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脫貧」後仍要「振興」? 內地農村還未擺脫城鄉懸殊

撰文:趙觀祺
出版:更新:

2月21日,據官方新華社報道,中共中央發布一號文件《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表示堅持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今年的目標任務是保持農民收入增長繼續快於城鎮居民,脫貧攻堅成果持續鞏固。
一號文件年年都有,年年都有各自主題,但是次「鄉村振興」應該會成為持續多年的大政方針。農業農村部即就「鄉村建設行動」作補充:「啟動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

就在文件出爐後不久,國家鄉村振興局的領導層也正式「埋班」,開始展開實務工作,而按文件內容清晰所示,「鄉村振興」是內地「脫貧攻堅」規劃的延續方案,就在剛過去的星期四(2月2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持「全國脱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宣布經過8年努力,中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宣布脱貧,832個貧困縣全部摘帽,12.8萬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區域性整體貧困得到解決,完成了消除絕對貧困的任務。

內地多達1億人選擇「就地過年」 本地遊受益預訂量同比增長660%

+2

河北農村年初爆發新一波疫情

為甚麼「脫貧」之後還需要「振興」呢?此因「脫貧攻堅」任務針對的是「絕對貧困」,亦即是年收入僅得數千元人民幣的基層國民,而「相對貧困」的問題尚有待解決,甚至是更難解決。文件即明確指出,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完成後,對擺脫貧困的縣,從脫貧之日起設立5年過渡期。過渡期內保持現有主要幫扶政策總體穩定。

要理解「相對貧困」這問題,黨政機關還未有官方定義,但單單由新一年頭兩個月發生的城鄉時事要聞,就可以得出一個大致印象,初步探討「鄉村振興」要下怎樣的功夫。

內地防疫成果有目共睹,但於今年初卻爆發新一輪疫情,爆發地點正是河北一帶的農村地區。相比起城市防疫措施法度深嚴,農村的防疫物資和意識均相對匱乏,而由於人口流動跟進不足,致使傳播鏈追蹤更加是難上加難。確實相比起海外地區而言,這一波爆發「只是」以百計,算不上是嚴重,但反映論治理能力和運作效率,內地城市大體是固若金湯,而農村則較為脆弱,有待省級政府動員人力物力才得以遏制疫情。

馬雲「低調」前一直有很高的曝光度(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舉行 馬雲所創辦阿里巴巴獲獎):

+2

「就地過年」再證城鄉發展不均格局

從宏觀經濟層面觀之,改革開放四十年以來,城市發達有賴於數以億計的農民工「入城打工」,等同於吸收了農村的寶貴生產力,然而城鄉發展差距仍然十分顯著,這由上述疫情表現即可見一斑。某程度上而言,城市對農村的反饋就只限於農民工匯款、慈善捐款和政府財政轉移,導致內地農村「空心化」和「農村破敗」的現象頗為普遍。

落實在微觀新聞事件,就在河北農村疫情平定後不久,內地迎來號稱「地球上最大規模人口遷徙」的春運。有鑒於去年疫情經春運散播全國各地,今年官方提倡「就地過年」,鼓勵國民在工作地域內度過新春,而非如往年般回鄉與家人團聚拜年。從積極一面看,不少鄰近大城市的鄉村受惠於「本地遊」,發掘了意料不到的新客源,而從消極一面看,缺少了回鄉人流,不單止令「空巢村」老人只能於線上與親友團年,也是直接截斷了農村的年度消費大宗收入。

不論是正反影響,「就地過年」都體現出,「脫貧攻堅」主要為扶助絕對貧困人口,財政補貼和異地搬遷是主要手段,輔之以產業建設,基本上還未扭轉資源向城市大幅傾斜的大格局。

作為中國企業家、前中國大陸首富及前華人首富,王健林備受外界關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舉行 馬雲所創辦阿里巴巴獲獎):

導入先進商業模式促成新動能

由此可見,要真正達到城鄉共同富裕,「鄉村振興」是必不可少的一步,而在疫情經濟之中,內地致力擴大生產與消費「內循環」,對農村的相對貧困人口可能是機遇大於挑戰。工業化村落會少了海外競爭,可以獲得更大的國內市場份額,而國內旅遊也有利於促進鄉村旅遊業,吸引較高消費的本地旅客。

如果視疫情為「無形之手」,變相為需求面轉捩點,官方則期望於供應面應用「有形之手」,「振興」農村的潛在生產力。據農業農村部介紹,「鄉村振興」方案重點即在於:「要抓好村莊基礎建設。要繼續提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的重點放在農村,著力推進往村覆蓋、往戶延伸。抓好農村公共服務提升。持續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

最理想的情況是,經過未來5年的鄉村建設,農村可以通過「補齊短板」的過程,由「依靠」轉變為與城市「有機結合」,同時為國家經濟發展提供新動能。畢竟中國城市化比例才百分之五十多,雖然中國肯定不會走上全部城市化的路線,但鄉村與縣鎮的現代化,憑藉開發這些地區經濟的潛力,加上導入先進商業模式,都可以是下一個階段的一大經濟發展推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