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被「中國」包圍須改街名? 市長柯文哲似為轉向「試水溫」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沉寂一段時日的台北市長柯文哲,因為一段直言不諱、暢談台北市街道路名「太中國」、台北成了「中國城」應該要檢討的「去中」言論影片,再次讓自己踏上了台灣政治的風口浪尖。

4月20日Facebook出現新的粉絲專頁,名為「台灣阿北-柯文哲」(阿北為閩南語音譯,意指阿伯、伯父,或泛指中年以上男子),該粉專標榜「很台灣、很本土」,並由柯文哲本人現身錄製一段3分23秒的影片,大談台北市內的道路正名。

儘管該粉專據悉為「柯文哲的民間友人創立」,又台北市府與柯文哲所屬的民眾黨第一時間皆表示對此粉專「毫不知情」,但柯文哲真身暢談台北市街道名稱有「去中」必要,毫無意外引爆輿論關注。不過,該粉專暨影片曝光4小時後,已因不知名原因關閉。

台北市長柯文哲4月20日現身一新創的臉書粉絲專頁,併發布影片探討台灣街道以中國省分、城市命名的議題,質問怎麼沒有真正屬於台灣的街道。(Facebook@台灣阿北—柯文哲)

柯文哲:立法院被中國城包圍

柯文哲在這支名為「認識台灣很難嗎? 從路名找真的很難!」的影片中,自言常常在台北市街頭散步,但抬頭一看路名卻都是中國的省份或城市,包括寧夏、北平、天津、南京、長安等。「看看我們的立法院,竟然被整個中國所包圍,有濟南、青島、杭州、紹興、許昌、徐州、鎮江、南陽、襄陽、武昌,老外(外國人)進來台北市一定『霧煞煞』(一頭霧水)。」

柯文哲順勢質疑,「台灣竟然沒有用自己的城市來當路名,我們被淹沒在中國的城市名。」並且話鋒一轉,言及有一個政黨號稱最本土,結果他們的(黨部)所在地就是北平東路,「我就覺得怪怪的,最愛講台灣意識的政黨(註:民進黨),位在北平東路上,你不覺得怪怪的嗎?」

但柯文哲也不諱言,改路名茲事體大,今天他拋出這個議題,「選一條路名或一個公共設施來做正名,代表台灣精神的正名運動是最貼近他們生活的正名運動,不分黨派顏色,就是住在台北市的人希望有一個代表台北市的路名」,最後以歡迎網友、各界提出建言,看哪一條路名最具有指標性,「看是南京東路還是北平東路」;「當年介壽路改成凱達格蘭大道,象徵威權體制的瓦解」,並明白對外呼籲,此刻拋出街道路名的正名想法,期望得到社會意見的反饋。

柯文哲2月底出席國民黨主辦的願景論壇,並與國民黨主席江啓臣高調同台,彼時引輿論多揣測是否有「藍白合」的可能。(吳逸驊/多維新聞)

市府與網傳片段「割席」

儘管台北市副發言人魏佑任稍早前回應,該粉專「不是北市府官方平台,也應該不是民眾黨創立」,「內容部分會再瞭解一下是什麼時間拍攝的」。但不論拍攝時間,善於引導議題的柯文哲,其「有此一説」顯然不是一場意外,背後也埋藏了多項值得細究的環節。

柯文哲對於台北市街道名「去中國化」的倡議,不論是真情假意,其實都已經是次要問題,主要還是在於他疾呼一件毫無意外、篤定被各界解讀為「去中國化」的事,在這樣的預期底下,將「柯文哲」與「去中國化」相連結,無疑也是他期望這次外界對他的解讀。

柯文哲2月底出席國民黨主辦的願景論壇,並與國民黨主席江啓臣高調同台,彼時引輿論多揣測是否有「藍白合」的可能。(吳逸驊/多維新聞)

最後,這段影片中,最富有饒味的,莫過於柯文哲主張,「選一條路名或一個公共設施來做正名,代表台灣精神的正名運動是最貼近他們生活的正名運動」,如果這確實是他熟慮之後的發言,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何為「台灣精神的正名」、什麼是「生活的正名」,具體內涵為何,又會否再有進一步的延展?都將是外界等着柯文哲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