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威夷密會】台港疆三大議題互測紅線 蓬佩奧與楊潔篪談了甚麼

撰文:王雅
出版:更新: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秘書長兼辦公室主任楊潔篪於6月17日在美國夏威夷的會面,是中美高層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的首次面對面接觸。美國國務院官員透露,兩人會面持續了約7個小時。

僅僅數小時間,多個事關中美關係動向的事件接連發生:蓬佩奧與楊潔篪在夏威夷會談、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簽署《維吾爾人權法案》、G7國家發表針對香港問題的聲明、美國前國安顧問博爾頓(John Bolton)在新書中宣稱特朗普曾請求習近平助其連任。中方聲明稱,「雙方充分闡明瞭各自的立場,認為這是一次建設性的對話。」一些熟悉中國外交辭令的人士認為,「充分闡明各自立場」通常代表雙方分歧明顯。

但是同樣有學者解讀,留意到「建設性」一詞,這顯示雙方談得不錯,尤其是正值中美關係展現出諸多具「破壞性」的趨向之時。他說,這次會談無法極大推動兩國關係,但起碼避免「懸崖式」的下滑。由此看來,中方希望通過會談緩和緊張局勢的目的已經達到。

北京觀察人士則注意到,在中方關於此次夏威夷會晤的聲明中,台灣、香港、新疆三個地方被重點提及。顯然,這三個地區已經成為華盛頓制約北京的武器。

台灣、香港、新疆是近兩年華盛頓與北京「博弈」最集中的議題,過去一年美國政壇頻繁在這三個地區「做文章」。

比如2020年3月4日,美國眾議院以415票贊成、0票反對的票數通過《台北法案》,2019年11月20日,眾議院以417票贊成、1票反對壓倒性通過參議院版本的《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而《保護香港法案》亦以417票贊成、0票反對壓倒性通過。2020年5月27日,美國眾議院再度以高票(413:1)通過「2020年維吾爾人權政策法案」。

可以說,在台灣、香港、新疆這三個中國政府最敏感的問題上,華盛頓一再探測北京紅線,這讓這一屆以強勢聞名的中國政府難以接受。

如果說貿易戰本身只是一個相對純粹的經濟議題,但以此為導火索,由貿易戰引發,整個華盛頓陷入了「反華」情緒中,並由此開始在其他政治領域中開始呈現。

在中國政府的政治語境中,有一個特殊的詞彙叫做「核心利益」,雖然中國官方一直未對「核心利益」有明確界定,但是普遍認為領土問題尤其台灣、香港、新疆以及西藏,都被中國視為核心利益。

不過這個曾經在「胡錦濤時代」重要的政治概念,在近年卻罕有被中國官方所提及,只有習近平在2016年中共建黨95周年曾提及「任何外國不要指望我們拿核心利益做交易」讓人印象深刻。北京的政治觀察家普遍認為,不提及不意味「沒有」。

這一點也可以在楊潔篪與蓬佩奧的「夏威夷會晤」中有所體現,在中國官方的表述中,雙方「就中美關係和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充分闡明瞭各自的立場」,「深入交換了意見」。這通過各自闡述立場、交換意見,雙方應該清晰地了解到對方在有關問題上的邊界、底線,在一些特別重要問題上的紅線,併為繼續就這些問題進行磋商,留下了餘地。

再結合中國外交部的官方通稿,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中美交換意見的「紅線領域」,就是台灣,香港,新疆三個「國家核心利益」問題,也是中國國家政策的核心。

這一次夏威夷會晤是北京向美國發出的一個明確信號,台、港、疆對中國極其重要,這不像貿易戰可以去談判。在領土議題上,北京沒有妥協、讓步的可能與意圖。宣示核心利益,有時是一種退無可退時的防禦。

從積極的角度解讀楊潔篪與蓬佩奧的會面,北京明晰中國底線,既可以更好地捍衛中國的國家利益,也可能防止誤判,降低衝突的可能性。近年來中美兩國在雙邊戰略對話中,多次嘗試明晰各自的核心利益與關切,反映的正是中美兩國政府試圖避免在重大戰略問題上發生誤判乃至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