哈薩克打破陸鎖國宿命的重大利器。

【此為中亞系列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