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女王逝世│女王駕崩,英聯邦隨之瓦解?

撰文:楊中文
出版:更新:

編按: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Queen Elizabeth II)於9月8日安詳離世,終年96歲。其長子查理斯登基即位「查理斯三世」(Charles III)。

在權力日漸下放的英國,倫敦的國會已將部分立法權分予北愛爾蘭、威爾斯及蘇格蘭的政治機關,前首相貝理雅2003年時提倡取消上議院最後92個世襲議席,還在執行世襲制的王公貴冑顯然逐漸跟不上時代步伐,而最後一個完整的世襲機構正正就是英國王室。

但溫莎王室不只是英國人的王室,它的元首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更是全球另外15個國家的國家元首,奉行君主立憲制,當中包括加拿大、澳洲及新西蘭等區域大國。這些國家均是英聯邦(Commonwealth of Nations)的核心成員,稱為英聯邦王國(Commonwealth Realm)。但隨著女王年歲漸長,各國轉型成共和國的聲音再度浮現,英聯邦與英王室這對命運共同體能否渡過英女王離世的這個危機呢?

「我不認為,2015年我們還要假裝效忠王室。」來自以色列,當年入籍加拿大的巴拿坦(Dror Bar-Natan)如是說。現時入籍加拿大的誓言中有一段要求國民「對女王陛下,加拿大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及其繼任人絕對效忠」,巴拿坦甫步出法院就公開棄絕這段誓詞。這件小事正好點出加拿大人對遠在大西洋彼岸的英女王關係日漸疏離。

隨著杜魯多(Justin Trudeau)上台,加拿大人對國家轉向共和的期望日增,但於英聯邦會議上,杜魯多卻讚揚英女王是「在加拿大人生活中持續存在」,令共和制支持者失望。

倡議共和制組織Citizens for a Canadian Republic的總監費爾達(Tom Freda)就將自身的政治願景投放於查理斯身上,王室存廢問題將會成為討論焦點。

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離世,有澳洲民眾前往弔唁。(AP)

澳洲對英國愛恨交纏 共和前景難預料

同樣的問題亦困擾澳洲,他們比加拿大在共和議題上走得更前。澳洲早在1999年已就共和議題發起公投,甚至設計好「脫英」獨立的旗幟,但結果當時有55%澳洲公民選擇保留女王,令討論告一段落。

至於近年澳洲民眾對於走向共和制態度反覆,有研究認為,主因是英女王民望持續高企,但若換成其繼任人則變得清晰,去年一項由Australian Republican Movement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有一半澳洲人支持在英女王繼承人登位後,國家應實現共和制;只有不足三成人士反對,其餘兩成人士未有取態。今年初,八名州長及領地主中有七位表態支持成為共和國,意味著澳洲可能在英女王離去後實現共和。

公投後,有人著力探討澳洲人對王室的感情,結果發現澳洲人雖然對被誤當成英國人十分反感,但普遍民眾對英國本身卻存有好感,不單是因為兩國擁有相同語言及價值觀;國家的歷史亦與英國十分密切,加上不少澳洲人都在英國出生,令不少澳洲人視英國為首選移居地。

同時威廉王子與凱特2011年大婚亦改善了王室形象,令共和制的支持者減少。1999年公投前,王室醜聞不斷,民眾對其的觀感於1997年戴安娜王妃車禍身亡時跌至低點,客觀環境有利選民投向共和,比較2013及1998年的民調支持或傾向支持共和制的百分比,在15年間由66%跌至53%,反君主立憲制的情緒明顯轉趨沉寂。

至於一海之隔的新西蘭,現任總理約翰基(John Key)去年就公開表明威廉王子伉儷的支持度令國民更支持保留王室,但作為一位共和主義者,他認為新西蘭終有一日會成為共和國。約翰基近年又發起國旗公投,希望以銀蕨葉旗取代現今帶有英國味道的國旗,可惜總理的願望上月正式被民眾否決,顯示新西蘭人希望跟英國徹底「割蓆」的取態並未成為主流。

英女王逝世: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在位70年,被視為是凝聚英聯邦的最後力量。 2011年10月英女王在澳洲珀斯的Clontarf原住民學院觀看原住民舞者表演。(AP)

查理斯一旦登基 掌英聯邦難服眾

從以上三例可看到,王室的存廢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王室的聲望,英女王伊利沙伯二世從登位一刻開始,儘管沒有正式的民調核准,其民望一直可算是高企,以致王室仍能維持在多國中的元首地位。

學者Peter Boyce在其著作《女王的其他王國》(The Queen’s Other Realms)中指出,女王在加拿大、新西蘭及澳洲的王位得以保存的關鍵就在於,其支持者近年將精力投放於女王在憲政上的角色,但若查理斯於伊利沙伯二世駕崩接任,英國國王於英聯邦王國的地位就未見得穩固。

首先查理斯的聲望遠不及經歷二戰戰火洗禮的英女王,他一生又未曾擔任要職,長期活在母親的陰影下,工作能力備受質疑。再者,他與生前極受歡迎的戴安娜王妃關係緊張,然後又被揭發婚後一直與現任妻子卡米拉藕斷絲連,令普羅大眾對他的觀感大打折扣,從各方面看,這位王儲根本不能繼承英女王的名望。

更致命的是,查理斯對王位的看法及作用與英女王迴異。查理斯屢次在環保等議題上發表意見,不同英國報章亦有引述「消息人士」指他私下曾表示他一旦當上國王,將會在政治上擔當一個更主動的角色,他的舉動絕對會破壞英女王60多年強調政治中立,讓王室成為呼吸一般平常的生存方針,肯定會在名下各國激起反彈,與英國越走越遠。

英女王逝世:查理斯這位王儲為成為國王準備70載,終正式接替母親伊利沙伯二世。(Getty)

英聯邦何去何從

英女王除了是多個英聯邦國家的元首外,她更身兼英聯邦元首(Head of Commonwealth),這些國家對英王室的政治影響力舉足輕重,因為這是女王現今唯一能公開體現她權力的場地。以上國家一旦走向共和,英聯邦組織的核心─英聯邦王國亦會隨之瓦解,屆時英聯邦就會變得更可有可無。

要維持王室這個唯一的外交場合,第一個想到的方法,就是繼續令王室對全球各國仍持有影響力。王室應慶幸威廉王子迎娶了來自中產家庭,美麗動人的凱特,使王室的活動重現在大小報章的版面中,拉近大眾與英國王室的距離。

可惜,無論在位人及其子孫受歡迎與否,英國國王要維持它於外交場合的影響力未必如想像般順利。根據英聯邦的共識,英聯邦元首(Head of Commonwealth)一職並非世襲,若查理斯王儲決定主動從母親手中接過元首一職,他或將面臨思想過時、狂莽等指控,無疑將整個英王室放上斷頭台任由傳媒宰割,以個人魅力達成政治野心這條路,行不通。

但若從英聯邦的生存條件看,繼任的英王在女王離去後再成為英聯邦元首這目的仍有可能達到。英聯邦現時的營運資金大多來自英國王室的私人贊助,英女王亦撥出王室位於倫敦市中心的萬寶路大樓(Marlborough House)作英聯邦的秘書處,女王長年在組織內細心經營的痕跡隨處可見。

再者英聯邦近20多年來在國際社會中毫無建樹,對上一次出現在國際新聞中已要數到1992年終結南非種族隔離時的作用,到今日它仍然存在,英女王及其王室成員的知名度及影響力可謂至為關鍵,查理斯這位或屬過渡性質的國王,理應利用這些客觀條件協助自己「上位」,消除外界疑慮。

英女王去世的消息傳出後,新西蘭總理阿德恩在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講話致哀。(AP)

共和夢魘未至  王室為保影響力理應未雨綢繆

雖然君主對加拿大、澳洲及新西蘭等國並沒有任何重要作用,英女王每每到訪當地都只參與與民眾會面等官式活動,但當地的共和主義者顯然未成氣候,在新西蘭的個案中轉成共和制更牽涉到重寫憲法的問題,在相對穩定的政治氣候來說,人民應不會無故改變國家政體,所以英王室距離失去英聯邦王國還有很遠路。

但英王室亦不應就此停下改革腳步,他們必須努力維持於各王國內的影響力,利用英聯邦帶來的便利更多接觸群眾,而非流於官式訪問,因為失去英聯邦王國任何一個國家,結果對王室將會是致命的,因為世上已不會再有國家願意承認英王為國家元首,而王室的價值已所餘無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