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武漢・九|陝西援鄂護士:在武漢的55天改變了什麼

撰文:吳婷
出版:更新:

《香港01》【重返武漢】系列共由15篇組成,本文為第九篇。

在漢口金銀潭「武漢客廳」的抗疫專題展覽中,出現最多的面孔,是身穿防護服的醫務人員。其中一面牆上,掛滿了中國各地援鄂醫療隊的合影,而另一面牆上,是一線醫務人員與死神抗爭、與病魔較量的畫面。

的確,2020年初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在中國、在湖北最先大爆發後,一線醫務人員便成了打贏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關鍵力量。據統計,先後總計有4.26萬醫療隊馳援武漢及湖北其他地區。待湖北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後,3月17日開始,才陸續分批撤離。

出生於1994年的張瑞霞和出生於1995年的彭停停,是陝西榆林市中醫院重症監護室的兩名護士,1月21日,她們主動請纓加入陝西援鄂醫療隊。經過四天的等待,1月26日與陝西其他醫療隊總計137人,從西安出發,乘坐包機來到武漢。自此,一直到4月4日(包含隔離的14天),也就是清明節,才重新回到陝西榆林。

「這是第一次離開父母這麼長時間,武漢也是我目前去過的最遠的地方」,張瑞霞和彭停停對01記者如是說。

醫護人員的防護服陳列在抗疫專題展覽中。

剛到的那天感覺武漢是座「死城」

飛機落地武漢機場,已經是晚上九點多,下着雨,張瑞霞和彭停停對武漢的第一印象,至今談起來還是記憶猶新。

「很安靜,燈也不怎麼亮,再加上霧濛濛的天氣,當時就感覺,這裏的情況可能比我們想象得更嚴重,心裏還是有點害怕的」。張瑞霞說,「那時候對這個病毒也不是很了解,具體的傳播途徑也不知道,到了武漢之後,感覺空氣中都瀰漫着病毒。在去酒店的路上,整個城市死氣沉沉,就像是一座死城,路邊的商鋪都關門了,路燈也少,氣氛很壓抑,車裏也靜悄悄的,沒有聲音。」

同行的彭停停,也有着類似的記憶。「下了飛機之後,天黑沉沉的,空氣中全是消毒水的味道,特別的刺鼻,感覺連呼吸都是恐怖的,路上很蕭條,連人的影子都沒有,當時真的挺害怕的。」

張瑞霞和彭停停所在的醫療隊,對口援助的是位於武漢青山區的第九醫院。當天入住醫院附近的酒店,已經接近凌晨12點。第二天,負責人做過交接後發現,第九醫院已經是超負荷運作,雖然已經收治了不少重症患者,但條件和環境遠達不到標準和要求,已經有醫務人員感染。

當時為了保證我們的安全,也為了保證病人的安全,隊裏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對病區進行簡單的改造。這期間,我們同時在酒店進行了三天的培訓。三天之後,我們開始正式接管第九醫院的重症病區和危重症病區。

2月14日,中國國家衛健委首次披露,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截至2月11日中國全國報吿感染新冠病毒(SARS-CoV-2)的醫務人員1,716人,其中6人病逝。僅武漢一座城市,就有1,102名醫務人員感染。

看到病人的那一刻什麼都不怕了

隨着武漢吿急、湖北吿急,一線醫務人員的物資保障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湖北紅十字會在物資分配方面的漏洞百出,更是一度成為人們怒批的現象。雖然網絡上不斷爆出醫務人員或毫無防護地工作,或逼不得已只能用膠袋自造口罩和防護服,但張瑞霞和彭停停坦言,自己所在的第九醫院雖然也有物資短缺的問題,但確實沒有到這個地步。

「如果一到武漢就進病區的話,物資是肯定不夠的,第九醫院的醫療物資本身就很緊缺,基本上沒有多餘的提供給我們。所以在我們培訓的那三天,陝西省不斷在幫忙籌集物資。三天培訓結束後,也只能保障一個班次每個人有一套防護服。如果中途身體有不舒服,或者要上廁所,出來以後就沒有其他防護服可換了」。

據張瑞霞介紹,為了避免上廁所,唯一可行且有效的辦法就是不吃不喝,「這樣不僅可以儘量避免上廁所,也可以節約物資」。「一邊用,一邊寄,你隨時都可能沒有防護服穿,有時候也會覺得恐懼」。由於物資緊缺帶來的心態上的起伏,彭停停補充說。

不過,最讓她印象深刻的,還是第一次看到有人因新冠肺炎去世。「當時的床位比較緊張,有一個人剛拉進來準備搶救,就已經不行了,病人前一秒還帶着很迫切的想被搶救的眼神,但下一秒人就沒了。你什麼也做不了,看着家屬在外面哭,也無能為力。」彭停停說自己主動報名來武漢時,並沒有想太多,也不知道新冠病毒究竟為何,但那一刻,「我第一次認識了新冠」。

+3

對張瑞霞而言,第一次交接班次見到的場景,也是極大的一次刺激。「我上的第一個班是夜班,當時還沒進病區,就看到抬出來兩具屍體,雖然我是學醫的,也在重症監護室待了幾年,生死也常見,但當時還是受了很大的刺激。心裏還在想,新冠真的有這麼嚴重麼?」進入病區,交接時候的另外一個場景,再次成為張瑞霞至今腦海裏抹不去的畫面。

她說:「當時我負責的是重症病區,裏面住的都是比較嚴重的病人,在交接班的時候,有幾個年紀比較大的老太太,看見我們穿着防護服的人來了,就雙手合十,求我們救救她們,就好像我們是她們唯一的救星。那一刻,突然間覺得真的是什麼都不怕了,感覺又回到了之前工作的場景,有熟悉的病人,熟悉的環境,不會再去想什麼怕不怕的問題,唯一想的就是,怎麼能幫助這些患者,緩解他們的痛苦。」

接下來的55天,如同其他醫務人員一樣,張瑞霞和彭停停一方面在適應着每一天的工作節奏和強度,一方面體力和身體也在經受着極限考驗。

在採訪的過程中,她們笑言「每天都睡得很好」,是因為「實在太累了」、「基本每天躺到床上的那一刻真的是筋疲力盡」,再加上「每天都很忙」,所以「根本沒時間多想怕還是不怕了。」

是時候給中國醫務人員該有的尊重和地位了

即便到了現在,離開曾經的「戰場」已經八個多月,張瑞霞在談到在武漢的那55天時,還是會哽咽。她說這場疫情對自己最大的改變,就是讓她重新認識了自己的職業:「以前大家都覺得護士的工作不重要,我當護士這些年,從來沒有人對我的工作有過肯定,但經過這次疫情,確實讓我在心態上有了很大的轉變,對我來說,在武漢的55天,是人生很寶貴的經驗。」

而已經將武漢當作「第二故鄉」的彭停停,至今未能走出那55天,似乎還在它的延長線上。「我以前還挺活潑的,大大咧咧,嘻嘻哈哈,可經過這次疫情,變得有些抑鬱,也不喜歡說話了,回家之後也不知道做什麼,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了。總是會想起在武漢時候的一些場景,很多患者你前一個班次他還在,等下一個班次就沒了。人的生命真的太脆弱了,現在的每一天對我來說,就像是最後一天一樣,用那種心情在生活。」

最美逆行者、白衣天使……疫情發生以來,有太多對於一線醫務人員的感動與致敬。誰是這場疫情中最值得尊敬的人,一線的醫務人員當之無愧,對醫務人員的尊重,亦不能停留在感動層面。

所幸,此次肺炎抗擊期間,圍繞改善一線醫務人員工作條件及待遇的討論與呼籲不斷湧現。2月14日,中國國新辦就疫情防控最新進展,特別是關愛醫務人員舉措舉行發布會,國務院辦公廳亦轉發國家衛健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財政部《關於改善一線醫務人員工作條件切實關心醫務人員身心健康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要因地制宜及時向防控任務重、風險程度高的醫療衛生機構核增不納入基數的一次性績效工資總量,並指導有關單位搞好內部分配,向加班加點特別是做出突出貢獻的一線人員傾斜。

這樣的改善醫務人員工作條件與待遇的舉措,不能只是疫情防控期的「急就章」,更應該成為疫情過後的總基調,並儘快走向制度化。

此外,必須認識到,在這個與新冠肺炎疫情抗擊的沒有硝煙的戰場上,一線醫務人員再多的付出,也只是危機到來後的「應對之策」,是不得已的選擇,而最為根本和重要的是能否最大限度地在預防階段,在「硬件」層面有切實的改善和進步。

張瑞霞和彭停停在援鄂之前,只是陝西省榆林市中醫院的「合同工」,並沒有正式編制,從武漢回去後,一批次同去的護士都得以轉正。「雖然主動請纓去武漢的時候,並不知道會是這樣的結果,但能轉成事業編,已經很知足了。」

臨末,彭停停說,她退休後,想跟同為護士的朋友合開一家養老院。

《香港01》【重返武漢】系列共由15篇組成,本文為第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