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離上海 | 虹橋車站萬人爭先恐後搶票 重建民眾信心越來越重要

撰文:鄧峰
出版:更新:

日前,「逃離上海」、「告別上海」成為了內地輿論場的熱門話題。事情的緣由是,隨着疫情得到控制,5月16日上海採取恢復開行或增開列車等方式逐步增加上海虹橋等車站的到發列車數量,一時之間,被一個多月的封城積壓的出行需求迅速大爆發,成千上萬的人想盡辦法湧向上海虹橋車站,其情其景,讓人百感交集。

據內地網絡上的訊息顯示,上海虹橋車站人山人海,人數堪比春運,一些人甚至通過網絡搶票手段大幅加價倒賣離滬火車票,「黃牛黨」再度興起。由於上海尚未正式解封,公共交通極少,離滬人群為了從住處趕往火車站,真是使出渾身解數,有人只能步行,有人騎共享單車,載着笨重的行李,箇中滋味,唯有自知。

+15

目前上海還只是恢復一部分離滬列車,尚且有那麼多人爭先恐後。可以想象,隨着上海正式解封,估計會有更多的人選擇離開上海。不應忽略的是,這其中有許多人本來就並非上海常住居民,他們來到上海純粹因為出差、旅遊、探親、轉車、學習或者短期事情處理,只不過因為封城才不得已滯留上海,如今上海漸漸恢復正常,自然會選擇離開。

但除此之外,有不少人是因為被疫情和封城衝擊,或是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或是對上海感到失望,心灰意冷。曾幾何時,他們來到上海是滿懷着追求美好生活的希望,為夢想而打拼,躊躇滿志,但經歷疫情和封城的重大變故,他們對於上海、對於人生的認知發生了改變,迫不及待地渴望離開上海。

這一切其實是可預期的。上海作為一座有着2500萬人口的超大城市,聚集着來自全中國乃至全世界的人,他們在這裏創業、工作、學習、生活。當沒有疫情,城市一切照常運轉時,他們當中縱使許多人無法歲月靜好,現世安穩,但至少能維持正常生活。

上海全市16個區實現社會面清零。圖為5月17日,武康大樓前騎車經過的市民。(新華社)

但過去一個多月的上海發生了太多的事情,有人缺糧少菜,生活物資與日用品短缺,有人因無法及時就醫而不幸離世,有人的工作和生計深受衝擊。在沒有疫情的尋常年份,上海每年都會有人離開有人進來,何況在遭受如此重大疫情和封城衝擊的當下,不少人帶着遺憾和失望離開上海,實乃意料之中的事情。

應該看到的是,有遺憾和失望的不只是那些選擇用腳投票離開上海的人,在絕大多數仍會留下來的人中,有負面情緒的為數不少。畢竟,過去一個多月的上海封城期間,亂象和問題實在太多,對許多人的正常生活和經濟社會發展的衝擊實在太大。雖然說人類的悲歡有時未必相通,但只要關心中國內地時事,稍有同理心的人,應該都能在不同程度上感受到過去一個多月上海人的焦慮、煩悶和失望情緒。

不可否認,從減少新冠疫情感染人數和降低死亡率的視角出發,從中國防疫一盤棋的大帳考慮,目前已經實現社會面清零的上海防疫是成功的,上海人用自我的犧牲和付出為所有中國人尤其是那些尚未充分接種疫苗的數千萬老人擋住了新冠病毒的槍眼。

上海疫情持續,有當地港人回港避疫。(李澤彤攝)

在新冠病毒的傳播力更強,內地社會對於防疫模式日益出現分歧,嚴格防疫的副作用不斷顯現的背景下,上海能實現清零目標,着實不易,代價和成本不可謂不大。但事有兩面,在防疫和算大賬之外,上海那些承受嚴格封控成本,正常生活被幹擾的普通人,他們的困境、苦楚和鬱悶,同樣是不應被忽略的重要面向。他們對於上海未來發展的預期,對於個人今後生活的信心,又該怎麼建立?

人民的信心和預期從來都是一個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礎條件。上海離解封已經不遠了,怎麼在疫後早日撫慰上海人的心靈,讓他們重新建立信心和預期,正在成為當前上海越來越重要的命題。上海長期以來都是得風氣之先的大都市,這次封城之前又一直是防疫模範生,目前的遭遇和困境,更像是陣痛期。怎麼早日走出陣痛期,讓經濟社會發展回歸正常,讓人民滿懷熱枕,端看為政者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