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啟動第八次修憲「打開台獨魔盒」? 民進黨盤算幾何

撰文:伍逸豪
出版:更新:

台灣年底九合一大選開打前,眼下政治圈攻防的焦點之一,在於啟動第八次「修憲」。

藍綠之間的口水互噴,可說是台灣政治日常的一部分。撇開藍綠鬥爭的表象,《中華民國憲法》已歷經七次修憲,如今又即將進入民進黨口中的「憲法時刻」,對於這部根本大法傷筋動骨,恐怕不只影響台灣內部政治的結構,對於台海關係穩定也帶來動盪的因子。

台灣第十屆立法院修憲委員會近期召開兩場公聽會,國民黨由於不滿民進黨在全體委員會議自行推舉主席,從而杯葛缺席公聽會,國民黨批評民進黨不顧程序正義,而民進黨則喊話國民黨儘速回來面對「憲法時刻」。

打開台灣立法院公布本屆修憲委員會待審議案,高達75項之多,其中最為關鍵的議案有兩大類:一是參政年齡下修,即選舉權年齡門檻從20歲調降至18歲,此案系屬難得的朝野共識,爭議性不大。二是降低修憲門檻,令未來修憲案更容易過關,而此案提案人清一色都是民進黨籍立委,以及日前在罷免案中獲得蔡英文等民進黨高層力挺的無黨籍立委林昶佐。民進黨政府到底意在何方,從待審議案的分佈來看,可說是呼之欲出。

台灣選舉人口結構變遷的過程中,年輕選票已是兵家必爭之地,從過往選舉結果來看,民進黨在年輕選票取得絕對的優勢,但也正因如此,弱勢的國民黨更不敢輕易得罪青年選票。民進黨志在壟斷台灣年輕人的政黨支持,再加上南部鐵票倉,兩大法寶穩坐永續執政,不僅力主選舉權下修至18歲,日前民進黨立委也提案,欲增設台行政院「青年副院長」一職,當然也是着眼於行政資源在青年群體中的影響力。至於國民黨的考量,則在於盼與年輕世代接軌,在政治正確風向與爭取年輕支持者企圖的交相作用下,台灣民眾黨與時代力量也有相關提案。

值得進一步推敲之處,在於修憲門檻的降低。台灣從1991年到2005年短短十餘年間密集修憲七次之多,儘管披着政治民主化的外衣,但包括總統直選、台灣省「虛級化」、總統任命行政院長不須經立院同意等,背後都有涉及行政部門擴權以及劍指兩岸關係定位的高度考量,每每造成政局不安。

2005年第七次修憲,一舉拉高修憲門檻,須經立委四分之一以上提議,四分之三以上出席、出席委員四分之三以上決議,公告半年後交由公民複決,其中有效同意票還要超過選舉人總額半數才算通過,門檻比蔡英文2020年獲得破紀錄的817萬票還高。

李登輝在總統任內多次推動修憲,包括擴增總統權力、台灣「凍省」,影響台灣內政與兩岸關係走向。(台總統府供圖)

修憲門檻之所以訂定這麼高,原因之一就是避免重蹈浮濫修憲的覆轍,必須是台灣朝野與社會有高度共識的議題,才可能通過修憲關卡。若非如此,非但修憲一再成為台灣政黨惡鬥的標靶,同時在民粹催化和民意變化的情形下,牽涉法理台獨的領土、國號變更等敏感性議題,勢必成為政客操弄的對象,一旦跨過了台海紅線,更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危機之中。

有鑑於此,大陸方面亦相當關注台灣此次修憲動向,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便曾表示過,陸方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修憲謀獨」行徑,包括「降低門檻」為謀「獨」打開方便之門、夾帶偷渡謀獨議題等。

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曾在2021年2月表態,修憲工程若涉及變更領土、國號等敏感性議題,「民進黨不會走極端,因為兩岸局勢多變,不能有任何挑釁」。然而,對當下的民進黨來說,經過罷免、補選和公投的勝利,氣勢空前,必定要一股作氣再拿下修憲這關,只要成功調降修憲門檻,等於為未來執政掃除障礙、打開方便之門,更為「台獨」的臨門一腳留下無止盡的操作空間與想像。

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曾表示,中國大陸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修憲謀獨」行徑,並呼籲台灣同胞要高度警惕,自覺反對和抵制各種形式的修憲謀獨行徑,不要被民進黨一步步綁上台獨戰車。(微博@國台辦發布)

這也是民進黨對於修憲急切之所在。去(2021)12月18日舉行的公投,台灣民眾否決了國民黨提出的「公投綁大選」,當時民進黨為了反制國民黨提案,以鋪天蓋地的方式宣傳「公投綁大選」是絕對「弊大於利」。公投結果才剛出爐,如今民進黨又使出「時空環境不同之術」,力拚修憲複決綁九合一大選,無論對其選情或修憲主張來說,可收相互拉抬之效、無往不利。

民進黨強者恆強、國民黨弱者恆弱,第三勢力載浮載沉,已成台灣政治版圖的基本格局。真正需要警惕之處,在於「抗中保台」的民粹式吶喊,被心懷台獨大夢的政客搬上台海博弈的對決最前線,從而引發地動山搖的大海嘯。民進黨對修憲志在必得,台灣社會或則樂觀其成或則沉默無感,倘若觸動打開了台獨這隻潘朵拉魔盒,民主究竟是台灣的護身符還是催命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