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爆紅背後:中國文化輸出新模式 還是貧富差距縮影?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一隻叫LABUBU的「醜萌」公仔,如何從一個香港藝術家的創作,變成全球瘋搶的文化符號?這個公仔的爆紅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深刻變化:曾經那個遍地山寨產品的時代已成為過去,「酷中國」正式來臨了。

2025年6月13日,人們在上海泡泡瑪特旗艦店觀賞LABUBU。(REUTERS)
2025年6月13日,人們在上海泡泡瑪特旗艦店觀賞LABUBU。(REUTERS)
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曾提及要成為中國的迪士尼。(Pop Mart)

從醜萌到奢侈品配飾

LABUBU的創作者,是香港出生的藝術家龍家昇,他早年留學荷蘭,因語言障礙而開始接觸歐洲神怪繪本與少年文學,並以北歐精靈為靈感創作出這個角色。2019年,POP MART獲得商業授權,將LABUBU打造成盲盒產品,自此迅速爆紅。

從上海到倫敦,搶購Labubu的人龍頻頻登上新聞頭條,甚至引發爭執,這隻趣怪公仔的熱潮正改寫全球對中國文化輸出的認知。(Reuters)
2025年6月6日,Labubu玩偶在北京亮相。(Reuters)

目前,LABUBU這隻毛茸茸的身體、尖尖的耳朵、咧嘴露出九顆牙的小精靈,已經從中國潮玩圈走向全球街頭。2024年,其所屬系列為POP MART創收達30.4億人民幣,同比增長726.6%,超越經典IP「MOLLY」,成為最賺錢角色。

更令人震驚的是,這隻原價99元人民幣的公仔,在二手市場被炒到2300元,溢價超過20倍!LABUBU與Vans聯名款發售價599元,現在在二手平台成交均價是13217元,最高報價約5萬!

BLACKPINK成員Lisa抱起2隻Labubu。(Facebook@Universalreviews)
今年5月,前英格蘭足球隊隊長足球巨星碧咸爵士(Sir David Beckham)也在 Instagram 上發布了一張Labubu的照片,這是由他女兒送給他的。(IG)
碧咸與其女兒。(IG)

而且,這股熱潮不只是中國,在美國、泰國、英國等地,LABUBU同樣收穫大量粉絲支持,例如有Lisa的打卡、Rihanna機場街拍、碧咸的社交媒體貼文,泰國政府還授予LABUBU「神奇泰國體驗官」稱號。

中信證券研報提到,國際級明星將LABUBU玩偶與愛馬仕鉑金包搭配,標誌著IP從「潮玩」升維至「奢侈品配飾」領域。

2025年6月10日,在北京,一名手持愛馬仕手袋的人袋上掛有Labubu。(Reuters)
Labubu玩偶(labubuofficial.co.il)

從三本畢業生到首富

說起LABUBU,我們不得不認識一個人,就是POP MART的創辦人王寧。這個1987年出生的年輕人,原本來自河南省一個毫不起眼的小地方 - 新鄉市獲嘉縣。你可能會說,河南?不就是個農業大省嗎。

但是,這個「三本畢業生」(三本是「第三批本科」的簡稱,一般來說,批次越靠後,錄取分數線越低。),憑藉對Z世代孤獨感的精準捕捉,短短15年就創造了一個市值超過3000億港元的潮玩帝國,還一躍成為河南新首富,超越了已經創業30多年的前首富秦英林。

王寧。

這個變化很有象徵意義。秦英林創立的牧原股份是養豬龍頭企業,影響數億人的餐桌,代表著基本生存需要。而王寧的POP MART賣的是潮玩,代表著審美和精神滿足。

兩個中國的並存:繁榮與貧困的對比

但是,我們要清醒認識到,中國畢竟是個國情複雜的超大國家。短短數十年的快速發展讓中國產生了很大的分化,兩個不一樣的中國同時並存。

Labubu玩偶(labubuofficial.co.il)

時間回到1978年,當時全體居民恩格爾系數為63.9%,大眾十分貧困,多數人是沒有條件追求潮玩產品。但現在,中國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已經降至30%以下,理應是有充分條件追求審美、時尚。

不過,中國既有龐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和大量喜歡時尚的年輕人,又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人民幣」和大量根本不可能購買LABUBU的農村人、中年人、老年人。

Labubu玩偶(labubuofficial.co.il)
林俊傑與Labubu牆合照,(微博@林俊傑)

所以,這種對比很諷刺:一邊是有人為了一個沒有實用價值的公仔排通宵隊,一邊是有人連基本生活都成問題。中國既有大量的人痴迷於潮流、時尚,願意為潮玩產品買單,又有大量的人認為潮流、時尚「中看不中用」,是浪費錢。

同時,我們也要看到,英國《經濟學人》報導說小城市消費表現比大城市更穩健。2024年,人口不足100萬的城市中,快消品消費增長5.5%,而在最大的城市中,這類消費萎縮4.6%。這個數據正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區之間的發展以及消費潛力的差異。

2025年6月6日,Labubu玩偶在北京亮相。(Reuters)

深層次的社會變化: 從生存到審美,從世界工廠到文化輸出

《經濟學人》說,「幾十年來,零售潮流一直從海外湧入中國,那些日子或許正在終結。」BBC分析說:「從今年年初開始,不能否認中國突然變得『很酷』,尤其是在全球年輕人中。」

美國《紐約時報》將LABUBU比喻為「在這場贏得全球人的心的行動中」的中國武器。這個現象反映了中國軟實力策略的質變 - 不同於以往政府主導的文化輸出,POP MART以市場化方式推動這波浪潮。

Labubu玩偶(labubuofficial.co.il)

所以說,為什麼LABUBU會大紅?為什麼這麼多中國人願意買並無實用價值的公仔?正如BBC所分析的,既有名人效應,又離不開高端設計、高品質製造,從而讓LABUBU具有「社交價值」和「情緒價值」。

人的需求是分層次的,如果一個社會多數人連基本的生存問題都不能解決,是不可能催生龐大的潮玩市場,只有滿足基本的生理、安全需求之後,才能夠從容地追求審美、社交、精神需求。曾經的中國在絕大多數時候都是一個鄉土氣息十分濃厚的中國,多數人都要忙於基本的生存問題。

LABUBU的成功,其實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深層次變化。當一個社會的多數人開始追求審美、時尚的時候,就意味著這個社會已經脫離了貧困。當河南首富從秦英林變成王寧,其實反映了中國已經有較高的經濟發展水平,大眾開始追求精神滿足。

中國品牌的全球化之路

而LABUBU也不是孤例。POP MART現在在20多個國家設有門店,其中美國至少37家。蜜雪冰城遍布東南亞。到今年年底,霸王茶姬的海外門店將超過1300家,而四年前幾乎為零。

分析師認為,這些品牌獲得的海外認可越多,在國內就越受歡迎。西方社交媒體對LABUBU玩偶的狂熱,被認為進一步提升了其在本土的人氣。

海關查獲山寨LABUBU。(海關發佈)
山寨版Labubu產品。(小紅書)

不過,現象級IP的快速崛起也帶來副作用。現在LABUBU在二手市場炒價極高,黃牛炒作與仿冒品氾濫的問題也日益嚴重。這隻來自中國的「邪魅精靈」,能否從「現象級爆款」推向「全球化經典」,仍需面對這些挑戰。

海關查獲山寨LABUBU。(海關發佈)
海關查獲山寨LABUBU。(海關發佈)

冷靜看待「酷中國」現象

總括而言,LABUBU的全球走紅,確實是中國軟實力輸出的一個成功案例。可以預見的是,由於中國具有龐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和大量喜歡時尚的年輕人,所以中國品牌、中國設計、中國製造勢必會進一步發展,一定會產生更多潮玩品牌。

2025年6月13日,上海泡泡瑪特旗艦店外,一名男子背包上掛有Labubu玩偶。(Reuters)
Labubu玩偶(labubuofficial.co.il)

但是我們不能夠因為一個潮玩的成功就盲目樂觀。當一個國家在進步的時候仍然不忘記那些落伍者、跌倒者,才能夠產生更大的感召力。十九大報告認為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變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面對一個越來越酷的中國,面對LABUBU的大紅,我們既要看到中國的進步,又要清醒認識到發展不平衡問題。這個就是LABUBU現象真正值得我們深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