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牠們變恐龍】無家可歸又要捱餓 全球暖化下的北極熊哀歌

撰文:羅保熙
出版:更新:

🔺《國家地理雜誌》去年底公開的瀕死北極熊影片:

有科學研究顯示,受到人類活動所釋放的溫室氣體影響,北極暖化的程度比地球其他地方高兩倍,海冰也有融化的迹象,北極熊數目節節下降。當中是否有因果關係?

網絡上不乏反對關於全球暖化和北極熊生存受威脅的講法,有人認為北極海冰減少只是地球自然的周期循環,與人類活動沒有直接關係,亦有人質疑北極熊數目下跌的趨勢是否屬實。

一頭雄性北極熊懷疑因缺乏食物而活活餓死。(VCG)

美國生態學家Jeffrey Harvey認為,這些人通過對相關科學研究的爭辯,企圖促使人們對整個氣象科學的懷疑。他強調:「每次這些(反對全球暖化和北極熊生存受威脅有關的)懷疑派都會在媒體上發表不尋常的理論,若不去回應,就好像一場足球賽事中,我們的防線中門大開一樣。」

普林斯頓大學地球科學及國際事務教授Michael Oppenheimer也表示,科學家們聯合起來對抗這些懷疑派,這並不讓他感到意外。主流科學家基本同意北極熊因海冰減少而導致數量大幅下降,因為牠們利用海冰作為捕獵海豹的主要場所。一些研究也發現海冰消失和更長的無冰日子,與北極熊身體狀況、體型大小、繁殖率及生存率等有關。這些現象都在說明,北極熊的生存的確遇到了麻煩。

北極熊需要利用海冰來捕獵海豹,缺少海冰代表牠們將要捱餓。(VCG)

依靠海冰捕獵海豹

此前,科學家發現在19個北極熊的子族群中,至少有3個數量下跌,包括在美國阿拉斯加州對出的南波弗特海、加拿大的西哈德森灣等地生長的子族群。研究北極熊逾30年的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生物學教授Andrew Derocher認為,道理淺顯不過—就是北極熊需要海冰。

一項最近發表在《科學》期刊的學術研究指出,愈來愈多北極熊將要餓死,因牠們需要較現時所知多六成的食物,即使牠們大部分時間坐着,每日也要消耗12,325卡路里。負責研究的美國野生生物學家Antony Pagano表示:「我們的研究顯示,北極熊完全依賴海豹而生。牠們捕獵海豹較捕獵其他食物成功。」

北極熊縱是善泳動物,但不斷游水也會耗盡牠們的力氣。(VCG)

北極熊獵到海豹後,首先會吃其脂肪層,它是北極熊攝取日常所需熱量的主要來源。牠們為減少消耗體力,一般會伏擊海豹,在海冰上等候數小時,觀察一些圓錐形呼吸孔。當海豹浮上水面呼吸,北極熊會以後腳站立,利用前爪打向海豹的頭部,咬住其頸部拖上冰面。

春天是北極熊捕獵的最佳季節。海冰在夏天和秋天開始消退,再在冬季形成,所以每年4至7月北極熊可捕獲最多獵物,吸收最多脂肪以維持全年生命所需。此時北極熊能輕易捕獵剛斷奶不久的環斑海豹,因為到了秋季,海豹長大後便會變得狡猾、不易捕獲。如今,即使在北極最寒冷的時段,海冰面積也較1981至2010年的中位數少了770,000平方英里,範圍比美國加州與阿拉斯加州相加還要大。

隨着北極溫度變暖,加拿大冰川加劇融化。(VCG)

改變生活方式可阻悲劇

科學家指出,以目前北極海冰的融化速度,估計到2100年北極熊就會絕種。要阻止這個悲劇發生,需要人類在減慢氣候變化上作出加倍的努力。與此同時,科學家正着手研究,希望以嶄新角度了解這個物種。Pagano說:「我們現在有技術了解牠們如何在冰上移動,以及牠們的活動規律和能量需要。」

說到底,撇除大家都想保留北極熊這珍貴又可愛的動物這一理由,全球暖化對地球的影響已愈來愈清晰可見,「地球一小時」等活動喚起了大眾對這個問題的關注,但除了那一小時,還需要更大努力才可以減慢全球暖化速度。Derocher認為,要令北極熊的生活重回正軌,第一步是我們需要令公眾關注保育海冰;其次是「用錢包投票」,獎勵減低碳排放的企業;最後是政治領袖應推行有利環境保護的政策。他強調:「我們在地球的生活方式需要改變。」

上文節錄自第123期《香港01》周報(2018年8月6日)《全球暖化「殺死」北極熊》。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各大書報攤及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