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經濟學媲美羅斯福新政? 或助勝出明年大選「讓人大跌眼鏡」

撰文:The Conversation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開始高調反駁外界對他處理美國經濟問題不力的看法。在馬里蘭州的一次演講中,他將拜登經濟學與前總統特朗普的「MAGAnomics」進行了對比,後者涉及減稅和削減開支。他譴責「滲漏政策」(trickle-down policies)將工作機會轉移到海外、造成社區空心化及赤字飆升。

作者:英國Bournemouth University經濟學高級講師Conor O'Kane

(編按:「滲漏政策」即通過「小政府」政策,減少公共開銷、降低稅收,削弱財富再分配,有錢人雖然會因此更富有,但他們會加大消費和投資,令財富由上滲漏而下、最終使各階層受益,因此也被稱為「滲漏理論」。)

改變選民對經濟的看法,是拜登在2024年大選前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最近的民調數據顯示,63%美國人對國家經濟持負面看法,45%的人表示他們的財務狀況在過去兩年惡化了。

選民對拜登的評價也不樂觀。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最近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近75%受訪者對拜登的精神和身體能力感到「非常」擔憂。甚至有60%民主黨和民主黨傾向的受訪者「非常」擔心他會在2024年落選。

這對特朗普來說似乎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在共和黨選民中,只要他沒有因為最近的訴訟打退堂鼓,他顯然會是提名的熱門人選。

圖為2023年7月12日,美國總統拜登在立陶宛維爾紐斯大學(Vilnius University)向群眾發表講話。(Getty)

特朗普利用美國人對經濟的不滿情緒贏得了2016年的選舉。據估計,從2000年到2017年,全球化導致美國製造業失去了550萬個高薪、有工會的工作崗位。列根時代以來的「小政府」方針也加劇了不平等,1980至2016年間,只有收入最高的20%美國人在GDP中的份額有所增長。

特朗普適時承諾退出全球化,優先考慮國內增長和創造就業。「讓美國再次偉大」的口號引起了許多選民的共鳴,尤其是在賓夕法尼亞州、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等搖擺不定的製造業州份。贏得這些「鐵鏽地帶」州份對特朗普的成功至關重要。

2024年,這些州將再次成為關鍵的選舉戰場,但現在的經濟形勢有些不同。民主黨的優勢可能比最新民調結果中的優勢還大。

什麼是拜登經濟學?

拜登在2020年獲勝時,也認識到新自由主義下的美國資本主義正在讓普通美國人失望。他在馬里蘭州的演講中再次強調,他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從中間向外、自下而上」發展經濟。拜登經濟學因此以三大支柱為核心:更明智的公共投資、壯大中產階級和促進競爭。

在投資方面,拜登的方法從根本上挑戰了右派關於增加公共投資會「擠掉」更有效的私人投資的論點。拜登經濟學認為,有針對性的公共投資將釋放私人投資,帶來高薪工作和經濟增長。

圖為美國公共支出佔GDP比重歷年變化。(CEIC)

2022年的《通貨膨脹削減法》(IRA)已幫助美國提高了資本支出,使其接近長期趨勢,但這離目標還有很遠的距離。真正令拜登經濟學與眾不同的是對綠色經濟的關注。

在IRA 的4,850 億美元(約3.8萬億港元)支出中,近80%是為能源安全和氣候變化相關投資提供的稅收減免、補貼和激勵措施。當中,已宣佈的對電動汽車、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製造的投資,以及對鈷和鋰等重要原料的開採投資,大部分都在鐵鏽帶。

同時,拜登的2022年晶片法案(CHIPS Act)再宣佈投資2,800億美元(約2.19萬億港元),加強美國在半導體領域的獨立性。由於這兩項法案都支持國內投資,該戰略承認了特朗普的觀點,即全球化讓美國藍領工人失望了。拜登的「買國貨」(「buy American」)政策等其他保護主義措施也為這一戰略提供了支持。

此外還有一系列旨在促進中產階級發展的措施,包括提高工人集體談判的能力,並將有權獲得加班費的工人的最高收入門檻從35,000美元提高到55,000美元——使得獲益的工人數量比原來增加360萬。在促進競爭方面,拜登則推行了包括禁止僱主在合同中使用非競爭條款等。

圖為美國農業以外的總就業崗位數量變化。(美聯儲)

目前取得的成果

雖然現在評價這些政策還為時尚早,但拜登領導下的美國經濟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美國創造了1,300多萬個新工作崗位,但其中大部分可能是疫情後工人重新就業所產生的。失業率低於4%,創下了50年來的新低,只不過這與新冠疫情開始前、特朗普執政時的水平相近。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3年美國經濟將增長1.8%,在七國集團中最為強勁。美國的通貨膨脹率亦是七國集團中最低的(惟8月時有所回升)。在人們密切關注的核心通脹指標(不包括食品和能源)方面,美國則處於中游,不過還在逐漸改善。

圖為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佈的今年7月七國集團成員通脹水平,美國3.18%的總體通脹率為七國中最低。(OECD)

聯邦赤字,即美國每年的財政收入與支出之間的差額,正在逐步增大。在特朗普執政期間,美國聯邦赤字惡化,疫情期間膨脹後有所回落,但預計在2023年,美國聯邦赤字將擴大到約2萬億美元(約15.64萬億港元),即GDP的5.9%。

評級機構惠譽最近將美國的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A+。惠譽表示,未來3年美國公共財政將惡化,因為國內生產總值將惡化,支出將增加,而且美國在債務上限問題上無休止的政治鬥爭已經削弱了人們的信心。

不過,其他主要評級機構則沒有下調美國的信用評級,而且赤字擴大主因也不在拜登經濟學。由於市場對投資者不利,稅收因此大幅下降,此外,利率飆升也增加了美國的債務利息支出。

總體而言,美國的經濟正朝着正確的方向發展。在一篇有美國耶魯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曾在民主黨和共和黨政府任職顧問的索南費爾德(Jeffrey Sonnenfeld)參與撰寫的文章中,作者將拜登經濟學與小羅斯福(Franklin D. Roosevelt)新政進行比較。

「美國經濟現在正在實現所有專家都認為不可能實現的目標:在通脹驟降的情況下實現強勁增長和創紀錄的就業率......在美國製造業、投資和生產力復興的背景下,經濟繁榮的成果具有包容性和廣泛性。」

民主黨人知道,要想在2024年大選中獲勝,他們必須在經濟表現上說服民眾。為了配合拜登在馬里蘭州的演講,民主黨還計劃在關鍵州進行廣告宣傳。當然,如果有其他勝算更高的候選人,民主黨仍然可能放棄拜登。眼下,拜登的支持率仍和特朗普不相上下。

令民主黨人感到欣慰的是,選民的悲觀情緒部分是受高利率影響,而利率水平可能即將達到峰值。無論如何,從最近的民調來看,選民把經濟視為最重要的問題,這可以是一個好消息,因為這意味着共和黨不太可能通過將議題轉向文化戰爭來贏得選舉。

本文轉載自The Conversation,香港01獲授權編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點擊閱讀英文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