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管瀑布」捲起千層浪 徒留輿論各說各話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最近在中國網絡上,一場關於瀑布真假的爭議正在發酵。河南雲台山景區的雲台天瀑,因有高低落差314米的壯觀瀑布景觀,被譽為亞洲第一高瀑布。不過,有網民本月3日發影片揭發該瀑布不是自然景觀,因為瀑布源頭是「一大根水管」在往外噴水。網民還說,自己是為了尋找雲台天瀑的源頭,才爬上雲台山。影片一出馬上在輿論圈激起千層浪,話題一度登上微博熱搜。

景區直球對決

不少網民批評,遊客想看的是天然瀑布,而不是高處留下來的水,還有人指出:「為什麼不建個人工瀑布,既然是自然的那就按自然而然,想賣錢就別打著自然瀑布的名號。」「有種被騙的感覺!」但也有網民表示理解,認為景區此舉只是為了讓遊客有個好體驗,「如果看到沒什麼水的瀑布,不是又要發牢騷說景區騙人了?」

對於人造瀑布的質疑,雲台山景區採取直球對決的態度回應。河南媒體《頂端新聞》引述雲台山景區工作人員說,影片中的水管是為了保證枯水期觀賞性,在自然景觀的基礎上,在瀑布源頭處建造的輔助引水設備。

河南雲台山景區的「雲台天瀑」單級落差314公尺,是雲台山的標誌性景觀之一。(河南省旅遊和文化廳官方微博)

雲台山景區官方也在微博和微信發聲明稱,作為季節性景觀,由於季節因素,不能保證雲台天瀑「隨時能以最美的姿態和大家見面」。為豐富朋友們的遊覽體驗,不虛此行,所以在枯水期的時候「做了一個小小的提升」。

有網民爆料,許多河南居民說,他們早知道水管的存在,並指隔壁山西省的開發阻礙了上游河水的流動,導致雲台山景區不得不出此下策。

根據一些自媒體,由於雲台天瀑的上游位置屬於山西省,而下游屬於河南省,兩個省份之間在景區分紅問題上未能達成一致,導致了一系列矛盾和衝突。最終使得山西省方面修建了水庫,切斷了雲台山瀑布的自然水源。

這個說法未經官方證實。不過,《中新網》在2013年曾發出一篇題為《山西河南邊界雲台山之爭持續十餘年,前景仍不明》的報道,稱本是一水相連的雲台山,因為邊界、開發權之爭,山西河南兩地均傷元氣。報道還說,有業內人士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雲台山的建議,但終因山西、河南無法達成一致而擱淺。

至於此事後來是否造成雲台天瀑被「斷水」,《中新網》報道沒有提到。

主流媒體發聲

隨著雲台山景區官方承認放水「提升」瀑布後,有關討論不斷升溫,連主流媒體也摻進一腳。

《廣州日報》發表署名評論文章犀利指出,要說景區回應之胡扯,非「能豐富朋友們的遊覽體驗」莫屬。文章寫道,遊客大老遠跑過來,還掏了錢買門票,「你弄一個『人造瀑布』來應付,這真的是把大家當『朋友』而非『水魚』?這種『體驗』,怕是教訓更多一些吧?」

《星島日報》報道,雲台山風景區屬於中國國家5A級景區,旺季門票每人收210元(人民幣,下同),淡季每人120元。

雲台天瀑單級落差314米,是亞洲單級落差最大的瀑布,是雲台山的標誌性景觀之一。(雲台山風景名勝區官方微博)

《廣州日報》文章表示,公允地說,景區在枯水期也不是不能給瀑布補水,但要向遊客說清楚,因為事關景區誠信、商業倫理、遊客知情權。文章接著批評,景區沒能做到這一點,已經不妥了,被遊客發現水管之後,還用一些模棱兩可的話來搪塞,更顯誠意不足。

《新京報》則發表署名評論文章稱,雲台山景區的回應和說明,至少平復了因信息差造成的某種「錯亂」,遊客可以心平氣和的心態享受這份「小小提升」帶來的愜意。文章並稱,其實這背後更大的問題,或許是如何看待自然景觀與人工景觀的融合。

確實,自然景觀和人造景觀在旅遊市場上的價值不可相提並論,前者比後者有更大的觀賞價值。

對此,《浙江日報》旗下潮新聞的評論文章指出,人造瀑布有很多,但為什麼很難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就在於它們是人工堆砌起來的,比的不過是誰的水管更粗更多而已。「可以人工製造潮湧的水上樂園到處都是,為什麼大家還是願意往海邊跑,是一樣的道理。」

文章說,豐水期的雲台山瀑布很美,枯水期的未必就不美了。不同季節有不同季節的景色,旅客自然會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行程安排選擇什麼時候進山。「什麼叫為遊客好?保護好自然景觀,保留原汁原味就好……萬般變化也是大自然魅力的一部分。」

河南雲台山景區的雲台天瀑被網民踢爆造假的視頻,在抖音平台上被網民大量轉發和評論。(抖音截圖)

不止雲台山瀑布用水管

據《頂端新聞》報道,實際上,中國瀑布普遍面臨枯水期或人為因素導致的「缺水困擾」,人工介入調整瀑布水量的案例不少。

例如,2023年有遊客吐槽山東濰坊一景區用水管抽水製造瀑布,景區回應稱「因秋冬降水量小」;貴州省有關部門為解決黃果樹瀑布冬季枯水期斷流問題,2006年在大瀑布上游修建蓄水調節設施;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山大瀑布,此前因為當地農業灌溉等的需要被截斷引流,2020年才經當地重建恢復。

《南方都市報》也報道稱,去年3月就有網民發影片吐槽,河南鄭州大熊山瀑布的源頭是水管放水,而當時景區工作人員回應稱,不用在意瀑布的水是不是抽的。

不過,不是所有瀑布景區都是如此操作的。據《揚子晚報》2022年8月報道,因上游河水枯竭,中國國家5A級的赤水丹霞旅遊區的核心景點大瀑布景區曾於8月13日停止運營,景區單位還稱開園時間另行通知。有網民當時在相關新聞帖子下方留言說:「這真是良心啊,起碼尊重遊客。」

赤水丹霞旅遊區的聯票是180元一人,大瀑布門票為80元一人。2022年8月停運時,正值新冠疫情期間,出遊的人相信不多,否則園方很可能少賺大筆門票收入。

景區之所以花費心思用水管放水,寧願製造唐朝詩人李白口中「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景象,也不願提前發布水枯的信息,龐大的金錢利益是主要考量。發布瀑布進入枯水期的通知後,遊人會不會因看不到瀑布壯觀景色,對景區的其他景點也完全不感興趣,最終索性不進景區了?

以雲台山為例,根據金融界報道的官方數據,2021年接待遊客600萬人以上,旅遊綜合收入超7億元。雲台山為河南的旅遊名片,一直在衝擊「河南旅遊第一股」,並說早在2009年12月,雲台山旅遊完成股份改制後,就喊出上市目標。如果遇上枯水期就宣佈關閉瀑布,雲台山旅遊收入肯定受影響。

問題癥結也在於:人們能不能接受瀑布在枯水期,從氣勢磅礴變成涓涓細流?還是為滿足視覺的感官享受,寧願看到天然瀑布被人工「提升」後的半真半假景觀?甚至寧願不被告知,這壯觀景色背後藏著人工推手?

無論是真瀑布還是半真半假瀑布,只要能帶來經濟效益或給人們帶來視覺上的享受,都應該有它們存在的價值。如果是人工提升的,更應誠實向遊客說明,畢竟遊客花錢,是為大自然或自己的情緒價值買單,而不是為排水管的水費買單。遊客在知道瀑布的真假成分之後, 可自行決定還要不要看。這當然會影響景區收入,但總比給人揭露原來是「水管」效應來得體面。

當造假成為社會常態時,保留那一點誠信,足以讓人覺得值回票價。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