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母攻略】被高估的戰爭重器 中國為何迴避美軍雙航母

撰文:孫飛
出版:更新:

近一段時間,美軍「列根」號航母與「尼米茲」號航母組成雙航母戰鬥群,在中國周邊海域遊弋和示威。中國現役兩艘航母「遼寧」號與「山東」號卻選擇閉門不出,被稱為「航母殺手」的中國東風-21等彈道導彈也不動聲色,似乎對美軍之舉無可奈何。

的確,航空母艦堪稱目前世界上最龐大、最複雜、威力最強的武器之一。美軍航母作戰能力與實戰經驗遙遙領先其他國家,雙航母戰鬥群所形成的戰鬥力更是不容小覷,即使中國這般的大國也未輕易攖其鋒芒。

不過,戰爭從來不是簡單的比較大小的算術題。美軍航母在中國周邊進行近距離示威的做法,頗顯傲慢和魯莽。航母作為近現代戰爭中成千上萬各式武器中的其中一種,也是各種攻防戰略歷史性演變,以及矛與盾相生相剋共同演變過程中的一環,遠遠稱不上是「終結者」。

命途多舛的戰爭重器

航母有「海上機場」之稱,其關鍵特性與最大優勢正在於其所搭載的戰機,並可將其遠距離投送。眾所周知,制空權對於現代戰爭成敗至關重要,飛機對艦船、潛艇,以及陸地軍民單位具有壓倒性優勢。航母上的飛機能夠為艦隊提供預警和保護,與敵方戰機作戰,又能壓制和摧毀其他艦船,而且還能提供跨躍海洋空襲內陸的能力。

航母的加入極大拉長了軍隊的作戰半徑,並能擴大打擊效果。由於從航母起飛的飛機能夠輪番出擊,理論上可以無限期使用飛機空襲某一能夠飛抵的陸地。航母也可作為一種威懾性武器。因為對於沒有航母的距離較遠的另一方而言,其對擁有航母國家的威懾力幾乎為零。

+1

航母在二戰中確立了自身在現代戰爭中的地位,日本航母1941年偷襲美國珍珠港海軍基地即被視為標誌性事件,近代以來「大艦巨炮主義」正式終結。不過在二戰結束之際,航母的地位便受到衝擊,因為出現了核武器。這又以1945年美國使用B-29轟炸機搭載兩顆原子彈分別轟炸了日本廣島、長崎兩座城市為標誌。

於是在美蘇冷戰期間,曾用航母和核武器大展拳腳的美國,出現了航母與戰略轟炸機孰輕孰重的巨大爭議。畢竟當遠程轟炸機可以投擲威力巨大的核武器,價格高昂的航母相比之下就顯得不夠划算。美軍航母建設因此一度陷入消沉。直至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軍航母迅速到位掌握制空權,實施火力壓制,以及噴氣艦載機的入列,才使航母重新受到重視。

不過在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航母的作戰能力又一次受到了質疑。原因是前蘇聯海軍改變了以軍機攻擊艦船的思維,強化了反艦導彈的打擊能力,以潛艇、軍機與水面艦等多平台發射大量反艦導彈進行飽和性攻擊,足以突破航母編隊的艦艇與戰機的防護網。

為此,美軍的航母或編隊艦船配備了防控導彈、近迫武器,以及電子戰設備等武器來加強防護。美軍也在不斷升級其宙斯盾戰鬥系統。這是全世界第一種全數字化的艦載戰鬥系統,是一種整合式水面艦艇作戰系統,也是一種具備決策輔助功能的系統。

另外,其他國家也參考並研製了類似的作戰系統,如中國海軍的中華神盾艦、英國皇家海軍的45型驅逐艦所搭載的作戰系統。

儘管根據美國公開的實驗數據,宙斯盾戰鬥系統性能出色,但其防空導彈功能從未應用於實戰。波斯灣戰爭、伊拉克戰爭及近年美國對外戰爭行動中都有宙斯盾艦的身影,但是多半是當作偵查與戰斧巡航導彈的發射平台。而且,在1988年7月3日,裝有宙斯盾系統的美國海軍提康德羅加級導彈巡洋艦「文森斯」號與伊朗交火過程中誤擊伊朗航空655號班機,造成290名平民死亡,也為宙斯盾系統的可靠性蒙上了一層陰影。

航母本是一種可以實施遠距離打擊的攻擊性武器,不過由於集中了大量艦艇、軍機和戰鬥人員,已經是一支不折不扣的軍隊。而如果在某地長期威懾或作戰,必然會遭到對方的針對,將其視為一個移動標靶,必欲除之而後快。航母威懾越大、越受重用,面臨的防守壓力也就越大。於是在戰爭各方的眼中,航母逐漸從一支矛,變成了一面盾,而且遭受着針對性武器的威脅。

航母的攻防轉換

早在1960年,前蘇聯最高領導人赫魯曉夫要求設計一種攻擊海上機動目標的彈道導彈,相關部門隨即提出「UR-200」計劃。不過因為原型火箭連續9次發射失敗,該計劃被終止。中國則繼承了前蘇聯的這一構想,於1979年開始研發,在1989年後開始量產東風-21的東風-21甲、乙、丙、丁等4種衍生型。

其中,東風-21丁型被認為是一種反艦彈道導彈,並獲得了「航母殺手」的稱號。但中國軍方鋒芒內斂,並無公開確認。直至2015年中國北京舉辦的「抗戰勝利70周年閲兵儀式」上,中國首次公開了東風-21D彈道導彈,並明確表示它是打擊艦船目標的陸基彈道導彈。而且,當時還展示了射程在5,000公里左右的東風-26核常兼備彈的反艦彈道導彈。

東風-21D導彈是世界上首個反艦彈道導彈,使用固體燃料推進且可機動發射。該導彈目前編制配屬於中國火箭軍,主要部署在遼寧、江西、雲南、福建、青海等地,可對台灣、日本、韓國、東南亞、印度、中亞等地敵目標造成威脅;美國方面研判約50到100枚之間,實際數字並未公之於世。

+1

由於反艦彈道導彈速度可達10馬赫,目前尚未有任何一種艦載導彈防禦系統可以攔截大量同時襲來的反艦彈道導彈。由於彈頭和動能巨大,它的一次攻擊就可重創甚至擊沉一艘航空母艦。即使航母可以移動規避和啟動反導系統,但是一般認為,陸基導彈儲備充足,只要提高發射數量,在高性能制導系統輔助下,擊沉航母並非難事。

當然,不論航母還是彈道導彈,都是大國才玩得起的國之重器。一是因為造價高昂、維護成本也不低,並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武裝與設施;二是因為與航母有關的武器裝備配置,需要攻防兩方矛與盾的輪番升級,也是一個長期性的競技過程。經濟實力、國防能力不足的國家,難以支撐這樣的軍事負擔。

而且,大國之間的戰爭方式,中小型國家之間的戰爭方式,以及大國與中小型國家之間的戰爭方式也有巨大差異。美國等大國可以使用航母在中小型國家武力投送範圍之外進行火力打擊,因此對這些國家而言,美國航母的威懾力被放大。但在大國之間,尤其是擁有核武器和彈道導彈的國家之間,航母的發揮空間則受到大幅限制。

中國的洲際彈道導彈已經對美國本土實現了完全覆蓋,反艦彈道導彈也能夠威脅到美國航母的生存,再加上擁有可以投送至美國本土的核武器,美國航母對中國的威脅遠不如外界想象的那樣大。當中美戰爭發生的時候,重點就不會是航母,而是會遭受戰火的毀滅性打擊兩國本土。因此美國近期兩艘航母頻頻在中國周邊海域遊弋示威的做法,也顯得有些故弄玄虛。

美國擁有摧毀中國的核武力,中國的核武力則神秘難測,一直「作猛虎在山之勢」,但是普遍認為至少可以重創美國。而在近10年中美博弈加劇的時代背景下,中國的導彈技術又有了引人注目的突破,核武器儲備數量可能也有所增加。

中美兩國軍方對彼此軍事實力如果都有比較清醒的認識,那麼兩國間就將難以發生大規模戰爭。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兩艘遊弋在中國周邊海域的航母,更多地只是具有象徵性意義。或許是為迎合美國軍方鷹派、激進民族主義情緒,或許是為向全球其他國家展示美國目前仍然作為全球唯一超級大國的形象,或許是為試探中國的底線、刺激中國的戰略定力。而中國選擇迴避美軍雙航母的做法,可能是源於已經洞悉美軍此舉的用意。

不論如何,航母都是當代國家的一種重要作戰武器。儘管不是無懈可擊,其功能的多樣性仍然令各個中型國家或者大國趨之若鶩。中國也已經擁有了兩艘航母,分別是「遼寧」號與「山東」號。自航母誕生以來,其功用定位幾經起伏與變化,在未來全球國際秩序中,航母的角色可能會有新的賦予和演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