翹腳看遼寧艦、氣候特使訪華 中美關係「持久戰」才剛開始

撰文:孫瀾
出版:更新:

如果説中美阿里斯加會談是一場爭奪話語權的外交火力試探,中美軍艦隔海「同框」是基於軍事上的「肌肉」展示,那麼,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的訪華,則表明中美在一些領域存在合作空間。這是當前中美複雜關係的體現,是中美關係的一體兩面。

應中方邀請,美國總統氣候問題特使克里(John Kerry)於4月14日至17日訪華。期間,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將同克里在上海舉行閉門會談,《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克里還將在上海與中國一名負責經濟和氣候變化事務的高級領導人進行視頻會議。

2021年4月14日,美國總統氣候特使克里抵達中國上海。(Reuters)

克里曾擔任奧巴馬時期的美國國務卿,將是拜登(Joe Biden)政府訪問中國的首位高級官員,他此前被拜登選為代表美國參加國際氣候談判。對於克里訪華,美國一些共和黨人言辭激烈,聲稱克里此行「釋放了錯誤信號」,但白宮方面表示,美國將在各個層面上與中國接觸,與中國的關係不是對抗而是競爭。

有觀點認為,在中美關係日益緊張之際,克里此行凸顯了拜登政府在「競爭」之餘,也想與中國合作的努力。4月8日,克里在接受印度媒體採訪時就提到:「我們希望在這方面與中國合作,總統拜登説的是我們在一些問題上有分歧,但我們不能被這些分歧限制住。」13日接受《華爾街日報》採訪時,克里稱「這不是針對我們與中國目前存在的其他關鍵分歧的交易。」

這是拜登時代中美關係的一個切面,代表的是中美關係中「合作」的一面。氣候變化是中美利益可能重疊的少數領域之一。

就在克里訪問北京之際,拜登派遣「最好的朋友」美國前參議員陶德(Chris Dodd)4月14日率團訪問台灣,這是拜登上任後訪台首發團,同行人員還包括兩位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塔吉(Richard Armitage)、史坦伯格(James Steinberg)。白宮官員稱,這是拜登對台灣及其民主承諾的「個人信號」。

這是中美關係「對抗」的一面,雖然拜登政府稱之為「競爭」,而台灣則成為中美地緣對抗的核心和關鍵戰場,拜登已經不再掩飾台灣牌。就在拜登上任不久,他已經在一個月之間先後台簽署了「設立海巡工作小組瞭解備忘錄」,派遣美國駐帕勞大使隨帕勞總統赴台訪問,釋放繼續對台軍售常態化信號,甚而在4月9日宣佈了與台灣互動的新準則。

中國海軍遼寧艦航母與美軍「馬斯廷」號驅逐艦,日前在菲律賓海「同框」。(美國海軍官網)

軍事層面,美國政府不斷加強在西太平洋的軍事存在,較之特朗普(Donald Trump)時代有過之無不及。美軍驅逐艦「馬斯廷」號(USS Mustin,DDG-89)一路緊隨跟蹤中國航母遼寧艦在東海和南海的活動。美國海軍第七艦隊以「羅斯福」號航空母艦(USS Theodore Roosevelt,CV-71)為核心的航母打擊羣,在4月4日進入南海海域,這是其年內第三度進入南海;4月8日,美國海軍「馬金島」號(USS Makin Island,LHD-8)兩棲戒備大隊亦進入南海,在南海組成了一個「準雙航母」戰鬥羣。

與之相對應的是,大陸軍方4月12日派出25架軍機飛入台灣的西南防空識別區,創下中國軍機繞台數量最高的紀錄。分析指,大陸軍方的上述行動,是「衝着美軍艦而來」。在美軍艦頻繁穿越台灣海峽、頻繁進入南海,美國非官方代表團訪台之際,中國大陸軍方公佈在台海附近的南澎列島進行實彈演習。據中國海事局官網消息,解放軍於4月15日至20日,連續6天在南澎列島附近海域進行實彈射擊演習,禁止船舶進入。

這似乎形成了一個惡性閉環,台海的局勢日趨緊張、升級。隨着台海局勢日漸複雜和嚴峻,擦槍走火的風險不斷提升。

對抗仍然是當前中美關係的主調,短時間內不會發生改變,這一點顯而易見。華盛頓4月13日發佈的一份重要年度情報報告稱,中國擴大其日益增長的影響力的努力是對美國的最大威脅之一。該報告將中國推動成為「全球大國」放在威脅清單的首位,其次是俄羅斯、伊朗和朝鮮。

這就像一場勇敢者的遊戲,最終看誰先堅持不住,眨一下眼睛。用北京的話説,這是一場「持久戰」。事實上,無論是中國,還是美國,乃至世界上其他國家,都已經開始適應中美兩個大國之間的博弈,以及這場博弈所帶來的世界局勢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