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嬰兒」發育里程碑:既非外界擔心的差,亦非如從前般好?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創造了威脅兒童健康發展的狀況。
科學家和醫生在疫情初期就提出了擔憂,指出父母壓力的增加、新冠感染、與其他嬰兒和成人的互動減少,以及醫療保健的改變等,都可能影響兒童的發展。此外,一些兒童可能特別容易受到疫情環境的影響。

作者為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University of Calgary)兒科副教授Gerald Giesbrecht、卡爾加里大學放射學副教授Catherine Lebel及英屬哥倫比亞大學(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心理健康與交叉性加拿大研究主席兼副教授Lianne Tomfohr-Madsen

考慮到這些問題,我們開始對加拿大孕婦進行縱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以瞭解疫情的壓力如何影響以後的兒童發展。

我們的初步發現令人震驚:與疫情之前的許多懷孕研究相比,在疫情的早期階段,懷孕者的焦慮和抑鬱率高出2至4倍。這種令人擔憂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增加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

對兒童發展的影響

為確定疫情可能如何影響兒童的發展,我們測量了疫情頭18個月期間出生的3,742名12個月大嬰兒的發育里程碑。然後我們將這些嬰兒與2015年至2018年期間出生的2,898名加拿大嬰兒的同類群體進行比較。

加拿大學者對孕婦進行了縱向研究(longitudinal study),以瞭解疫情的壓力如何影響以後的兒童發展。(Getty)

該研究使用年齡和階段調查表-3(ASQ-3)評估了發育里程碑。ASQ-3是家長對兒童行為的報告,可以幫助識別在五個獨立領域中存在發展遲緩風險的兒童:溝通、粗大運動(gross motor,指四肢、軀幹等大肌肉活動,如嬰兒抬頭、翻身、爬行等)、精細運動(fine motor,指手指頭活動的動作,如伸手抓握、貼貼紙、塗鴉等)、個人—社會和解決問題。

在將發表在《發育和行為兒科雜誌》(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and Behavioral Pediatrics)上的一項研究中,我們發現,在疫情期間出生的大多數兒童表現良好,幾乎90%的兒童在每個領域都達到了關鍵的發育里程碑。這應該讓父母、照顧者和社區感到欣慰,因為這表明儘管早期環境不利,大多數兒童仍在正常發育。

然而,與疫情之前出生的兒童相比,在疫情期間出生的兒童在溝通、粗大運動和個人—社會領域有發展遲緩的風險的比例略高。我們的研究結果與之前的小型研究是一致,顯示在疫情期間出生的12個月大的嬰兒中,語言、運動和認知表現不佳的風險只有輕微增加。

我們觀察到的最大影響是在交流和個人—社會領域。與疫情前的嬰兒相比,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得分低於臨界值的可能性幾乎是兩倍。

這意味着每100個有風險的兒童中增加了約1至2個,但突出了疫情對兒童早期發展的一些潛在的影響。在整個加拿大,這可能會導致對學前兒童的服務需求增加20,000至40,000名兒童。

儘管從絕對值來看,這些增長有重要的影響,因為已經有限的資源將需要增加以滿足更多兒童的需求。當然,繼續監測在疫情期間出生的嬰兒/兒童以確定這些影響的持久性是很重要的。

令人欣慰的是,早期干預對處於困境的兒童來說是非常有效。

與疫情前相比,有更多的「新冠嬰兒」及兒童可能需要進一步的評估和支援。(Getty)

對兒童發展的擔憂

父母應該對這些發現感到欣慰。儘管在疫情期間生活的幾乎每個方面都受到了干擾,但大多數兒童繼續展示出健康的發展。對孩子的發展有擔憂的父母可能會發現這些建議很有幫助:

1.為您的孩子提供大量機會,讓他與一個有愛心和反應靈敏的成年人進行一對一的互動。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將構成兒童發展關鍵過程的來回互動描述為「Serve and Return」(「serve」是指小朋友提供的許多本能表現,「return」是指父母的回應)。

2.相信「普通的魔法」(ordinary magic)。這是兒童發展專家Ann Masten用來描述復原力如何從普通的、日常的過程和互動中產生的短語。當兒童有機會進入正確的環境、正確的關係和正確的機會,能夠安全地探索他們自己和他們周圍的世界時,他們就會發展出復原力。

3.與孩子交談和唱歌。讓嬰兒參與談話或唱歌(即使是未開口說話的嬰兒)是鼓勵語言學習的一個有力方法。

4.有一個廣泛的發展範圍被認為是「正常」的。只要您的孩子仍有發展的跡象,您的孩子處於與其他同齡孩子不同的階段是可以的。

5.如果你在監測一段時間後對你孩子的發展感到擔憂,請與合格的健康專家討論你的擔憂,以確定是否需要進一步調查。

總體來說,我們的研究(和其他研究)結果表明,疫情對嬰兒發育的影響(至少到一歲)並不像我們擔心的那樣糟糕。然而,與疫情前相比,有更多的兒童可能需要進一步的評估和支援。

本文轉載自The Conversation,由香港01編譯,點擊閱讀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