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社科院前所長黃平:中共是個學習型的黨,每天都在完善做法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今年是中共建黨百年,百年以來,中共這個堅持用社會主義救中國發展中國的政黨深刻改變了中國的百年國運,讓中國不僅實現了國家的獨立和人民的解放,而且通過改革開放實現了經濟社會的高速發展。但海外一直有許多聲音認為,中共的體制難以持續,遲早會變得和西方政黨一樣。
為此,多維新聞專訪了曾任中國社科院美國所所長、歐洲所所長的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黃平。內容經編輯後轉載於《香港01》。

多維:站在百年前的眼光來看,今天中國距離富強目標從未如此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先鋒隊的說法是成功的,但其實還存在一個問題,中共的先進性能持續多久?中共成立之初,多為懷着滿腔熱忱的理想主義者,他們有超乎尋常的抱負和情懷,故他們大體上能長時間保持年輕時的熱血,比較能夠經受住考驗。但古人說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對於中共來說,在老一輩漸漸離去後,新生代怎麼保持自身的先進性?

黃平:的確,經過近30年的奮鬥而站起來以後,從人民政權建立,到政治建設中的繼承與創新,包括至今一直起着支撐作用的黨(中共)的領導核心地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多黨協商與合作制度、民族區域自治,還有改革開放以來基層選舉、在港澳實施的「一國兩制」等等,到整個社會建設中的各個方面,例如整個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土地改革與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全民掃盲與基礎教育、社會的公共衛生建設,以及舉世公認的深刻改變國運的改革開放中的一系列創新和開拓,使得中國得以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並保持最高的發展速度、實現了最大規模的脱貧、最深刻的社會結構變遷(城鄉、工農、代際等方面),這些都已經是不可否認的歷史的事實。如果沒有具有先進性的黨和它所一直起着的中流砥柱作用,這些都根本是無法想像的。

周恩來在青年時期有一句名言,「為中華崛起而讀書」,反映了那一代許多中共黨員心懷救國理想。(Getty)

當然,就像有的人不斷問到的,最重要就是如何保持先進性。中共在歷史上經過艱難探索、各種曲折,後來形成了自己的理論,其最重要的內核就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並且,也在戰爭年代形成了三大作風,即理論聯繫實際,密切聯繫群眾,批評與自我批評,我認為,堅持這三大內核、弘揚這三大作風,就為保持先進性提供了理論和作風方面的基礎。

另外,中共在戰爭年代還有「三大法寶」,其中,除了那個年代強調的武裝鬥爭外,就包括了統一戰線和黨的建設,前者至今也是廣泛聯繫和團結各界的重要途徑和抓手,後者更是保持先進性的重要政治保障。所謂黨的建設,既有這些年很突出的政治建設與組織建設、紀律建設、作風建設,也有中共一貫堅持的思想建設和理論建設,不論是政治紀律、組織紀律,還是理論學習、黨員和幹部的思想教育,都是為了黨員和幹部隊伍群體的淨化和優化。

中共總不能靠吃老本,不能僅靠講革命故事和光榮傳統來建立和確保正當性,而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學習如何治理社會與服務人民,不斷自我革新、自我完善,還需要不斷接受人民群眾的批評和監督。

中共有一個優點,它除了每次黨代會的正式工作報告之外,內部有各種各樣的工作會議、研討會議、座談會議,天天都在自我檢討,自我改進,自我學習。不論是政治局會議國務院會議,還是大量的或者報道或者沒有報道的工作會議,都是在找差距,以改進工作。毫不誇張地說,每個月每周甚至每天的各種會,都是在研究,在討論,在修改、調整和完善各種政策和做法。所以,中共也真的是一個學習型的黨。這也是共產黨的生命力源泉之一,如果沒有這些自我完善和自我改進,那肯定會僵化,落後於時代。

2021年7月1日,中共百年黨慶大會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新華社)

至於可持續性,只要中國一方面把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相結合從而走出一條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路,一方面把社會主義與中國傳統優秀文化相結合從而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之路,這個持續性還會在過去40年-70年-100年的基礎上更加彰顯。對此,我自己一貫的說法是:任何一個事物,如果它所跨越的時間越長、覆蓋的空間越廣、包含的個體越多,那麼,至少很可能,它所具有的普遍性就越強,因而持續性就越長。

如果這個「命題」成立或基本成立,那麼,真可以說,誰笑到最後誰才是真正的笑。退一步說,如果中國的發展道路不具有可持續性、其制度沒有優勢,那美國和一些西方國家又成天戰略憂慮個啥呢,又何必把中國列為頭號「系統性威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