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決定出售「野戰資訊通訊系統」 台軍整合或有難度

撰文:陳宗逸
出版:更新:

美國國防部國防合作安全署(DCSA)早前宣布特朗普政府任內第11筆對台軍售,價值約2億8,000萬美元。

這批包裹較不引人注目,是因為這批「野戰資訊通訊系統」(Field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System, FICS),並非屬於能夠輕易解析的導彈軍機等大型裝備,而是着重在提升台軍的地面通訊能力,故包裹中包括了154個資訊通訊節點裝置、24套中繼系統、8套網路管制系統和相關人員培訓與訓練維護等經費,總共價值2億8,000萬美元。

美軍急着出售FICS野戰通訊系統給台灣,與歷年來《國防授權法》檢討台軍基礎戰力的報吿有關。(U.S.Army)

據知,這批「野戰資訊通信系統」並非台軍對美求售的優先項目裝備,卻是美國在特朗普政府這四年任期、歷年《國防授權法》(NDAA)所規定,美國國防部與國務院,定期檢討台軍戰力、訓練、準則與後勤等報吿之後,所做出的相關政策性決定。

這些大小不同的分析報吿,全部指出美方必須優先將台軍與美軍的資通電鏈結升級的「政治考量」,由於價格昂貴,且少數幾套設備也無法短時間升級台軍與美軍同步即時的野戰情資流通,故此筆軍售,台軍是否有能力「吃下去」?抑或是否有意願全部照單全收?恐怕變數很大。

美軍對台軍落後的野戰通訊鏈路系統,無法與美軍接軌互聯、即時分享訊息,在歷年檢討報吿中多有不滿。(U.S.Army)

所謂的「野戰資訊通信系統」,其實與台灣陸軍現行使用的「戰術區域通信系統」(IMSE)是同一系統,此次軍售僅是針對美製IMSE系統進行升級,這套IMSE系統台軍從1996年台海危機之後開始引入,總投資金額超過5億4,100萬美元,最後一次投資是2001年的事情,由於已經和美軍現役的野戰通訊設備差異甚大,基於與台灣共享情資、即時通訊的需求,提升台美在戰時聯合行動的效率,故才有這筆幾乎是由美方主動「硬給」台灣的包裹。

而這筆售案,也象徵台軍或者美軍,對於台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所開發的「迅合」案有所質疑。如果「迅合」系統能夠成熟,台灣就可以順利汰換將近30年前的IMSE系統,轉而使用自制的「迅合」系統。

台軍自1996年台海危機之後,緊急採購部署美製IMSE野戰通訊系統,投資金額讓人咋舌,但是如今面臨網際網路時代、武聯網(NEW)勃發的時代,已經到了該汰換的時刻。(陳宗逸/多維新聞)

但是,中科院自制的「迅合」系統是否能夠順利與美軍的標準FICS通訊系統相容結合、互通即時情資?其中牽涉到昂貴的系統工程對接費用、資料庫費用和各種專利權購買的動作,故「迅合」系統規劃多年不見下放部隊,可能性就在於和美方FICS系統之間的競合或者合作談判破裂所致。

台灣中科院研發的「迅合」通訊系統,無法滿足作戰需求、研發狀態不明,使得台軍無法進一步更新野戰通訊系統,這對三軍聯合作戰至關重要。(陳宗逸/多維新聞)

這筆2億8,000萬美元的通訊系統包裹軍售,台軍是否能夠吃下?目前看來變數頗大。一來台軍通常不重視屬於後勤、幕後的通訊系統性能提升,較重視能夠激起民心士氣激昂情緒的導彈、戰機、軍艦、潛艇、坦克等重型裝備的獲得。

台軍基層的野戰通訊相當落後,歷年來實兵實彈演習,常見台軍互相利用行動電話通訊,捨棄軍規的無線電通訊器材,可見得台軍基層依賴網際網路民用通訊管道的便利性,而從未設想過一旦戰時、電話網路受到破壞的狀況下,要如何恢復基層部隊的通訊能力?

此外,由於特朗普任內一共出售11筆包裹軍售給台灣,總體價格來到180億美元的高峰,目前已經傳出,台軍方面吃不消這批軍售大餅。原本要買400枚魚叉陸射導彈的計畫,目前台軍規劃先買100枚,之後再觀後效。

同樣的,108輛M1A2T坦克,台軍僅編列400億台幣預算,美方開出的包裹確高達600億台幣,目前台軍也準備東砍西砍,將坦克配備的陸空通訊系統(SINCGARS)砍半、載重70噸的軍規拖板車僅象徵性購買等,都是台灣方面財務負擔不了的消極性作法。此外,昂貴的F-16V戰機使用的AIM-9X偏軸發射空對空導彈以及相應的聯合頭盔瞄準系統(JHMCS),台軍採購的數量也相當稀少,據知數量僅個位數字。

而更具象徵意義的是,台軍方面主動想要採購的重要裝備,例如M109A6自走炮,以及駐美代表蕭美琴曾經積極做過公關秀的所謂「智慧水雷」,目前皆未見特朗普政府有積極回應,台軍依舊還在苦等美方的「關愛眼神」,這些台灣方面對美優先求購的裝備,似乎在美軍眼中並不屬於台灣必須「優先獲得」的必要性裝備,台軍與美軍對於防衛台灣的看法一直以來有巨大的不同,由此次第11度軍售包裹案的內容,也可以看出台美之間的戰略眼光差異。

推薦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