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清零的「逃兵」管軼回來了 任滬病毒院長 意味防控有鬆動?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編按:據港大公共衞生學院官網介紹,管軼為新發病毒性疾病學講座教授、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流感研究中心主任,其研究集中在流感和其他新發呼吸道病毒的生態、演化和發病機制。

上海市病毒研究院星期一(9月26日)揭牌成立,同時公布了首任院長,正是消失在公眾視野數月的病毒學家管軼。

消息一出,許多網民開始翻起舊帳,質疑上海相關部門的這一決定,挖苦「管跑跑」曾臨陣脫逃,德不配位。亦有網民猜測,曾公開反對清零的管軼獲此職位是否意味着防控有所鬆動。

「逃兵」管軼

管軼被貼上「逃兵」的標籤,要從2020年1月,冠病剛剛被發現時說起。

中國傳媒財新1月23日發表題為《這次我害怕了》的文章說,時任港大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的管軼1月21日帶領團隊到武漢取樣,結果發現當地衛生防護極不到位,而找尋動物傳染源頭等工作也遭到重重阻礙。

上海市病毒研究院周一(26日)揭牌成立,同時公布病毒學家管軼為首任院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官網)

管軼在文中說,自己在武漢行中吃了不少閉門羹,鮮有科研機構願意與他們合作。他還批評武漢防疫措施不足,並預估冠病疫情規模要比沙士(SARS)大得多。

「保守估計,此次感染規模最終可能會是SARS的10倍起跳」,「我經歷過這麼多,從沒有感到害怕過,大部分可控制,但這次我怕了」,「疫情在武漢已經無法控制了,就連我這種也算『身經百戰』的人都要當逃兵」。

管軼在武漢逗留不到48小時便匆匆離開,返回香港,隔日,武漢就史無前例的宣布封城。

然而,管軼留下的「逃兵」言論卻遭到了網民洪水般的批評,「妖言惑眾」、「危言聳聽」,斥責他是「膽小鬼,懦夫,沒見過想當逃兵還自己說出來的」,輿情一度洶湧到引發全網圍攻,甚至還傳出「陰謀論」稱,管軼是因為在學術工作中沒有獲得武漢方面的幫助,想洩私憤才發表上述言論。

此後管軼很少出現在傳媒上,也長時間的消失在公眾視野。

今年60歲的管軼畢業於江西醫學院,1997年獲得香港大學博士學位。在成為上海病毒研究院院長前,他的職銜是港大新發傳染性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網上圖片)

成就斐然的「禽流感病毒」大神

在攻擊管軼之前,許多中國網民忽略了一個重要事實:管軼在專業上取得的成就在中國是首屈一指的。

據網上不完全統計,管軼已發表240多篇的SCI(科學引文索引)學術論文,包括在學術期刊金字塔尖的Science和Nature發表的19篇、在NEJM(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的三篇、在世界權威醫學雜誌柳葉刀的10篇、Nature子刊上的七篇以及PNAS(美國科學院院報)上的14篇。

他的論文被引用次數達到近三萬次,也因此連續五年被權威機構湯森路透評為「高被引科學家」及全球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

60歲的管軼生於江西寧都,1983年畢業於江西醫學院,1997年獲得香港大學博士學位。他也是英國皇家醫學院外籍院士。

作為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的得意門生和科研助手,管軼最廣為人知的一段事蹟是在2003年沙士暴發期間,與鐘南山一起攻克沙士病毒。

管軼去年4月獲得了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蓋爾德納全球衛生獎。(官網)

據鐘南山回憶,當時正值疾病爆發期,他凌晨趕車去管軼樓下邀請其一同參與研討疫情,管軼沒有任何推辭就答應了,最終二人攜手成功確定了病毒及其活禽畜市場的傳染源。管軼也成為最早分離出沙士病毒並最先提出果子狸是該病毒宿主的科學家之一。

即使在被全網指責為「逃兵」後,管軼也沒有停止相關研究,他於2020年2月與廣西醫科大學胡豔玲課題組合作,發佈了穿山甲很可能是冠病病毒從蝙蝠到人類的中間宿主的論文。為表彰管軼深入了解亞洲各地新發傳染病尤其是沙士病毒、揭示其爆發源頭、提出疫情防控措施和策略等方面的重大貢獻,他去年4月還獲得了有「小諾貝爾獎」之稱的蓋爾德納全球衛生獎。

反對清零再陷爭議

在獲得蓋爾德納全球衛生獎之一殊榮後,鳳凰網同月對管軼進行了專訪,這也是他在陷入「逃兵」爭議遠離公眾視野後,再次接受傳媒訪問。

此時的管軼仍然不改當初犀利話語的作風,指出中國在疫情的前半程做得不錯,但需要考慮的是疫情的下半程。

他說,除了打疫苗,另一種選擇就是繼續「鎖國」,兩者選一,沒有第三種。他直言不諱道:「中國打開國門已經幾十年了,靠這種高成本的控制是不能持續的」,所以用疫苗建立群體免疫能力、群體對抗能力,才是不二的選擇。

管軼教授(前排中)。(香港大學網站)

他還說,抗疫是個長跑,「冠病病毒甚麼時候結束我不知道,它留下來作為常見的病原體將是一個大機率事件。」

彼時中國疫情依靠嚴格的封控手段,在經濟和防疫中取得了不錯的平衡,網上也充滿着「優等生」、「抄作業」的驕傲情緒。

管軼卻說,「經常會有人講我們贏,他們輸,他們贏,我們輸。我就說在全球大流行的問題上,我們全球的民眾,都是輸家。因為無論是生命損失、財產損失、經濟損失,甚至戰略態勢的改變都是損失。應該講這次新冠大爆發,已經改寫了人類的歷史,也改寫了人類文明史。」

到去年11月,全球疫情形勢發生巨變,在病毒經過幾輪變異、死亡率大幅降低後,許多國家積極推行疫苗,並陸續宣布「與病毒共存」,中國輿論也就「共存」和「清零」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管軼當時接受鳳凰衛視採訪時就旗幟鮮明的表態:「如果要以清零為目標,我估計我們沒有機會了,因為這個病毒已經長住下來了」。

他還說:「現在各地政府對散發性個案是零容忍,如果是這樣,我覺得我們國家的經濟一定會垮掉」。

他在影片中呼籲:「我們不要動不動就全員檢測核酸,我覺得檢測抗體比較重要,這個老虎屁股應該摸一下。讓每個人都了解一下自己的免疫狀態。」

管軼去年11月接受鳳凰衛視吳小莉專訪時說:「如果要以清零為目標,我估計我們沒有機會了,因為這個病毒已經長住下來了」。該影片目前在中國已下架。(影片截圖)

不過,上述採訪影片在中國已被下架,管軼在那之後也再度淡出公眾視野,直至此次出任新設立的上海病毒研究院院長。

對於管軼的新職銜,網上除了翻舊帳,也有一些網民猜測這是否代表「清零」有鬆動訊號。還有醫學界的大V特意發聲為管軼正名,稱他「不只是會做實驗和發文章」,在2003年沙士期間,冒着很多未知的風險給沙士患者拍背取痰,最終確認了病原體,「這樣的人,可以稱為真正的勇士」。

回過頭看,管軼當年逃離武漢前的種種「預言」雖被網民狂批,但在後來疫情的發展中幾乎都得到了印證。

而今中國疫情防控又走到了新的節點,曾主張「共存」的專家如張文宏等在這個過程中數次遭到網暴而變得更加謹慎,其聲量也越發微弱。

中國《環球時報》前總編輯胡錫進上星期六開始一連三天發文,呼籲專家就未來防疫走向多發聲,也呼籲專家所屬機構不要限制專家發聲,並請網民高抬貴手,不要給表達專業意見看法的專家貼標籤,施加壓力。

有網民在獲知管軼回到大陸任職後留言說,原本以為胡錫進呼籲的是張文宏,原來說的是管軼。

上海市病毒研究院由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交通大學共同建設。管軼的回歸至少說明,儘管多次陷入輿論漩渦,其專業水平和學術能力仍然獲得業界和上海官方認可,並未因此受到影響,這對急需科學防疫的社會來說,不失為一個積極訊號。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