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十大爭議人物・胡耀邦|處於思潮交鋒浪尖的平反幹部

撰文:段文正
出版:更新:

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的一生,很難給予一個簡潔有力的評價,他崛起於黨內鬥爭、最後亦在黨內鬥爭下離職,他的一些重要施政雖都在下台後被反轉,但仍有不少留存至今,2015年中共盛大紀念胡耀邦100歲誕辰,更顯示他的部分政治遺產仍激盪在時政之中。

胡耀邦1915年生於湖南瀏陽,當時正是日本《對華二十一條要求》以及袁世凱稱帝的轉折點,也是中華民國徹底動亂的開始,他幼年時就接觸共產主義的思潮,並加入中共,參與過「兩萬五千里長徵」、並在延安時期與李昭成婚,抗戰後參與國共內戰,在西北跟西南戰場有重要的政治跟軍事突破,並卸甲擔任川北工作委員會書記,中共建政後,他長期主持「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1957年更名「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即共青團)工作,文革時期則遭受批鬥。

文革末期,隨着鄧小平復出,胡耀邦也在1975年出任中國科學院黨的核心小組第一副組長,協助整頓被文革摧殘的科研體制,但毛澤東臨終前發起「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胡耀邦主持撰寫的《中國科學院工作匯報提綱》,被稱為鄧小平的「三株大毒草」,胡也再次下台。

1987年胡耀邦下台,標誌着他政治生命的終結,圖為1989年3月24日,他在北京家中。(VCG)

1977年3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決定恢復中央黨校,由華國鋒兼任校長,汪東興兼任第一副校長、胡耀邦任主持中央黨校工作的副校長,是年底他也兼任中共中央組織部部長,由此開啓胡耀邦最後十年、也是最為巔峯的政治生涯。在1970年代末期華國鋒與鄧小平的黨內鬥爭中,胡耀邦所擘劃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先由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發表,此後廣為傳播到《光明日報》等其他官媒,大大增強了鄧小平方面的理論正當性,由此胡耀邦也開始平步青雲。

1978年被認為是中共黨史上分水嶺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上,胡耀邦當選政治局委員,在中全會定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後,他旋即被任命為中共中央秘書長兼中央宣傳部部長,擠身中共領導高層,1980年十一屆五中全會上,胡耀邦被增選為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他則成為繼毛澤東、華國鋒以後的第三位中共中央主席。

整個1981年到1987年胡耀邦辭職的期間,是中國內地政治思潮最為湧動的一段時期,胡耀邦所起草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在1981年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官方定調繼續肯認毛澤東偉大功績以及毛澤東思想正當性的同時,也指出毛澤東犯下發動批鬥彭德懷以即發動文革的錯誤。

1970年代末期以來,胡耀邦領導中共進行大量平反工作,包含劉少奇、習仲勳、薄一波等重要幹部與領導人,根據中共官媒《人民日報》1989年的統計,一共有「300多萬件冤假錯案」被平反。

現任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之父習仲勳,也是在胡耀邦的協助下才得以平反。(VCG)

同時整個中國大陸也發生思潮湧動,原先被大力壓制的知識份子跟文藝創作益加勃興,其中有觸碰「四項基本原則」之虞的作品,則遭到胡喬木、鄧力群等黨內保守派抨擊,例如白樺的《苦戀》被拍成電影,引起中共內部不少爭論,此外包含王若水所談論異化的觀點也引起軒然大波,爾後1983年鄧小平發動的「清除精神污染」運動開展,但胡耀邦顯然希望能夠限制在一定領域內,多次批評執行面過廣,也不願意太着力批評白樺等作家,胡耀邦1985年調貴州省委書記朱厚澤赴京任中共中宣部長,推出的「三寬政策」(對不同意見寬容、寬厚、寬鬆),導致他與黨內保守派立場日益矛盾。

到了1986年底至1987年初,由安徽合肥開始,中國大陸多地爆發「八六學潮」,要求更多的選舉權利,而最後多位學生被捕,學潮停止後,中共官方釋放這些學生,同時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副校長方勵之、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劉賓雁都被中共開除黨籍,被視為中共「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的一次成功。胡耀邦也在1987年1月辭職、黯然下台。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辭世,他的死引發了以北京天安門廣場為中心的聲勢浩大的六四事件。(AP)

綜觀胡耀邦主政的10年,他處在改革開放時代當中諸多思潮交鋒的浪尖。在鄧小平仍作為中共黨內「掌舵者」的結構下,胡耀邦並沒有最後的決定權,面對黨內保守派的批評,一旦失去鄧小平的支持(特別是對「政治改革」的態度),在黨內組織紀律跟權力結構的格局下,胡耀邦只能承認「錯誤」、掛冠求去;到了1989年胡耀邦猝逝所激發的六四事件,則又關係到更多1980年代中國內地改革開放後的社會矛盾、政治思潮乃至於中共黨內權力博弈了。

整體來説,胡耀邦主政時期的中國大陸,留下不少影響深遠的遺產,最關鍵的就是確立了中共幹部的選拔與任期「制度化」規範。1983年胡耀邦首倡的「第三梯隊」,為了「使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有連貫性、繼承性」,着手針對當時老一輩鄧小平、陳雲等人、新一輩胡耀邦、趙紫陽等人之外,從更年輕的省級幹部當中找出儲備的「第三梯隊名單」。

根據學者寇健文的研究,梯隊接班的政策在1985年已經卓有成效,國務院正職領導幹部平均年齡為56.6歲、較調整前大幅降低5歲;各省省委正副書記與常委的平均年齡,則從1982年的61.9歲調降到53.2歲。許多當時中共幹部年齡制度化的成果,至今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