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非中國一部分?「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夢醒時分

撰文:伍逸豪
出版:更新:

「台灣地位未定論」近日在台灣重出江湖,台灣「國史館」與「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台灣國際法學會」等團體於4月23日舉行「《舊金山和約》及《台北和約》生效70週年研討會」。該館館長陳儀深致詞表示,美國堅持賣武器給台灣,就是基於《舊金山和約》的「台灣主權未定論」;應邀出席的台立法院長游錫堃則說,這兩個條約對台灣主權及國際地位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依據,除了是結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和平條約,也說明了戰後台灣國際地位「絕非中國的一部分」。

對於民進黨政府要員的說法,大陸國台辦發言人馬曉光4月24日做出回應,4月27日例行記者會上重申,《舊金山和約》是二戰之後美國糾集一些國家,在排斥中華人民共和國、蘇聯的情況下,對日單獨媾和而發表的非法、無效的文件,且對台灣主權歸屬等任何涉及中國作為非締約國的領土和主權權利的處置也都是非法、無效的。馬曉光批評,民進黨政府「拿著非法無效的歷史廢紙進行炒作」,乃是處心積慮地兜售「兩國論」。

「《舊金山和約》及《台北和約》生效70週年研討會」4月23日在台北舉行,主辦單位台灣國史館館長陳儀深(左)致詞時提及「台灣主權未定論」;受邀嘉賓台立法院長游錫堃(中)則表示,「根據國際法的條約,台灣、澎湖並不屬於中國,台灣主權應屬於全體台灣人民」。(Facebook@國史館)

台媒《中國時報》報導,台灣學者何思慎對此表達看法,他認為「國史館」主辦的研討會,「自己講台灣主權未定論,實在不曉得意義在哪?」何思慎也質疑,「執政黨帶頭否定對台灣治理的合法性,這不是很可笑嗎?」他說,美國在跟中國大陸簽訂《上海公報》後就沒再講台灣主權未定了,而日本作為二次世界大戰的戰敗國,在《舊金山和約》中放棄了台灣、澎湖及附屬島嶼的主權之後,對於台灣主權歸屬一直抱持無權置喙的立場。

事實上,「台灣地位未定論」戰後一直飄蕩在台海上空的幽靈,被傳統台獨運動奉為理論圭臬,更成為中美台三方針對台灣問題的政治角力,在台灣每逢民進黨執政,都會以不一樣的形式現身於官員口中或教科書之中。然而,如果還原「台灣主權未定論」或「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歷史脈絡,便能發現這是美國根據其自身國家利益而量身打造出來的地緣戰略武器。

「台灣地位未定論」背後美國的政治意圖

戰後台灣歸屬中國,復經《開羅宣言》與《波茨坦公告》確認無疑,包括美國國務院《公報》(Bulletin)第22卷(1950年1月至3月)明載,時任美國總統杜魯門(Harry Truman)與國務卿艾奇遜(Dean Acheson)都表明「台灣已歸還中國」,且「在過去的四年中美國及其盟邦都沒有異議」。直到1950年6月韓戰爆發,杜魯門為了方便美國海軍巡弋台海,從而於該年6月27日發表聲明,指「至於台灣未來的地位,應俟太平洋區域之安全穩定恢復後與日本成立和約時,再行討論,或由聯合國予以考量」。

據台灣資深媒體人孫揚明的考證,當時美國政府並未掩飾「台灣地位未定論」的政治意圖。時任中國駐美大使顧維鈞曾於8月30日當面向艾奇遜表達:「總統杜魯門已在6月27日闡述了美國對台政策……美國的這種政策(台灣法律地位未定),顯然是為了適應韓戰爆發後和遠東出現的新形勢而採取的」,而艾奇遜的回應是:「正確的。」

可以看到,1950年美國為了圍堵共產主義在亞洲的擴張,藉由「台灣地位未定論」橫空出世,建構其介入中國兩岸問題的正當性,既防止中共渡海「解放台灣」,也防備蔣介石藉機「反攻大陸」,出發點完全是美國利益考量。不過情況在1970年代發生了變化,美國為了「聯華制蘇」積極尋求與北京建立官方關係,在從《上海公報》的簽署開始確立中美往來的「一中」框架,美方雖然技巧性規避台灣主權歸屬北京,但此後也不再提「台灣地位未定論」。

如今世界格局再次發生巨大的改變,美國藉由印太戰略與「台灣牌」等全方位遏制中國挑戰其霸權地位,台灣問題遂成為中美之間最有可能爆發衝突的高危領域。美國長年以來透過《與台灣關係法》和台灣官方維持關係並軍售台灣,到特朗普(Donald Trump)執政之後,美方則通過各種「挺台」法案,以「切香腸」的方式結合民進黨政府虛化與掏空「一中」。

包括派遣官員或議員訪台,又如美台炒作聯大2758號決議未涉及台灣,其中或多或少都能看到「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影子,只是不檯面上明講,至今「川規拜隨」。而在台灣內部,蔡英文政府重新把「台灣地位未定論」寫進新課綱,於今又以台灣總統府直屬的最高史政機關舉辦研討會,其實也是在兩岸關係動盪之際進行思想和宣傳動員。

不過,真正的關鍵在於,現在已非1950年的世界,民進黨政府和台獨人士在2022年還有多少底氣能夠舉起「台灣地位未定論」的大旗?美國方面又有多少意願冒著與北京全面攤牌的風險,替台灣執政者背書「台灣地位未定論」?

拜登在台灣問題玩兩面手法。圖為4月22日,拜登出席奧本綠河大學一個活動。(AP)

拜登(Joe Biden)政府儘管在台灣問題上還在玩兩面手法,但「不尋求與中國打新冷戰」與「不支持台獨」等承諾畢竟仍出自於美國最高領導人之口;甚至4月中旬台友邦帛琉主辦「我們的海洋大會」(OCC),蔡英文指派台環保署長張子敬擔任特使與會,被宣傳為「外交突破」,但是台灣駐美代表處電報轉述美方強烈建議此行務必低調,避免在會場或官方名冊使用國名或國旗等主權象徵符號。

也就是說,美國雖然頻拿「台灣牌」刺激北京,但在台灣問題上從大原則到小細節,美方依舊自覺控管風險,包括官方亦從未回應過蓬佩奧(Mike Pompeo)在台北提出的「外交承認台灣」,與波頓(John Bolton)倡議的「美軍駐台」等「放火」等級的主張。至於對「台灣地位未定論」魂牽夢縈的民進黨政府,縱然蔡英文藉由「主權互不隸屬」與「互相承認主權」之說進逼「兩國論」,也還是必須透過「中華民國台灣」作為掩護外衣,無法突破具有「一中」性質的《中華民國憲法》。

簡言之,「台灣地位未定論」本身就是隨時代所需出現的政治產物,而非法理依據。蔡英文政府再次搬出該論調,只不過映照出其空虛無力的現實,也一種自我諷刺與自我矛盾,更說明了「台灣地位未定論」早已處於夢醒時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